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论文_吴水平

吴水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湖北 430077 作者简介:吴水平,男,1976年11-1,主治医师,专业:介入放射学.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介入科.

【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8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溶栓治疗,实验组患者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之后行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并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对比其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显效患者21例,无效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显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12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显著的远期疗效. 【关键词】 下腔静脉过滤器; 介入治疗; 深静脉血栓; 疗效【中图分类号】R54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13-02

目前治疗深静脉血栓的主要临床手段包括抗凝治疗、内科溶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介入综合治疗等[1].本文为进一步探讨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特选择了我院在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之后行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的41例实验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 研究资料和方法1.1 研究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在2011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共80例,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共41例,一组为对照组共39例.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2-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32±6.45)岁, 病程在2d-3个月之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为22:19.其中有14 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5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12例双下肢血栓患者.对 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23-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8±6.28)岁, 病程在2d-2个月之间,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比为23:16.其中有14 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15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及10例双下肢血栓患者.经 确认,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CT 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深静脉血栓患者,且两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的差异(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内科溶栓治疗 在大隐静脉处通过留置针推注尿激酶,每日3次,使用脉冲式的推注方式,剂量在60-90万U 之间,推注过程中应在患者踝关节上方5cm 和膝关节上方5cm 的地方扎压脉带,时间维持在21-30min之间.1.2.2 实验组患者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之后行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 (1)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颈静脉穿刺的过程中,使用肩部垫高垫(5-8cm)将颈部垫高,指导患者的头部后仰并尽可能的偏左侧,在右胸锁乳突肌中点颈动外侧处进行穿刺,穿刺孔在0.5-1.0cm 之间,穿刺成功后将6F的血管鞘送入,并在导丝的引导下将导管放入下腔静脉,对肾静脉的开口位置进行定位,并更换交换导丝,将入滤器的导管长鞘退出外鞘,颈静脉滤器释放后, 应该保留交换导丝[2].(2)侧孔导管进入6F带侧后反复抽吸血栓,抽吸完毕后置入溶栓导管,溶栓导管置于股静脉和大隐静脉交汇的地方,持续推注尿激酶,用量在60-90万U 之间,并根据导管头端的位置进行适当的调整.

1.3 观察指标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治疗总有效率越高,并发症发生率越低,代表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具体的评价指标如下: 经治疗后,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消失,血栓基本溶解,血流恢复正常则视为显效. 经治疗后,疼痛、肿胀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血栓部分溶解,血流部分恢复则视为有效.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血栓无变化则视为无效.

1.4 数据处理对经不同治疗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 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治疗总有效率本研究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显效患者21例,无效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有显效患者14例,无效患者12例(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具体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比较表

注:与对照组相较,?P<0.05. 2.2 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无并发症情况,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有2例患者出现出血症状,1例患者并发肺栓塞,共3例,即并发症发生率为7.70%,两组相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深静脉血栓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占周围血管疾病的40%左右,深静脉血栓如不及时进行治疗,将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发展成致命性的肺栓塞以及慢性肺动脉高压等远期并发症[3],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对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十分的重要. 内科溶栓治疗是治疗深静脉血栓的常见方法,该治疗方法可以较好地维护瓣膜的正常功能,但是该治疗方法的用药安全性一直是患者的诟病焦点[4], 血栓部位的药物浓度较低,因此使用的剂量较大,患者在治疗后易并发出血、致死性肺栓塞等并发症.患者采取经静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之后行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通过溶栓导管和下肢溶栓抗凝治疗法,可以有效激活纤溶酶原,增加局部药物的浓度和药效,具有显著的溶栓效果.滤器的使用可以较好地预防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在使用连杆对滤器进行定位和释放的过程中,可以保障其稳定性,并且滤器使用的灵活性较强,永久性使用和临时性使用都可以(年龄较小的患者不宜作为永久性使用),且滤器的操作过程简便,安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5]. 滤器植入在介入治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6],这主要是因为导管的长度受到了限制,行程过长的导丝不能将导管送至较远的静腔内,进而影响其溶栓效果;不能完全排除并发症的可能,在滤器放置的部位有可能导致血栓的形成,且在治疗过程中,滤器出现移位、折断、倾斜等情况时,也会加大并发症的可能. 综上所述,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具有显著的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1] 孙义馨,孙鹏,郑昌盛等.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7):50-51. [2] 刘放其,向华,刘觉仕等.经颈静脉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多途径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301-2302. [3] 罗启财.下腔静脉放置过滤器+置管溶栓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进展[J].江西医药,2010,45(6):596-598. [4] 周忠信,符方勇,林智琪等.复合手术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继发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131-134. [5] 黎坚.间歇性充气加压与髋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3):8133-8136. [6] 裴星,黄燕,袁会军等.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深静脉血栓[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5):74-77.

论文作者:吴水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  ;  ;  ;  ;  ;  ;  ;  

放置下腔静脉过滤器在介入治疗深静脉血栓中的远期治疗效果论文_吴水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