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相关性论文,世界经济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102(2007)01-0104-07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实力空前增强。自1978—2005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到9.4%。① 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位居世界第三,而外汇储备目前已位列全球第一。世界银行2006年7月发布的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显示,按官方汇率计算,2005年中国GDP为22288亿美元,已高于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2005年的GDP为85726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124094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也日益显著。无论是IMF还是世界银行都认为: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增长引擎。同时,世界经济波动也会通过要素流动、贸易渠道、金融市场等实体或虚拟经济传导渠道,引起中国经济波动的谐振。因此,研究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及互动规律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
现有文献主要是考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逐步深入,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及其表现,多为定性分析。日本经济产业省(2004)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上升,中国经济的波动对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一旦中国经济进入调整和下行阶段,可能会严重影响东亚经济的运行。Nzier(2005)分析指出,中国与美国、欧盟一样塑造了世界贸易体系,改变了21世纪的需求和供给模式,中国的高储蓄率、城市化乃至庞大的劳动力大军都对世界经济的运行产生了积极影响。英国《经济学家》也指出,中国发展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积极的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
另一些学者则研究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关联和传导机制。财政部科研所课题组(1997)的研究表明,国际经济波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外商在华投资数量、大宗进口商品的价格、中国旅游收入以及劳务输出活动等带来日益显著的影响,而国际汇率变动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实际性的影响。宋玉华(2004,2006)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日渐显示出关联和互动,尽管相关性仍然较弱,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相互间的相关程度将越来越明显。世界经济周期的生成和传导机制可以概括为“外部冲击—国内传导—国际传导”。
同时,相关研究也不乏定量和模拟分析。《中国年度宏观经济模型》课题组(2002)运用模拟分析,研究了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并伴随世界价格下降,对中国供求平衡关系、最终需求、国内生产能力、劳动就业、对外贸易、价格以及中国经济的长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各项经济指标相对于正常情况的增减幅度。史蒂芬·罗奇(2004)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效应时指出,中国的GDP只占世界GDP的4%左右,但是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达到17.5%。梁军(2005)通过计算中国FDI流入与世界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逆相关性,结论发现,世界经济增长率下滑,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率上升,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增长率上升,我国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增长率下降,阻碍我国经济高速增长。
本文主要从定量的角度,运用中国与世界经济相关系数分析,考察二者相关性不断演进的历史路径;通过横向相关关系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持续性、波动性以及领先滞后关系进行比较;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二者是否存在伪相关;并通过VAR模型中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描述二者通过国际贸易、FDI流入相互作用的路径。
二、理论分析
有关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相关性的理论解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相关关系。主要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持续性、波动性,相互间的关联程度及其演进路径,以及领先滞后关系。第二,因果关系。即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间到底是单向还是双向因果关系,是否存在伪相关问题等。第三,传导机制。即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而实现的谐振,其动态路径怎样,以及在各自的经济波动中各新息(Innovation)能解释的部分所占的百分比。
(一)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
从理论上说,随着中国经济开放度的逐步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不断加深。无论是全球性失衡的缓解,全球性低利率的持续,还是全球性通胀的遏制,都离不开中国因素的作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大军进入国际生产和贸易体系,提高了世界经济增长的潜力,引起劳动力、资本、商品和资产相对价格的变化。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猛增,改善了这些产品出口国的贸易条件,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中国入世的后过渡期结束,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渠道更为直接,影响也会更为显著。本文通过考察整个时间序列以准确地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相关性的变动态势,为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二)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因果关系
中国从自身的资源禀赋出发,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参与国际低端分工,不仅深化了国际分工、创造了一个多赢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使得世界各国能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巨大成果。因此,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正外部效应。
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也受惠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国经济得以在跌宕起伏的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以绿地投资为主的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其结果是加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的比重超过50%,大大带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因此,对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因果关系进行计量分析,清晰地认识这种因果关系的图景和程度,以准确地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与波动的规律性,并找到遵循这一规律的政策思路。
