从封闭到开放--论高中政治课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从封闭到开放--论高中政治课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由封闭走向开放——谈高中政治课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使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政治课论文,情境论文,走向论文,高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的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沉闷的课堂教学,而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活泼的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与合作,已成为高中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但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情境的创设、问题的设计、学生的回答和教师的反馈方面往往未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影响了课堂教学由封闭走向真正的开放。

一、创设的情境过于简单,不能充分提供有用信息

在上《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一位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设计了一则问题情境进行教学。

师:“假如你买彩票中奖了,得了500万,你会如何消费?”

生1:“我把它全部捐献给国家。”

生2:“我会把一部分捐给国家,剩下的自己用,如买房、买车。”

生3:“我用它讨老婆。”(全班大笑)

在这一案例中,老师首先给学生确立了前提,有了500万,然后谈消费。设计的问题看似比较开放、容易谈,可是学生回答出乎老师的意外,游离于教师的预设之外。认真分析后不难发现,虽然彩票中奖在生活中是真实的事,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远的,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对于“你如何消费”这一问题,情境中也未能提供指导性或提示性信息,自然,学生的思考就会处在一种封闭的状态,缺乏明确的方向,答案游离于教师预设的目标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同样是这一课,另一位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

师:“假如你口袋里有500元钱,你会怎么消费?别人会怎么消费?”

生1:“买零食、衣服、鞋。”

生2:“买参考书。”

生3:“买手机。”

在这一问题情境的设计中,教师将资金数量缩小到学生平时的生活费用的水平,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消费实际进行回答,从而实现了教师预设的目标。这样的设计,虽然情境本身包含的信息并没有太多变化,可是因为与学生生活的接近,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生活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自然,学生的思维也从单纯地着眼“消费”到联系生活进行思考,由封闭走向开放,教学的预设目标更有利于实现。

二、设计的问题过于封闭,不能充分利用和开发情境所提供的信息

一位教师在上《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为了讲解“市场要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一知识点,设计了这样一则问题情境。

“因为婴幼儿奶粉市场的激烈竞争,三鹿奶粉生产、经营逐渐转向了城市中低收入者和广大农民的婴幼儿消费。同时,三鹿奶粉也采取了低价销售战略。可是价格最低18元一袋的三鹿奶粉连生产成本都不够,更别说赚钱。于是三鹿为了节省成本,在生产中添加其他原料替代奶粉,为了产品蛋白质检测达标,又添加了三聚氰胺。在给婴幼儿造成严重伤害被发现后又企图隐瞒、欺骗,终因违反国家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引起一系列的市场反应,最后资不抵债,曾经位列全国乳品企业前三名、品牌价值高达140多亿元的三鹿集团于2009年2月宣布破产。从最后的结果看,三鹿集团的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吗?”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本身包含着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而且一些信息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有联系,如企业的经营战略、无形资产和破产等。抓住这些信息、挖掘这些信息背后的联系和知识,如无形资产(资源)、破产(对企业、员工、社会的危害)等,不仅使学生能够明确判断三鹿集团的资源最后是否得到合理配置,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资源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内涵。但案例中的问题设计过于封闭,答案非常确定,学生只需要回答“是”或“否”。学生在这里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却没有思维发散和探究创造的空间,没有参与和体验的机会。这些与新课程的理念也是不相符合的。如果案例中问题改成这样:“结合材料,联系生活,你认为三鹿集团的破产会带来哪些危害?”思考之后再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学生就会获得空间,也有机会从多元路径进行发散思维。讨论交流更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学习的品质。

三、设计的问题过于开放,学生缺乏思考的资源和方向

也是在上《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时,一位教师选择了“小汽车的生产和消费”这一主题来讲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和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在讲解到要建立良好的市场规则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些问题情境:

“根据记者调查,汽车市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一些汽车4S店在销售的汽车质保期出现问题之后,不及时帮助消费者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而是拖延时间,隐瞒和欺骗消费者,告诉消费者问题出现非常正常,或者是使用过程自然出现的问题,不属于质保范围,需要自费进行维修。一些企业在汽车的维修过程中,或者存在零部件价格过高,或者存在零部件属于假冒伪劣商品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

假如你是工商局长,如何应对市场中制假、贩假的行为?”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是一种开放性的问题,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以自身的生活想象与生活体验为基础作出对知识的建构,而非简单地从书本中找到知识或答案。可是具体的教学中,学生却无从思考,给出的答案漫无边际,不着目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如何应对市场中制假、贩假的行为”这一问题设计本身就非常开放。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答案,或从制假、贩假的源头和过程抓起,或从制假、贩假违反了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抓起,或从市场建立相应的规则做起。可是角度的发散性也使得问题的空间过大,学生难以找到思维的着力点和方向。其次,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汽车消费市场的问题是不熟悉的,对于所要讲解的“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绝大多数学生是缺乏理解的。教师设计的这个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基础,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自然也没有办法有效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个人的知识基础。再次,虽然问题的设计给出了一定的思考的方向——“假如你是工商局长”,具有启发性,可是绝大多数学生不能理解工商局长所代表的角色要求和行为职责,自然也就不能从市场“准入、竞争、交易”等方面思考问题,能够给出的答案也就会远离教师的预设,不着边际。由此,问题的设计过于开放,缺乏围绕教学目标的充分预设,学生就没有办法捕捉、利用情境和自身所提供的资源,教师也难以捕捉和开发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课堂教学就有可能陷入停滞和苍白的状态。这样的课堂也不是真正开放性的课堂。

四、“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过于刻板,缺乏变动的弹性

《市场配置资源》一课,教师在进行“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教学时利用书本的探究活动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有一段时间,苹果的价格很高,不少地方的农民砍掉其他果树,改种苹果。可是,没过几年,苹果大量积压,价格直线下降,甜苹果变成了农民的‘伤心果’。”

(1)你觉得农民为什么砍掉其他果树,改种苹果?

(2)不少地方农民都砍掉其他果树,这反映他们行为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最初的甜苹果最后变成“伤心果”,这是为什么?

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完成第一个问题的探究活动之后,学生弄明白了农民是为了追求利益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才砍掉其他果树的。这反映了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弱点。也就在这个时候,教师突然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都砍掉其他果树,如果是你,你会砍吗?”下面也分明有学生给出了答案:“我是不会砍的。”可是老师没有及时捕捉这一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而是继续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盲目性)的教学。这样,教学过程显得封闭、刻板,学生失去了一种活泼,课堂失去了一种活力。对于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是为了有效开发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主动和积极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与以往相比,这样的课堂更具有开放性和活力性。可是,开放性就意味着教学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不确定的学生知识背景、不确定的学生思维方向、不确定教学路径等。面对这些不确定性,教师应具有课堂的资源意识和开发、利用的能力,具有应对不确定性的教学智慧。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使用中不能过于刻板、封闭,应该留下变动的机会和空间,使教学具有弹性。而且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教学过程中变化、变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实现教学的动态、高效生成,让课堂更具活力。

由封闭走向开放,有效的创设和使用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将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将使我们的政治教师充满智慧,也将会使我们的学生充分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继续推进政治课堂教学的进步和发展。

标签:;  ;  

从封闭到开放--论高中政治课问题情境的创设与运用_创设教学情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