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中国钢铁工业产业安全估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入世后论文,钢铁工业论文,产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2005)3-010-03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发展至关重要。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而且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的钢铁大国,自1996年后钢产量连续8年第一,在世界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入世前对是否入世有很多争论,入世后担心“狼”会来。如今过渡期已过,但钢铁产业过渡期内相对平静已超出先前的预料,似乎先前的担心多余。我们在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挑起的“钢铁贸易大战”中取得了胜利;国内钢铁生产和市场快速增长,各种所有制和规模的钢铁企业盈利增加,都加快了投资的步伐……但我国钢铁产业并不十分安全,比如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差,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等,这些问题着实让人放心不下,加上进口远大于出口,过度投资问题的存在,使我们必须关注钢铁产业安全问题。因此合理预测入世后钢铁工业单一指标的安全状况,进而准确判定钢铁工业的安全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 加入WTO后钢铁市场需求预测
为了对钢铁产业的安全状态做出合理的估算,首先要对钢铁产业的需求进行预测。没有需求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消费决定生产。消费是钢铁发展的原动力。为预测中国2004-2010年的钢材消费量,我们选取了大量的宏观经济数据(如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结构、一、二三产业产值、人均钢材消费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建筑业投资及增加值等),尽可能使用最新的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分析。通过测算,证明采用第二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作为相关变量的显著性较好。但是,人们一般认为,钢材消费量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而波动,在不同的时期,钢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关系不同。许多时候,钢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正相关,即国内生产总值GDP越大,钢材消费量就越多;反之,则反是。这里,我们将钢材消费量用钢材表观消费量替代。由于政府的基础投资、与钢材消费量密切相关的产业等具有周期性,钢材的消费也具有周期性。因此我们采用两种方法——回归法、弹性系数法分别进行预测。预测时,我们假定:在2010年以前我国的经济环境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即2010年以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稳步前进,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钢铁作为基础材料的地位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一)钢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分析及预测
根据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潘文卿、李子奈的“21世纪前20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展望基于供给导向模型与需求导向模型的对比分析”(2001)的预测结论,2000-2005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58,2006-2010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7.27,可得到2001-2010年的GDP预测值。根据钢材表观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1990-2002年的数据,采用Eviews工具软件,对钢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及钢材消费量的各后期变量作线性回归,得到的计量方程为:
BGX=3475.68507+0.1183567163*GDP-O.6624536939BGX(-4)
(894.03)
(0.013835) (0.2796)
其中:BGX为钢材表观消费量,BGX(-4)是BGX的4阶滞后。
从模拟效果看,GDP在0.01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BGX(-4)系数在0.10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拟合系数为0.86680,说明拟合程度较好;同时D.W检验值和F检验值都通过检验,方程可用于预测。2001-2010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前三年的数据为实际值)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2001-2010年GDP与钢材表观消费量预测 单位亿元、万吨
(二)钢材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法预测
弹性系数=钢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表2中没有考虑1993、1994年的情况,是由于这两年的钢材消费增长率为负数。由表2可以发现,各年的弹性系数大约在0.33-3.52之间变化,变化幅度较大,且经历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但是,考虑到1992年、2001年的数值比较奇特,将它们除外。1990-2000年的弹性系数的简单平均数为1.09,GDP增长率仍然采用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潘文卿、李子奈的结果,GDP每年平均增长率取7.27%计算,假定每年的弹性系数不变,均为1.09,进行相关趋势外推,具体结果见表3。