(三)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随着中国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中国与世界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国经济波动会通过贸易、投资以及要素流动等渠道影响世界经济,导致世界经济的产出、消费、投资和进出口等与中国经济波动产生一定程度的协动性。
中国经济较高的外贸依存度,使世界其他国家分享了“中国制造”所带来的廉价商品,也加大了对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使这些商品的出口国贸易条件得以改善,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同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巨大的增长潜力,吸引了来自全球的大量的外国直接投资,使中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生产体系,也使外国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国受益。全球要素流动的日益频繁,也成为中国与世界经济相互作用的重要渠道。正是由于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传导渠道的多样性,任何一方的经济波动必然会通过各种传导渠道引起另一方经济的协动。
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贸易传导渠道来分析中国和世界经济波动相互影响的动态路径,考察中国GDP、世界GDP以及中国对外贸易额的波动中各新息所能解释的比重;并以投资传导渠道来考察中国外资流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
三、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部分所采用的贸易数据以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为起点,截至2004年。FDI增长率数据从1982—2003年。中国和世界GDP数据、贸易及FDI数据来自联合国、IMF、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在相关分析中,时段的选取主要参考了中国以及世界经济中的一些重要时点。
(二)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关系
相关分析是为了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分析中国与整个世界经济波动相关性强弱演进的历史路径。中国与世界GDP增长率的横向相关关系则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协动性(Co-movement)的强弱。
从相关分析来看,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大致经历了由强到弱,再逐步转强的过程(见图1和表1)。这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有关,中国的经济开放大致经历了让世界进入中国、中国开始走向世界以及中国开始影响世界3个阶段的演进。这也是中国日益走向世界、主动融入世界、并逐渐影响世界的过程。
图1 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同步性比较
在对中国与世界GDP增长率数据间的横向相关关系的考察中(见表2),一阶自相关表示了各自经济的持续性(Persistence),经济的持续性表示下期的经济活动延续本期经济走势的趋势;标准差反映了各自经济的稳定性;横向相关关系则反映了中国与世界经济间协动性的强弱。表2显示,与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的持续性较强,波动性较大,这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主导型投资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影响了经济稳定性在整个时间序列的表现。从横向相关关系来看,中国经济与整个世界经济呈现正的协动性。中国经济波动滞后于世界经济波动约3年时间,说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三)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因果关系
上述分析表明,中国与世界GDP增长率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因此需要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变量间的相关性是否属于伪相关问题。
通过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过程从略),发现中国与世界GDP、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然对数值都服从二阶单整。于是,运用中国和世界GDP对数值的二阶差分来进行检验(见表3)。结果显示,关于世界GDP不是中国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拒绝它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是0.0029,表明在99%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认为世界GDP是中国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中国经济可以从世界经济增长中受益。
中国GDP不是世界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不能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仅能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在90%的置信水平下,中国GDP是世界GDP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这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通过协整检验也证实了中国GDP与世界GDP增长具有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检验过程从略)。但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影响具有不对称性,中国的影响力相对较弱。
(四)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由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仅反映中国和世界GDP波动的因果和长期均衡关系,为了更好地考察二者相互影响的路径,本文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考察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相互传导的动态路径。VAR模型考察变量间的关系时,其最大优点是不受先验经济理论的限制,直接通过时间序列数据本身的特性进行研究,先验知识只用来考虑及选用纳入模型的经济变量。
我们选取1978-2004年中国GDP、世界GDP和中国对外贸易的自然对数值的二阶差分,建立VAR模型:
1.脉冲响应函数
在上述VAR模型基础上,再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若ε[,t]发生变化,不仅导致各变量的当前值发生变化,而且还会通过当前值影响其未来取值。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这些影响的动态轨迹,显示任意一个变量的扰动怎样通过模型影响到所有其他变量,最终又反馈到自身的过程。
图2显示,世界GDP对其本身的新息冲击即刻就有反应,该冲击到第二年后逐渐减弱;而世界GDP对来自中国GDP的新息冲击,在第一年反应微弱且为负向反应,在第二年后由负向转向正向反应,在第五年后逐步消失;世界GDP对来自中国对外贸易新息冲击的反应有一定的滞后,在第二年时达到正的最大值,随后逐步衰减,并转为负向反应,在第四年后逐渐消失。
图2 中国与世界GDP增长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受单位冲击的反应
中国GDP对其自身的新息冲击当期就有所反应,在大约第二年后逐渐变为负向反应,随后逐步衰减;对来自世界GDP以及对外贸易新息的冲击在第一年没有产生反应,随后变为负向反应,在第三年后逐步变为正向反应,这表明中国经济受世界经济影响的滞后期约为3年。
