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抓好电力领域的工程管理很关键,当前电力领域工程管理存在很多缺陷已是常态。针对这些缺陷,本文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措施,以便对其进行优化。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缺陷;措施
工程管理是一种归类于管理学范畴的概念,它主要是围绕一定的目标,通常是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等目标,采取合适的管理手段,通过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来实现这些目标,进而获取效益。电力工程相对来说具有特殊性,其工程管理也比较复杂,在目前来看电力工程方面的工程管理尚不完善,缺陷多。因此,进行针对性的探索,将具备十分显著的现实意义。
一、缺陷
很多项目的工程管理存在缺陷,这在当前环境下,是一种常态,严重影响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的进步。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这些缺陷进行针对性的分析,以便能够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对策。
(一)拖工期
工程始终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期一拖再拖,项目进度安排计划形同虚设。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但不限于意外频发、业务复杂、计划不周全等等。一些工程的项目部,往往会通过下死命令的方式来督促团队保证工期,然而这很难达到效果。一些项目部还会采用突击生产的方式来压缩工期,显然这不是完善的进度计划。项目不断延期,团队成员就会纪律涣散,缺乏约束。
(二)要求不断改变
换言之就是变更,很显然项目变更是正常情况。原因很多,可能是策划案不周全,或有新想法,又或利益相关者改弦更张等等。工程变更是可控的,这里的可控并不是指控制其发生,而是控制变更为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目标服务。关键就需要把握准变更的目的,是补充完善计划,还是要求出现变化。若某个参与方的要求始终在变,那么项目极有可能即将出现问题,揭示项目前期就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未解决。
(三)决策摇摆不定
决策摇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力领域的工程容易出现问题。电力工程是一种相对特殊的工程项目,绝大部分项目立项来源于职能部门某个高层的愿景,可能是带动经济发展,也可能是改善用电环境等等,当然这只是一个愿景。相当于半成品,多半会由若干尚未完成的业务章程或是“故事”大纲来构成,也就是所谓的决策规划。显然这样的规划只能使项目完成一小部分,不能保证项目最终成型。而这种情况在电力领域是一个常态,通常直到出现由于项目缺乏清晰目标而导致问题频发和不断返工时才去完善。
(四)工期紧凑
电力工程作为重要的公共设施,建设单位往往是政府,对工程进度和质量都有高要求,而且在工程实施阶段有可能突然要求加快进度,这可能是一些特殊原因导致工期出现延误,发文要求在一个期限内必须完成某些分项工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此,因为时间越紧凑,施工方的施工人员就可能不足,工期很赶。而且施工现场一般属于人迹罕至之地,施工现场条件差,施工人员将受到影响慢慢就会演变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现象。甚至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例如2016年江西丰城电厂发生的特别重大事故。
二、对策
(一)应落实的管理重点
工程管理是对电力项目全过程的管理,作为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人员应全身心的投入到工程管理之中,把握工作要点。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参与进项目投标和配合设计人员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定稿后,应组织人员进行审核,结合审核后的设计方案制定人力、材料、设备等方面计划,并上报审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落实图纸后,应参与预算编制,配合造价人员编制预算书,上报财务备案,以备资金调配。第三,起草技术、安全施工、施工进度等方案、计划,执行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施工规程。对施工现场进行勘测,三通一平。落实信息交互方式,协调各参与方。第四,组织人员核实、验收进场材料,根据出库单逐项检查进场材料,填写相应的表格,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责令当场整改。还需注意协调好材料运输,保护好材料,避免出现不必要损失。
第五,现场技术、安全、质量交底,组织设计人员以及各专项施工负责人到场,熟悉图纸,核实现场情况,填写交底单。第六,严格检查施工工序,填写施工日志,现场财务确认单,对不符合规定的责令整改。保证与施工各环节紧密结合,杜绝因施工队伍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问题。提前预约专项施工队伍,待专项施工完毕或是交叉施工时,进行专项验收,保证交接顺利,各项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出现纠纷。第七,完善内业资料,填写工程进展情况,质量问题及意见并上报。第八,按照预验收制度进行预验收,若有不合格,须通知施工队伍负责人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做好记录。组织专业人员协同施工、监理等进行竣工验收,填写验收单,验收通过后填写准确的竣工结算单。随后协助造价人员、设计人员、内业人员将项目结算(审计)和资料上交。
(二)针对缺陷的应对策略
第一,将目标分解,要求每个班组在一个明确的期限内完成一部分有价值且可衡量的成果,即阶段门。对于电力工程来说,由于风险性高,可缩短这个规定期限,针对阶段门进行管理,这样还能进行连贯的风险管理。第二,面对工程变更,项目启动时,明确变更流程,并明确期限。变更之初要明确变更对质量、成本、进度等目标的影响,并向各参与方交底以便制定并贯彻针对性的决策措施。
第三,项目决策期必须明确项目法人;明确工程目的,最终要获得的成果;制定质量目标等等。第四,应仔细研究项目进展和阶段性成果,提炼问题关键,若项目进展真的十分顺利,那么在某一个具有里程碑似的节点成果上,可以适当进行庆祝。第五,对于工期问题应与甲方驻场代表进行交流,说明情况,不能一味强调速度而忽视质量。同时要与各班组负责人沟通,安排施工人员轮流施工,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奖惩制度,质量好有奖励,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处罚。
(三)抓好电力施工技术管理
首先,接到项目,应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进行技术分工,明确职责,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展开。作为电力施工技术管理主要依据的合同和设计文件,必须完整交接。其次,组织人员学习掌握各项文件,尤其是合同文件、设计图纸、技术文件,为技术交底做准备。制定技术方案,结合技术规范要求,体现设计意图,要求工艺先进、工期、质量、成本及安全有保证。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应体现关键工序的组织设计,设立控制点控制关键工序质量,制定并落实相关责任制度。
第三,进行技术交底,使每一位参与施工的人员理解设计意图,熟悉合同要求的技术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质量检验的要求,以书面形式进行交底。经总工程师审查签证后方能生效,被交底人也应进行签字确认,对关键工序或隐蔽工程应重点交底,明确所采取的技术和防范措施。第四,联合监理对施工当中的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执行情况,逐步优化改进,对有关部分的指标进行逐项补充、调整,进行动态管理,在施工中逐渐完善。如水闸加固技术的应用中,首抓测量放样,然后抓钻孔,抓压水实验,再抓灌浆,各环节应符合SL62规范的要求。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抓好工程管理是保证电力施工质量的关键手段。其中的关键是要抓好质量、成本、进度和技术方面的管理。本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可能有所不足,但想必有一定参考价值,希望可与业内同仁探讨,进步。
参考文献:
[1]仲泽健.研究分析电网建设中如何加强输变电线路的电力施工技术和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2,11:43.
[2]梅光明.电力施工技术工程管理问题探讨[J].科技展望,2015,21:88.
[3]林亚林.刍议电力施工技术管理方案[J].科技与创新,2015,18:59+62.
论文作者:叶伟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
标签:项目论文; 工期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电力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缺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