表2:1990-2001年钢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辜及弹性系数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GDP增长率 3.8 9.2
14.2 10.5 9.6 8.8
7.8 7.1 8.0
7.3
BGX增长率 6.2 25.43 50.08 7.46 3.16 5.0 14.8 7.95 20.3 24.49
弹性系数 1.63 2.76 3.52 0.71 0.33 0.57 1.90 1.11 2.53 3.35
资料来源:GDP增长率的数字见《中国经济统计年鉴》(2002),钢材表观消费增长率的数字见《中国钢铁工业年鉴》(1991-2002)。
表3:2001-2010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预测情况 单位:万吨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6990 21152 22802 24580 26498 28564 30792 33194 35782 38573
这两种方法所得到的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相差较大。2005年二者相差约1000万吨,到了2010年就相差近5000万吨,这很可能是预测时间太长的缘故。此外,国内许多单位和研究者做过很多这方面的研究,采用相同或不相同的方法,预测的结论也各不相同,有的还相差甚远。这些预测都有一些科学的方法作为支撑,大体上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经济形势好时,就容易做出过分乐观的分析,预测的数据就高些;反之,就低些。弄清中国钢铁生产和钢材需求饱和点的形成过程,探讨中国钢材需求长期变化规律,搞好钢材市场需求的长期预测,仍是政府、企业和研究者需要努力加以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它能推进钢铁企业把握机遇,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钢材生产和生产能力增长同我国钢材需求增长相适应,促进钢铁行业的健康发展。
综合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我们估计2005年的钢材表观消费量大约为2.55亿吨,2010年大约为3.55亿吨。
当然,钢材消费受经济发展情况,特别是汽车,机械制造、房地产、五金家电、电子、造船、航空航天等发展的影响,还受时间因素如生产周期、季节等的影响。
同时,影响钢材供给的因素也非常多,如产量、进口量、社会库存及其结构、运输、政治因素(如战争)等等。通过对历年的分析,我们发现每年的钢材出口量较小,净进口量的变化幅度也不大,因此钢材的产量与消费量高度相关。据钢铁工业协会的调查,近几年我国钢铁产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很快,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能力提高得更快,因此,应该注意钢铁产业的过度投资问题。
二 钢铁产业安全度的估算
(一)钢铁产业指标安全度警限及指标权重设置
钢铁产业的安全状态分为四种,即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机,相应的安全等级为A、B、C、D,并分别给四种状态规定不同的分数范围[0,20],[20,50],[50,80],[80,100],分数越大,危险越大。影响钢铁产业安全的因素有产业国内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四类,其中产业国内环境包括产业国内市场份额、产业境内需求增长率、产业劳动力素质、产业劳动力成本、吨钢综合能耗、连铸比、低合金钢比、优质钢比、合金钢比及板管比等10个指标,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产业发展速度、产业世界市场份额、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产业集中度CR4、产业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生产成本等6个指标,产业对外依存度包括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及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两个指标,这样共设置了评价钢铁产业安全度的19个指标,各个指标的安全状态也分为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机四种。根据世界主要产钢国家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同类指标的情况确定指标警限,各指标的安全状态预警范围如表4所示。对产业生产成本指标,未确定它的警限,是由于钢铁产品的品种很多,世界各国的产业生产成本数据较难获取,但一般而言,我国钢铁工业的产业生产成本比世界中等水平略低。
由于各类指标对产业安全度的作用不同,在计算产业安全度总体评价值时,我们需对各指标进行赋权。通过向专家咨询,将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的权重设为0.1,考虑到实际操作性要强,将其余18个指标的权重均设为0.05,因此产业国内环境的权重占0.5,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权重占0.3,产业对外依存度权重占0.2。
表4:钢铁产业指标处于不同安全状态的警限
安全状态
指标安全 基本安全
不安全危机
产业国内市场份额80%以上 60%~80% 40%~60%
40%以下
产业境内需求增长率 5%~20% 0%~5%或 -5%~0%或 -5%以下或
20%~25% 25%~30%30%以上
产业劳动力素质(工 30%以上 20%~30% 10%~20%10%以下
程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
产业劳动力成本(美元 0~1010~20
20~30 30以下
吨钢综合能耗 0.8以下
0.8~1.0 1.0~1.2 1.2以下
连铸比
85%~100% 70%~85% 55%~75% 55%以下
低合金钢比
35%以上
10%~35%
5%~10%
5%以下
优质钢比 35%以上
10%~35%
5%~10%
5%以下
合金钢比 35%以上
10%~35%
5%~10%
5%以下
板管比
55%以上
40%~55%
25%~40% 25%以下
产业发展速度 5%~15%
1%~5%或 -5%~1%或 -5%以下或
15%~30% 30%~45%45%以上
产业世界市场份额 5%以上3%~5% 1%~3% 1%以上
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
0.5~0.8 -0.5~0.5 -0.8~-0.5 -1.0~-0.8
产业集中度CR460%~100% 40%~60% 20%~40% 0%~20%
产业劳动生产率
180以上 60~180
20~60 0~20
(吨/年.人)
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
5%~15%3%~5%或 1%~3%或
0%~1%或
15%~25% 25%~40%
40%~100%
产业生产成本