中国对外贸易对来自自身及中国GDP新息冲击的反应在开始就较为明显,随后不断衰减,直至为负,而在第四年后又逐渐变成正向反应,此后逐渐消失;中国对外贸易对来自世界GDP新息的冲击反应不明显。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波动除受自身因素影响外,受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受世界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弱。
由此可见,中国与世界GDP、中国GDP与中国对外贸易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冲击效应,但世界GD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冲击效应却不显著。
2.方差分解
考察VAR模型时,还可以采用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模型的动态特征。其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分解为与各方程新息相关联的m个组成部分,从而揭示对VAR模型变量产生影响的各随机干扰的相对重要程度。
根据估计得到VAR(2)模型,我们分别对LNW、LNC和LNTR的变化进行方差分解。图3表明,对世界GDP的方差分解显示,各因素的影响力在一年后逐步稳定,有大约40%的变化可以由其自身因素来解释;世界GDP的变化中,可以由中国对外贸易因素解释的部分呈现逐步增强的态势,在一年半之后达到50%的最大值,可见中国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一拉动作用非常明显。世界经济增长中,中国GDP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逐步增强,能由中国GDP解释的部分约为8%。
图3 中国与世界GDP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方差分解
中国GDP的方差分解中,68%可由其自身因素来解释,由世界GDP和中国对外贸易因素解释的部分分别为13%和19%。中国经济增长来自世界GDP和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强。
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可由其自身所解释的部分约为80%,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主要是由其自身的比较优势所决定,比如劳动力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以及市场制度完善等,这些因素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中国对外贸易来自中国GDP的影响相对恒定,约为20%,来自世界GDP的影响则较小。
(五)FDI与中国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冲击的影响
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是外国直接投资。本文以VAR模型为基础,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中国FDI流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考察二者的作用机制。
本文选取1982年到2003年中国GDP和FDI流入的数据,经过检验,它们的自然对数值均服从二阶单整。因此,以二者自然对数值的二阶差分来建立VAR模型:
在上述VAR模型基础上,我们可用脉冲响应函数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以及对内生变量当前和未来取值的影响。
图4显示,中国GDP对其自身新息冲击即刻就有正向反应,该反应到第二年结束时转变为负向反应,随后不断衰减;中国GDP对于来自FDI的新息冲击,在第一年开始没有反应,在第二年末达到最大,随后不断减弱。这表明FDI流入对中国GDP的影响有一个传导的过程,其影响力经过两年之后才达到最大。
图4 中国GDP与FDI增长受单位冲击的反应
FDI对来自其自身及中国GDP的新息冲击都即刻做出正向反应,这表明中国经济的增长与FDI的流入密切相关,其影响在一年之后达到最大,但在第二年结束时转变为负向反应,到第六年后逐渐消失。
根据VAR(2)模型估算的结果,对中国GDP和FDI的变化进行方差分解。图5显示,中国GDP来自自身及FDI的影响在一年后逐步稳定,有大约80%的变化可以由自身因素来解释;可由FDI因素解释的部分呈逐步加大,一年之后达到20%并日趋平稳,可见FDI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是一个渐近的过程。
图5 中国GDP与FDI的方差分解
对FDI而言,大约50%的部分是由其自身因素来解释,中国GDP增长能解释剩余的部分,这表明在影响FDI流入的要素中,中国GDP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研究结论
随着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一方面,世界经济的波动显著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运行,同时,中国因素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逐渐加大。本文运用一系列的计量分析工具,研究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主要结论如下:
1.受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阶段性的影响,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关性经历了由强到弱、再逐步转强的过程。由于初期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二者的相关性整体上较低。但此后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与世界经济波动的相关性逐步增强,这既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是中国因素重要性日益凸现的明证。
2.与世界经济相比,中国经济波动的持续性较强,波动性较大;中国经济波动滞后于世界经济的波动,表明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存在较强的依赖性,特别是对世界能源、原材料的依赖。
3.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并互为因果,这表明中国与世界经济是一种互利共赢的关系;但相互间的影响又存在着不对称性,与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相比,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弱,这是中国整体经济规模仍然有限所致,但这一影响将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加速而不断增强。
4.中国GDP增长对外贸的拉动作用要强于外贸对GDP的拉动作用。中国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世界经济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力有限,这表明,中国对外贸易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中国的出口结构与世界的需求结构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5.FDI流入对中国GDP的影响明显,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这是由于从投资到固定资本的形成以至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其影响力在两年之后才达到最大。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FDI的流入有较强的影响,其影响力在一年之后达到最大,随后不断衰减。
总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因素重要性的日益显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逐步增强,特别是中国经济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增大。中国经济周期的运行将影响世界经济周期的运行轨迹,中国经济扩张期的延长有助于熨平世界经济的周期波动,拉长世界经济周期。
注释:
①根据世界银行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数据库数据,以2000年不变价格计算得出。
标签:世界经济论文; 经济模型论文; 经济研究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经济论文; 方差分析论文; 对外贸易政策论文; var模型论文; 经济学论文; 中国gdp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