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与香港经济增长_生产率论文

香港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经济增长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香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自70年代以来不断下降,并且在进入90年代后下降有加速的趋势。及至1996年,香港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已低于9%,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 这个比例低得惊人(见表1)。

表1 人均GDP约为20000美元时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国家和地区

美 国 日 本 德 国 新加坡 香 港

制造业占GDP的比重 22% 29% 26% 28% 9%

资料来源:《1995年国际经济统计年鉴》。

关于制造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率不断降低的现象,自80年代初以来就引起人们广泛的讨论。有人认为,香港制造业比例下降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我们不用过分担忧,只要顺其自然就行;也有人认为,香港制造业比例下降对香港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基于其他一些国家的经验,政府应努力促进制造业的发展。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角度来分析此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阐明对此问题的一些看法。

一、香港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的上升,是衡量一国经济结构向高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西方各发达国家历史上都曾经历过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然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过程。然而,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只是产业结构发展的外部反映,它必须以产业结构优化,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为前提。香港制造业自70年代以来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下降,及至今天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不到9%的水平, 这种制造业相对于其他产业发展缓慢的趋势会不会对香港长期的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呢?

香港经济自50 年代以来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1994 年人均GDP 达21766美元,已接近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但是, 如果我们以十年为一个时段的话,那么香港自6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总体上在不断下降(见表2)。

表2 香港自60年代以来每10年的GDP年均增长率

时 间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到1994年)

GDP年均增长9.1% 8.9% 6.5% 5.7%

从表中我们可看出,香港经济增长率从60年代的9.1%,下降到 90年代的5.7%,这中间虽然有某些重要因素的影响, 如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其增长率会受到基数增大的规律性障碍,以及香港面临来自新兴国家相同部门较低的生产成本的竞争等因素。但是,我们仍应看到,与香港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台湾和韩国,进入90年代后经济平均每年仍保持6%以上的高速增长, 香港在“四小龙”中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最低的。因此,香港经济增长速度减缓这个事实仍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二、香港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分析的模型也很多。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建立了总量生产函数方程,依此计算出影响经济增长的三个要素:资本积累、劳动的质和量的提高以及反映技术进步的综合要素生产率。这个模型后来虽受到许多批评,并得到了某些修正,但由于它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基本规律以及它的易操作性,目前仍得到广泛的应用。考虑到香港统计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也将采用该模型来分析香港的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方程

索洛的经济增长方程:

G[,V]=G[,A]+P[,L]G[,L]+P[,K]G[,K]

其中:G[,V]、G[,K]、G[,L]分别代表总产出(附加价值)、 资本和劳动的增长率,G[,A]为综合要素生产率(TFP)增长。P[,K]和P[,L]分别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产出的弹性。在竞争均衡的假设下,P[,K]+P[,L]=1,P[,L]=WL/PQ,P[,K]=rK/PQ。

全部要素投入增长率G[,F]=P[,L]G[,L]+P[,K]G[,K]

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TFP=G[,V]-G[,F]

(二)数据的选取和说明

·总产出采用以1990年不变价计算的各年的GDP;

·劳动投入采用香港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员总数;

·资本投入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原值。由于香港没有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值,我们根据钱纳里对香港60年代资本投入年增长率为7.6 %的估计,以及香港在此期间的固定资本增加值,估算出1960年香港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总值。在此基础上加上历年来的固定资产增加值即为每年全社会的固定资产原值;

·P[,L]为劳动成本占增值额的比例。P[,L]本应为劳动成本占国民生产净值的比例,但由于生产净值与增值额之间的差别仅为折旧额,这个值与增值额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采用劳动成本占增值额的比例来表示P[,L]。

(三)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计算结果

我们对香港各个期间产出、投入和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情况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表3 产出、投入和综合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

GDP年增长率

劳动投入增长

资本投入全部要素

投入增长

60年代 9.102.977.604.82(53%)

70年代 8.963.926.855.39(60%)

80年代 6.492.067.414.57(70%)

90年代 5.711.997.044.46(78%)

综合要素

生产率增长

60年代 4.28(47%)

70年代 3.58(40%)

80年代 1.92(30%)

90年代 1.25(22%)

注:最后两列括号内的百分比是全部要素投入增长和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香港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从6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全部要素投入增长率均在4.4%以上。 但香港经济增长率却在不断下降,从60年代的9.1%下降到90年代的5.71%。 这主要是由于综合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从60年代的47%下降到90年代的22%。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全部要素投入增长、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四)结果的初步评述

对工业化国家的许多研究表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丹尼森在《增长率为什么不同》一书中对几个国家1950年—1962年期间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即使考虑到劳动投入的质量变化,美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率3.3%中有42 %是由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西欧八国的国民收入增长率4.8%中有64 %是由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金森久雄在《用什么来解释日本的高速增长率》一文中指出,日本在同期的国民收入增长率10.1%中有60%是由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直到现在,发达国家每年的经济增长中大约有50%是由于综合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香港90年代这一部分的贡献率仅为22%,这样低的贡献率直接造成香港经济增长速度的减缓。

