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凯里 556011)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基础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多功能作用显著。随着农产品加工、贸易型企业不断增多,近年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关于农业政策和指导方针的制定执行力度加大,现代农业企业呈现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公共管理的商业性及服务型特点,决定了社会对相关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必然呈增多的趋势。本文结合社会对农业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的要求,对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思路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和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该课程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农业;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
农业产业基础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农业的社会性、经济性、生态性多功能作用显著。随着农产品加工、贸易型企业不断增多,近年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关于农业政策和指导方针的制定执行力度加大,现代农业企业呈现一体化和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公共管理的商业性及服务型特点,决定了社会对相关企业管理人才的需求必然呈增多的趋势。为实现教学理论和实践的融合,培养适应农业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都增加了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案例教学、讨论式互动教学、职场体验教学、创新创业大赛等新的教学方法正在试行。但普遍还存在开设面较窄,与专业性不符合,实用性不高等问题。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变化趋势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农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单一的以农为主的经营结构已被打破,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新的农村生产结构正在形成。农村新政策的出现,组织形式的变革,给农业企业管理学的教学工作增加了新的课题和要求。为了提高学生实际农村社会调查与分析能力,创新企业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农业类创新性人才专业技能的新要求。笔者认为目前高等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应培养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能够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业企业,科学开展农业信息交流,进行企业经营咨询和诊断等业务活动的实用性人才。
二、目前农林经济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无法体现,不能结合当地经济情况
目前来看,按照本科院校选取教材要求,取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该课程的教材一般选用王钊主编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或由蔡根女主编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两者的内容侧重点完全不同,前者侧重于对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农业产业化、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等宏观问题的研究,对于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内容相对较少。后者注重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战略管理讲解,内容过于笼统,往往解决的是企业管理中遇到的共有的问题,和学生学过的《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重叠部分很多。而对农业企业在风险管理,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有着自身的特征。教材内容涉及的较少。二是资料落后于时代。这些教材都是十一五规划教材,引用资料和数据已经落后了,不具有说服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摆好教材的地位:一是以“教材”理论知识为本,引导教学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二是注意“筛选和补充”,及时更新新的知识,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贵州山地农业的特点展开与课本内容的衔接,教材中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化发展思路在贵州山区可推广性较低。
(二)校内实训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的不适应,学生主动参与程度较低
自从教学改革启动以来农业企业管理教学中,凯里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教师也在努力的想通过生动细致的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认识到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需要改革。教学定位上更好的符合应用性人才的要求,在授课形式上也增加了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模式,来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理解枯燥的课本知识。通过一些较明确的项目或者案例,让学生通过主动对案例分析来验证某理论或知识原理,并在此过程培养学生基本主动思考问题呢里。然而,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而言,这种方法能够虽能实现学生个体的基本技能培养,根据教师反馈信息发现对于少部分优秀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参与积极性较高。由于多数学生没有走出校门,缺乏对三农的实际问题直观的认识,实际参与学习积极性较低,取得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对农经专业需求的是的综合知识实践能力、以团队为基础的协同与执行能力培养却难以生效。可见现有的课堂试验教学模式还存在短板。导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结果仍然是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不合理。
农业企业管理课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校外实习是农业企业管理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企业建立紧密的联系,以便学生通过实习时可以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实习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周。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也是往往处于从属地位,目前,凯里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每年度第二学期实践周和大四的毕业实习。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有黄平县寨碧村、建设银行、娃哈哈黔东南分公司。实习基地数量少,且利用效率较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践周只有一周的时间像寨碧村因离学校较远,实践周一次安排的学生数量有限,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和节约实习经费,去往寨碧村学生的也只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为主,很少能对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进入深度调研。校企合作式的教学模式往往停留于形式,追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校与接受实习单位互利多赢的合作机制还没有建立。而毕业实习因为学生兼顾就业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往往是忙于就业,对于毕业实习单位与专业完全不相关。学生通过有目的实地调研后撰写的毕业论文较少。学生不能用掌握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各种专业实用技能去解决三农现实问题,导致论文的学术水平低。我校对于在校的学生,每年暑期都有深入农村调查的任务,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和考核机制,优秀的调查报告不多、近几年,在学院团委组织动员,通过立项和学生自愿报名,形成三下乡社会调查团队,目前此项工作进展较顺利。
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一)明确农林管理专业课程项目改革目标
《农业企业管理》的教学范式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现代主流教学范式的核心理念,围绕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依据本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实践,践行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和教学协作观,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既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又体现课程个性化的教学范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和学习主动性;把学生潜能的无限开发作为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把生活与实践作为大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教学范式改革的深化,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学习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学校的教风和学风得到进一步提升。《农业企业管理》的教学范式改革围绕培养地方性综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结合农业类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程实践,践行教学学术观、教学民主观和教学协作观,进行深入研究,形成既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又体现课程个性化的教学范式。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丰富《农业企业管理》课程项目内容
首先可以根据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可进行专业方向的细分,可以划分为农业企业管理和乡镇经济管理两个方向。对乡镇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增设“乡镇企业管理学”、“公共关系学”、“市场学”、“商标与广告”等课程;对农经专业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增设专业基础课,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学”、“企业管理专题”等课程。通过建立新系列课体系的划分真正实现了为学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特点选择学习方向。既体现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特色,也增加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差异性竞争优势,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根据《农业企业管理》中的理论与当前的政策及经济理论界的新观点相结合。比如,将《农业企业管理》农业产业结构这一知识和目前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界提出“以畜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新观点相结合,这样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结合了实际,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农业企业管理》课程的农业产业化知识点讲解可以采取“参与式”教学,首先由教师向学生系统地介绍农业产业的专业知识,把学生引入门;再次根据专业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专题,进行调查。可以选择离学校距离较近的下司镇的草莓产业、麻江县的蓝莓产业作为专题调研对象,第三,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调查任务,写出调查报告,根据调查情况和专业知识的特点,确定讨论的专题,开展研讨。
(三)遵循学科专业属性,强化多样性实践环节,立足当地,服务于当地经济
教学最终目的经济建设服务,目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对《农业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工作,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决定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是教学的重点。首先可以充分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定制详细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流程和细致的工作安排,按照课程内容划分为农村服务合作制试点、新农村建设、贵州高效农业实际进展、农业企业发展现状、农业现代化让学生深入贵州省农村进行社会专题调研;其次教学范式改革必须与当地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与生产企业建立协作关系,利用好学校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校友单位等资源,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在农业企业管理授课中增加参观访问、考察、社会调查、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跟踪企业、了解情况,增加学生对农业企业管理课程的直观认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消化管理理论,增长管理才能。第三结合我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行“3+1”教学改革,以“班村共建”模式建设,以现有的寨碧村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大学四年在学校附近或者自己家乡的一个村对接,通过义务支教、担任村主任助理、开展以奉献社会服务社会为主题的课外活动,积极开展以“挑战杯”及“创青春”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兴农、强农及爱农的使命和责任。这种多种形式的实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
参考文献
[1]吴学兵,周媛.新媒体下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7):244-245.
[2]邢运民.本科教育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J].高等教育研究.2006,22(2):44-46.
[3]乔志霞,张艳荣.农业企业经营管理教学案例式、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2(19):44-45
论文作者:范丽美 郭璐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农业论文; 学生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农林论文; 专业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课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