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中的中国远程教育:机遇与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程教育论文,中国论文,机遇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08)03-0013-05
一、社会变革中的中国远程教育:机遇与挑战
社会变革一般是指由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引起的社会生活现象的变化和发展。在我国现今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变革是指中国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过渡中引起的社会结构系统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整个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是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的较为温和的、整体性的变革(范并思,2001)。最近发表的《中国社会变革报告》(下文简称“《报告》”)对我国当前社会变革状况的特征描述是:一是经济体制改革基本完成,初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二是政治民主变得更加文明,民主与法制深入人心;三是信息化带来深刻的社会功能裂变;四是人们正在追求符合社会发展的自我社会价值;五是个性的生活方式更加贴近人性的特点。《报告》还指出“尤其是党的十六大召开,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全面性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当社会达到一定程度的富裕,我们寻求公平公正的愿望就会变得更加强烈。一种对非经济关怀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对生活质量的期盼中——人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多元的价值取向需要足够的生长空间;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之后,必然要求体制能够代表完全的声音。”《报告》最后还决定性地指出,“所以当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政治文明之时,我们有了最充分的理由相信,真正的光荣与梦想,就要实现了。”可以说我国目前正经历着一场逐步走向富强民主之路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也推动了我国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社会变革为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社会变革促进远程教育发展
从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史来看,我国远程教育事业的两次跨越式发展都是和社会变革相契合的。第一次跨越式发展是1978年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英国创办开放大学的经验,批准成立广播电视大学。依托广播电视大学进行大规模的补偿性教育,在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多快好省”地发展高等教育,培养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急需的大批基础性人才。远程教育第二次跨越式发展是1998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并陆续批准在普通高校设立网络学院,1999年在电大系统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至今已有68所高校参与网络教育,学生总规模超过450万,在远程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技术应用、教学与管理模式、支持服务体系、质量保证和监控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初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发展模式。试点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以广播电视教育为特征的第二代远程教育向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的第三代远程教育过渡,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
2.远程教育成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手段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迫切需要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民群众迫切需要提高生活质量的反映,也是我们应对这场社会变革的战略选择。以中国电大远程教育系统为例,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电大”已包括一所中央电大和全国44所省级电大,945所地(市)级电大分校,1842个县级工作站,组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远程教育教学和管理系统。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的杰出代表,电大已为社会培养632万合格人才,现有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注册生)290多万人,其中高等教育在校生275万人,占同期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12%左右,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是世界上在校学生最多的开放大学(中央电大,2007)。数据表明,电大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在提高全民素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电大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多种形式办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各类人才,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央电大《2003-2007年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规划》中提出:广播电视大学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
3.远程学习方式进一步为社会所接受
中国社会变革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人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远程学习方式克服了传统学校对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共性”要求的限制,满足人们“随时随地充电”的学习愿望。网上远程学习放宽了时空的自由度,使学习者有可能兼顾家庭、工作、学习,适应了现代人个性化的生活节奏。目前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包括67所网络学院、一所开放大学的多元发展格局,学生总数超过450万,每年招生100多万。
4.现代信息技术为远程教育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学者伽里森(Garrison)、尼珀(Nipper)和贝茨(Bates)等人曾提出三代信息技术和三代远程教育的理论,他们认为三代信息技术对应着三代远程教育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远程教育正处在第二代远程教育向第三代远程教育的过渡阶段——即从利用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多种媒体学习形式逐步向以电子通信技术支持的网络媒体为主的支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双向通信网络学习形式过渡。根据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1.6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12.3%,这表明,我国能够接受网络学习的人数将会不断增加。
5.远程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