三、香港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分析

影响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技术进步速度,资源再配置状况,经济中的规模效益,人均受教育程度等。我们认为,香港自70年代以来在后三种因素上一直表现良好,因此香港综合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下降主要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速度的下降。

众所周知,香港在科学研究方面一直比较滞后,政府在R&D方面的投入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万分之几,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如美国(2.8%)、日本(2.9%)、台湾(1.9%)的水平;香港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它们在新技术发明和运用方面,比大企业所面临的困难要多得多;香港工程技术水平较弱,使得企业在采用新技术时劳动者的知识、技能这些互补性的要素投入得不到满足。总之,这些都是香港经济中技术进步缓慢的原因。但是,当对这些原因做进一步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香港经济技术进步速度缓慢最根本的原因是香港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的缓慢,理由如下:

1.制造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为财富的最后环节,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技术进步的源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在《Made in America 》中写道:制造业几乎囊括了美国产业进行的所有研究和开发,对远期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多数技术进步的根基都可以追溯到制造业基础中去。日本通产省机械情报产业局局长山本幸助称制造业是技术创新的“创造业”,是产业技术革新概率最高的部门,是牵引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香港的经营者过早地脱离制造业,造成经济发展技术根基的流失。

2.从70年代开始, 经济发达的国家的工业结构开始向技术集约型转化。香港在70年代末伴随着土地、劳动成本的上升,制造业低成本的优势逐渐丧失,若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香港制造业应该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方向上寻找出路。然而,香港制造业的内迁延缓了这个过程。香港企业忙于寻找低成本的优势,而没有压力和动力去进行技术开发和研制。香港制造业的发展基本上仍是在劳动密集型的方向上延续,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缓慢,造成整个经济的技术进步缓慢。

3.香港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研制中的投入甚少, 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技术人才。而制造业在经济中地位的下降,优秀的人才流向工资报酬高的第三产业,均使得本地制造业中高水平的技术人才更加匮乏。

4.第三产业优质服务的提供有赖于将科技改良应用到本地环境,这个过程需要技术的应用者和技术的提供者有紧密的交流。这意味着单靠外地供应的技术人员并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香港很多行业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但整个经济的技术进步速度仍旧迟缓。只有香港自己的制造业才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最合适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本地高水平技术人才的匮乏使得各产业在新技术的应用上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新技术的扩散不能高效率地顺利进行,整个经济的技术进步因而也受到影响。

5.虽然香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比第三产业要低,但是其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却要比第三产业要快。如1985年—1994年间,香港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4.16%,而同期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仅为2.1%。技术进步较快的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下降, 也是整个经济技术进步速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发展高科技产业促进香港的经济增长

对工业化国家的许多研究发现,一个国家在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于资金和劳动力投入的增长,这是因为经济增长还没有达到均衡状态,资本积累和劳动投入仍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而当经济成熟以后,则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来保持经济增长。制造业作为一国技术进步的源泉,不仅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上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能够为其他产业提供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使得高新技术的扩散效率更高。

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已日益成为科技的竞争,经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已开始向技术集约化的方向转化,高科技及其产业蓬勃发展,科学技术成为生产率增长最重要的源泉。高科技产业不仅能靠自身市场开发的能力对经济增长作出贡献,而且还能应用于传统产业及其他高技术产业领域,开发新产品,改进老产品的性能,促进生产工艺的自动化,以此提高整个生产的效率和国际竞争能力。因此,不仅经济发达的国家,一些后起的工业化国家也都争相发展高科技产业,将其看作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获取高水准的生活质量、增强和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途径。

由前面的分析我们可知,由于香港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造成整个香港经济的技术进步迟缓,从而使香港在资本和劳动投入增长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经济增长速度从60年代以来总体上在不断下降。因此我们认为,虽然香港制造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例本身并不是香港经济所应刻意追求的目标,但是制造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缓慢,从而造成整个经济技术进步迟缓这个事实却不能不引起所有关心香港经济长远发展的有识之士的充分重视。我们计算出香港每年TFP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例,并将它与香港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如下图:

从图中直线的斜率我们可以得知,技术进步对增长的贡献比例有一定的增长,就能引起经济增长较大的变动,这反映了技术进步对香港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认为,香港经济仅仅依靠服务业的发展就能保持长期繁荣的看法是值得商榷的。香港经济要保持长期的较高水平的增长,必须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以此带动整个经济技术水平的更快提高,促进经济更快速地向前发展。

标签:;  ;  ;  ;  ;  ;  ;  ;  ;  

产业结构与香港经济增长_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