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 40~80%20%~40%或 5%~20%或 0%~5%或
80%~90%90%~95%
95%~100%
产业外资股权控制率 0%~50%50%~65% 65%~75% 75%~100%
(二)钢铁产业安全度估算结果
各个指标的预测值一般先根据对时间的回归得到,若不能通过检验,再用移动平均的方法测算。有的指标值越大越好,有的指标值越小越好。根据各个指标的预测值所处的安全状态,采取映射到相应区间通过插值确定指标分值。当然,当指标有实际值(尤其是2003年以前)时,采用实际值计算。
一旦确知2001年到2010年间各个年度单一指标的预测值(或实际值),就可以确定各个指标的指标分值,根据各个指标的相应权重,可以计算出各个年度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得分,进而对安全状态和安全等级作出判断。2001年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得分为35.895,属于基本安全状态,安全等级为B,这个结果与2001年的实际情况相符,部分地印证了该方法的合理。
按此方法,可以计算出2002年到2010年各年度我国钢铁产业安全状况的总体评价得分,如2005年的总体评价得分为32.474,2010年的总体评价得分为33.603。我们发现:在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在总共19个指标中有11个指标的安全状况保持不变,在剩下的发生改变的8个指标中,产业发展速度出现了由基本安全到安全再回到基本安全的反复,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经历了由安全到基本安全到不安全的逐级下滑,合金钢比的安全状况变差,其它5个指标的安全状况则变好。总体而言,我国钢铁产业的安全状况各年均处于基本安全状态。
三 提高钢铁产业安全度的政策建议
根据上述钢铁产业安全度评价指标的预测结果以及2001-2010年钢铁产业安全度的发展趋势、单一指标的动态变化,为提高我国钢铁产业安全度,针对影响钢铁产业安全的薄弱环节,特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营造钢铁产业发展的适宜环境。政府要通过政策法规、立法和建立一些经济政策的方式,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标准、治理环境污染的标准和环保标准等,采取发放生产许可证、提高行业准入门槛等来规范钢铁产业的发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冗员问题;建立科学的钢铁产业预警机制,引导钢铁产业的科学发展,提高钢铁产业的控制风险的能力,提高决策水平;充分发挥政府间贸易协调作用,合理利用WTO规则,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加强管理部门的反倾销力量等,最大限度地保护国内市场、扶持钢铁产业的发展。
(二)推动产业组织结构的战略调整。钢铁工业属于国有垄断产业,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各国基本上采用大强度投融资与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相结合的方式来奠定本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国内企业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规模普遍偏小,强强联合有助于企业壮大规模、降低成本,有助于行业内的整合,有效防止过度竞争和投资。为此,一方面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造条件引进外资;另一方面,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对小型企业要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关、并、转、汰;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报批程序,违反环保、土地、节能、税收等方面法律法规的,要坚决予以清理;鼓励已有的钢铁企业做好资源整合,通过联合、兼并、上市融资等形式,提高产业集中度,真正做大做强。
(三)着力钢铁产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一方面,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另一方面,由于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每年需要进口千万吨的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少量的低附加值产品,进出口呈现长期的逆差,由此可以看出我国钢铁工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较低,基本上是一个内需型的产业。当今,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提高钢材产品的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已成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大型钢铁企业不能只重视眼前利益去投产价格增长快但附加值低的产品,要以研发高附加值、高端的产品为己任;中型钢铁企业要努力进行技术改造,提升装备水平。通过优化产品结构,逐步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四)加大行业科技教育的投入开发。目前多数企业“大而全、小而全”,重复配置,产品雷同,专业化程度低,缺乏主导产品,劳动者素质普遍不高,劳动生产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既可能是集中度低,研发资金不足,创新能力不强导致的,也可能是劳动力素质低下导致的。为此,一方面要加大科技的投入,将产、学、研相结合,将科研开发与技术改造紧密相连,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鼓励在职学习,培养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解决我国钢铁产业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才能促进新技术产品的开发,才能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
5.建立产业分工链条的战略联盟。钢铁上连煤炭、铁矿石、电力、运输等产业,下连汽车、建筑、船舶、家电等产业。在这条产业链上,钢铁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样,钢铁业的过度竞争和无序正常,必将导致整个产业链出现问题。为此,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建立战略联盟,确保产业链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