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第三医院重症监护室ICU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于我院121例ICU护理的患者,按照入院先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总体满意56(91.80%)高于对照组46(76.6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情况(非计划性拔管、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对ICU护理管理的满意程度较高,不良反应发生少。
关键词:护理分级;标识管理;ICU护理管理;意义
Analysis of the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CU nursing management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nursing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in the application of ICU nursing management. Methods:in our hospital 121 cases of ICU patients,according to admission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experimental group in the control role of nursing classification and marking management group based on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after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total satisfaction of the test group was 56(91.80%)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46)(76.6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 0.05). The adverse reactions(non planned extubation,pressure sore,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etc.)in the tes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nursing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 are satisfactory to ICU nursing management,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is less.
[Keywords] nursing classification;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ICU nursing management;significance
ICU也就是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救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地,所以护理任务非常艰巨。护理分级就是依据患者具体的生命体征状况及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护理的方法[1]。而标识管理是在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为预防患者由于社会、环境、心理等诸多因素而发生难测的事件,医院进行图案、文字等正确的标识[2]。使用合理规范的护理标识能够对护理人员、患者和家属起到警示作用,在规避护理风险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提高护理安全。我院采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效果显著。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ICU护理的患者121例,其中女性54例,男性67例,平均年龄76.6±7.5岁。按照入院先后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69-85岁,平均年龄74.6±7.5岁;试验组6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7例,年龄66-89岁,平均年龄77.5±7.6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疾病类型主要有呼吸衰竭30例,心肺复苏术后26例,感染性休克27例,重症肺炎15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4例以及其他疾病19例。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3],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患者办理好住院手续后,应先依据患者的病情进行护理分级如A、B、C和D级护理等,其中A级为病情极为恶化,处于正待抢救或已经抢救的状态;B级为在ICU手段的干预下生命体征能够维持的阶段;C级为需要进行ICU监护和治疗,但不必使用ICU手段干预;D级为生命体征良好,可以随时转出。
(2)根据护理分级ABCD级,对患者进行床位分配,通常一位护理人员护理2位患者,包括一位A级或B级和一位C级或D级患者,若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包括护理人员之间的相互辅助及协调。
(3)依据患者是否会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及进行保护性隔离采用粉色、橙色、白色等标识牌,若患者会出现感染需进行隔离的患者佩戴橙色标识,若患者需进行保护性隔离则佩戴粉色标识,若为普通患者病人则佩戴白色标识。
(4)依据患者病情和护理分级对各种风险进行预测,悬挂床头风险警示标识(如管道脱落、跌倒、压疮、禁食、禁饮、坠床、过敏等)、耐菌药物隔离标识、输入特殊药物(包括血管活血药、氯化钾、镇静剂等)的使用标识等。床头风险警示标识要以不同颜色和文字进行标明并区分开来,相应的护理人员会对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并在床头张贴有关的提示标识,并与家属和患者进行沟通。所有标识应在护理风险消除或患者好转转出后去掉。输入特殊药物使用标识是弱势输注的药物存在高风险,那么应在注射器或导管的末端进行标记,其中因药物不同而标记的颜色不同,如氯化钾为红色,胺碘酮为玫红色,激素为黄色,升压药为粉红色,降压药为绿色,镇静药为蓝色,其他药物则为白色。耐药菌隔离标识是在收到检验科对多重耐药菌所出的报告时,应对患者的床头卡悬挂耐药菌隔离标志,并进行有效的隔离措施,直至不再耐药或转出ICU的患者。值得注意的是若是患者处于感染状态,则该患者的护理人员则不能对需要保护性隔离患者进行护理,应进行区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的比较
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总体满意56(91.80%)高于对照组46(76.67%),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ICU监护室中,采用护理分级的方法将患者进行区分,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ABCD管理,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床位的合理分管,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4]。护理标识是在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记,然后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标识进行病人的具体管理,了解详细的病情,使得护理风险能够得到降低,使得患者的护理过程更加安全[5]。
经过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总体满意56(91.80%)高于对照组46(76.67%),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情况(非计划性拔管、压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通过结果表明进行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优于常规护理。ICU的患者病情均比较复杂,很容易引起病情加重而耽误治疗。所以选取合适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在护理服务中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的应用,对医护人员和患者双方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在维护患者权益的同时,护理人员有一定的自我保证,获得护患双赢的局面。
综上所述,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应用于ICU护理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
参考文献
[1]熊小玲,黄苑玲,何绍敏,等.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4):59-61.
[2]赵丽.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6):104-105.
[3]于文双,代庆春,陈然.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4):120-121.
[4]管晓晓. ICU护理管理应用护理分级与标识管理的效果观察[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12):62-64.
[5]杨中气. 护理分级及标识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2):162-163.
论文作者:肖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患者论文; 标识论文; 对照组论文; 病情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风险论文; 情况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