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水南小学 许梅珠 354400
摘要: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人们学习知识的重要工具,加强语文教育对于智障儿童语言发展、智力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智障儿童见识窄理解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增大了语文教学难度。教师在开展培智语文教育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化情境应用于其中,帮助智障儿童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提升教学效果。文章将从生活化情境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培智语文教学发展。
关键词:培智语文;生活化情境;高效课堂
培智语文是智障儿童教育基础学科,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智障儿童理解能力较弱,语文教学效果不高。生活化教学策略是培智语文教育中常用教学方法,能够为儿童营造生活化情境,使其更好地理解语文教学内容。基于此,文章将对如何在培智语文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情境进行分析。
一、生活化情境在培智语文教学的作用
智障儿童是指智力缺陷儿童,大脑发育不完全或者受到器质性损害导致、心理、认识活动等出现持续性障碍[1].智障儿童在理解抽象事物时往往存在困难,语文基础较差.为了进一步提升智障儿童的语文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其营造生活化情境,调动智障的儿童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共同参与到语文学习当中,多方面刺激儿童大脑,让儿童在获得多源信息的基础上,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摸索出适合智障儿童的语文教学之法,提升其语文能力。面对智障儿童在语文学习中困境,培智语文教师应该结合智障儿童语文学习需求,灵活运用生活化情境教学之法,建立高效培智语文课堂。
二、生活化情境在培智语文教学的应用
(一)整合教学资源
面对在智力上有缺陷的儿童,语文教师在开展培智语文教育时不能够固化
教学思想,照本宣科地开展教学,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整合多项教学资源,编制适合本班学生智力水平的教材,指导培智语文教学生活化开展。在培智语文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引入,以生活角度编写教材,让教材有智慧、有生活、有趣味、有效率,并使其充分发挥教材指导作用[2]。
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合理编写教材。例如:教师在进行夏季、冬季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征求学生意见,选择学生喜欢的四季景物作为教学切入点,可以通过花、雪等客观事物及搜集的生活中相关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香、冷、凉等相对抽象的词语,并从中挖掘教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从生活化教学角度整合培智语文教学资源,不可急于求成,要从基本生活物品认读入手,逐渐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制定教学目标
培育语文教学目标是让智障儿童具备基本交流能力,并能够适应生活需求.因此在开展培智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以生活为本制定教学目标,结合目标开展实践活动,弥补教材整合中的不足,既拓展教学内容,也可以构建生活化教学场景,提升教学效果,有效落实生活化教学目标。面对学生交流互动需求,教师应该坚持“学以致用”原则,制定生活化教学目标,让教学目标更具实践教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总体而言,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两方面因素:第一,从生活化情境出发制定目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生活中能否应用到此知识点,是否有益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由此真正发挥培智语文教育作用。第二,结合生活需求制定目标。智障儿童智力水平、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均有较大差异性,教师在制定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本身出发,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制定难度适宜的教学目标,让儿童在生活中能够应用到相关知识点,满足生活需求,提升生活适应能力。第三,融合康复训练。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将培智语文教学与康复训练相结合,让智障儿童多说、多练,在实践中理解感悟,根据其康复进程逐渐提高目标难度。
(三)创设教学情境
培智语文教育需要考虑智障儿童的认知特点,注重实体化生活化情境创设,让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理解知识、学习知识,并掌握同类生活化情境中的运用方法[3]。教师可从两方面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第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室。为了进一步拉近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教师可以利用学习教室创设生活化情境,让虚拟情境更加真实,让身处生活化情境教室中学习知识。第二,明确生活化情境授课内容。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授内容,并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不可偏离培智语文教学内容,灵活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例如:在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洗手过程时,可以将洗手动作分解,并在洗手处粘贴对应图片,引导学生模仿图片内容进行操作。同时,教师出示顺口溜帮助学生掌握洗手的技巧,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报以耐心,在生活中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在生活中逐渐形成技能的同时,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四)科学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
在落实生活化情境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智障儿童的学习特点。正如前文所言,教师在运用生活化情境开展教学时,可以突破一般情境构建思维,科学运用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学中收获能力,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4]。例如:教师在讲解“上”、“下”等字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演示,借助“上台阶”、“下台阶”、“向上”、“向下”等口令进行演示。学生在听从教师口令执行动作时,自然也就帮助学生理解“上”、“下”词语;在讲解水果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多种不同的水果,让学生观察水果的颜色,说出水果形状,并引导学生“闻一闻”、“尝一尝”水果,通过嗅觉与味觉帮助学生记忆多种水果的名称,并了解各种水果的不同。同时,教师在讲台上摆上多种水果,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挑选出指定水果,并让儿童数出水果数量,将生活语文与生活数学相结合,提升智障儿童数学能力以及生活适应能力。
结语:培智语文教育是一项特殊教育事业,学生学情、教学资源、教学目标与普通学校语文教学活动有很大差异性,培智语文教师教学中,关键要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情境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掌握基本的语言交流能力与理解能力,并适应一般社会需求。教师将生活化情境应用于培智语文教学中,应该认识到其重要性,把握生活化情境与培智语文之间的联系,从多个角度落实培智语文教育,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构建优质培智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吕文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J].新课程?小学,2019,(4):132?
[2]刘金凤.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数码设计(下),2019,(12):82-83.
[3]王建.浅谈提高培智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1):71.
[4]陆海燕.构造生活化的培智语文课堂[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9,(11):84.
论文作者:许梅珠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