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00
摘要:凝析气藏作为重要的特殊油气藏类型,经济价值很高,但开发过程很复杂。在开采过程中,凝析气藏油气体系的渗流伴随着复杂的相态变化。制订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抑制反凝析伤害,保持气井稳定生产,是凝析气田高效开发的关键。
龙凤山凝析气藏属于近饱和高含油的致密低渗碎屑岩储层凝析气藏,在开发中面临一些技术难点,需要加强对开发难点及开发状况的了解,并对提升气藏采收率的技术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低渗透气藏;凝析气藏
在当前我国气藏资源开发中,受制于现有开发技术的局限以及对复杂油藏地质开发信息把握的差距,造成对低渗透气藏、凝析气藏等复杂气藏开发多处于低产、低效阶段,需要针对勘探开发和技术实施中的难点,结合复杂气藏的地质开发规律,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提升气藏采收率,为气田的增收和发展奠定基础。
1.低渗透凝析气藏储层的基本特征
一是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层的各向异性较强,厚度和岩性等开发参数都不稳定,小层开发和对比较为困难。二是具有低孔低渗的特征,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多为次生孔隙、微细孔隙、粒间孔隙和裂缝等基本类型,特别是受砂岩作用较强,存在较多的次生孔隙,连接的吼道直径多在2um以下,且具有较高的泥质含量。特别是埋深较大的气藏,因深度加大、压力增高而渗透率急剧减小,且恢复原压力后渗透率无法恢复原值。三是存在较高的含水饱和度,低渗透凝析气藏束缚水饱和度多在40%以上,且具备较高的残余气饱和度,气藏开发中伴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造成气藏渗流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影响油气资源开发。
2.低渗透凝析气藏资源的开发难点
基于低渗凝析气藏储层的构造特征和基本特征,造成其开发中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受渗流状况较差影响,单井可控储量较小,投产后产能递减较快,难以实现长期稳产;气井自然条件下产能较低,若不采取压裂、酸化等技术措施,会造成气井产能难以提升;因非均质性较强,投产后气井主力储层动用程度较高,采气速度较快,而非主力储层恰恰相反,造成层间矛盾更加突出,无法有效动员各储层间的产能;储层含水饱和度较高,加之开发中的反凝析作用等影响,造成油井井筒积液出水较多,影响气井生产;气井的生产压差和压降都比较大,采气指数较低,压力资源有限;受孔隙结构影响,储层多表现为细歪度型的毛管压力曲线,喉道较为细小,需要较高的排驱压力。
3.低渗凝析气藏高效开发措施
3.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优化气井配产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优化气井配产,控制生产压差,抑制反凝析伤害。
方法一:技术经济界限产量
临界携液产量:产水气井井筒内气体能够把液体带至地面的最小产量。反凝析临界压差:①考虑反凝析对应的生产压差;②井底流压尽量远离最大反凝析液量所对应的地层压力。
方法二:试采曲线法
确定气井合理产量最直接的方法。通过工作制度调整,确定气井最为合理的配产。
方法三:经验配产法
根据气井产能方程,计算气井无阻流量。气井的合理配产为气井无阻流量的1/5-1/6。
根据试采动态法、经验配产法、流体相态法优化气井配产,控制生产压差,抑制反凝析伤害,制定合理单井日产量,确保气井连续稳定生产。
3.2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气藏总体开采规模
国内外凝析气田开采速度大多在3~5%左右,考虑龙凤山气田属近饱和凝析气藏,采气速度过高,不利于控制反凝析以及压敏伤害。设计气藏采气速度分别为2.4%、2.7%和3%的三个方案,进行开发指标预测。
预测结果表明,气藏配产18-20万方时,气藏刻稳产2-3年。
3.3小油管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延长自喷生产期
采用小油管排液采气工艺技术,及时解除井筒积液,延长自喷生产期,换完小油管生产管柱后,气井携液能力增强,日产液量有所增加。
3.4建设低压流程,提高单井开井时效
低压气井油压接近进站压力,通过改造地面流程,建立低压气进站流程,确保低压井连续稳定生产。
4.总结
龙凤山气田整体上是构造岩性背景下物性控藏。目前气藏受反凝析影响较为显著,反凝析导致气井产能、渗流能力以及动态储量降低。储层应力敏感性、微观孔隙结构对气井产能和稳产能力有较强的控制作用。通过试采动态法、经验配产法、流体相态法确定气井合理产量为20万方。优化单井配产以及气藏开采规模、采取小油管排液采气、建设低压外输流程实现气藏持续稳产。
参考文献:
[1]郭平,徐永高.对低渗气藏渗流机理实验研究的新认识[J].天然气工业,2007(7):12.
[2]郭平,杜志敏.富含凝析油型凝析气藏衰竭开发采收率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8(11):5.
[3]邓琪,唐海,刘鹏超.低渗透气藏近井地带凝析油饱和度分布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1(5):1.
论文作者:李硕岚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气井论文; 孔隙论文; 饱和度论文; 较高论文; 产能论文; 气田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