我们在看到机遇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远程教育在社会变革中还面临着很多社会现实性的挑战。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合法身份地位的缺失,还没有形成国家意义上规范的远程教育立法,远程开放大学的定位、办学理念尚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2)办学层次较低,发展空间受到限制。以电大为例,中国电大名为大学,实乃高等专科学校或高等教育学院(王一兵,2006),其他依托于传统高校的网络学院主要局限在本科层面的教育,还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3)内部竞争的加剧,国内外远程教育市场的生源之战、资源之战愈演愈烈。(4)规模、质量、效益的矛盾日益突出。以我国最大的远程教育服务机构电大为例,当前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比如边缘化、异化、系统结构僵化、品牌声誉下降(蒋立文,经贵宝,2006)。(5)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趋势,会对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积极意义,同时也会构成严峻的挑战,推动高等教育向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远程教育应增强适应社会变革需要的发展能力:应变与对策
1.加强立法,完善远程教育发展的制度文化环境
一般来说,大学的建立,须由国家或省、州级立法机构立法通过相应的办学章程。章程对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管理体制、职责和自主权力等作出明确规定。章程一旦通过就是学校办学的依据,也是学校和政府处理相互关系共同遵循的准则。只要定位为“大学”,就应该享有独立的授予学位权、自主办学权,并受法律保护。英国开放大学建设之初曾用8年时间进行立法和论证,正是因为充分的国情调研和合理的定位,才使其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也创造了英国开放大学的发展模式,成为世界开放大学的楷模。对于我国而言,从根本上讲,目前我国还没有能真正形成一个利于远程教育发展的教育制度环境,还存在着较多对远程教育的“漠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程教育的发展(王永辉,冯丽樱,2007)。以电大为例,号称大学而并未真正取得大学的定位,缺乏得到法律规定和保护的办学的基本自主权,很难比传统院校更加灵活地应对不断增长的、多样的教育需求,更谈不上办出特色、办出声誉,从而逐步改变社会偏见了(王一兵,2006)。因此,“为远程教育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在奔走呼吁,期望通过立法为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寻找一个根本的立足点。
2.立足国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远程教育发展必须与国情相适应,合理定位才能取得成功,这是目前世界各国远程教育取得成功的共同经验。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国内的地区教育发展水平还很不均衡。比如城乡差别,我国农村教育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据统计,我国8亿多农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科学素质水平只有城市居民的1/6左右,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仍属于体力型和传统经验型农民,尚未掌握现代生产技术;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就业状况(冯华,2006)。鉴于此,中国广播电视大学提出远程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发展方针,发挥远程教育远程、灵活、开放的优势,为改变这种社会教育状况服务。电大长期以来坚持面向农村、深入农村,为发展农村教育、农村经济积累了宝贵的办学经验,这些经验也是我国远程教育界立足国情,寻求自身定位的实践探索。
当前我国远程教育的多元性发展是和社会现实相适应的。普通高校利用其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网络教育,电大利用其系统办学的优势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办学,不同的发展定位是和我国社会变革中多元性的教育需求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在发展远程教育时,也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实际,多方论证,合理定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变革中的弄潮儿。正如中央电大原党委书记于云秀所强调的,“要站在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来认识和解决电大的发展定位问题”。(钟伟,2005)
3.提高层次,突破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中国电大教育开办以来一直在低的办学层次中运行,这和国内近些年学校“升格潮”不一致。当国内各种层次的普通高校“专升本”、“学院升大学”,忙得不亦乐乎之时,老牌的电大一直有其名,无其实,空有“大学”之称而“实乃高等专科学校” (王一兵,2006)。有学者对14个国家和地区的15所有影响的开放大学在办学层次上做过比较,发现一个多少有点令人尴尬的事实:世界第一巨型大学的中国电大资格最老、规模最大,办学层次却最低(王一兵,2006)。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多数的国外开放大学在办学层次上已经形成了专科、本科、研究生的金字塔型的合理格局。以南非大学为例,据2003年统计,南非大学学生可以攻读33种文凭或证书,其中高级教育证书20种,研究生证书11种,荣誉学士学位112种,硕士学位170种,博士学位118种(徐辉,李旭,2004)。而我国电大的办学主要局限在专科层次,近几年虽在逐步扩大本科教育,但整体格次不高,这是电大发展中的一个瓶颈,也是我国远程高等教育发展的尴尬之处。因此我们认为,建设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级的开放大学必须在办学层次上有所突破,在寻求争取国家政策扶植的同时,还需要在自身建设上下工夫,不断提高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水平,努力扩大大学功能,激发办学活力,坚持多样性、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办学。
4.扩大开放,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为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发展的契机,同时又使其面临更多的挑战(马良生,2007)。无论我们是否做好准备,已经身在其中。远程教育积极参与高等教育国际化,一个很重要的策略就在于“继续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富国强民的一项基本国策,“开放”是一种积极应对世界变化的态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开放”更多的是一种胸怀,一种迎接世界挑战的信心。“开放”,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世界各国开放大学无不因“开放”而存在,而成功。开放不仅是对教育对象的开放,还包括教学观念、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时空以及教学方法的开放。毫无疑问的是,这种崇尚自由、顺应自然、以人为本的开放教育理念对各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中国电大为例,目前开展的远程教育还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缺乏全球化“开放”的竞争意识,面对国际、国内远程教育市场的结构发生变化,还缺乏应对的意识和能力。这些也使得电大参与国际化的能力减弱。另外从世界各国开放大学的系统空间覆盖面来看,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国家技术大学、南非大学以及西班牙国立远距离大学等开放大学的教学覆盖面已经超越本国,延伸到国外,比如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已将其课程发送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并计划为尼泊尔、马来西亚、南非和美国提供课程。另据统计,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已在全球190个国家拥有了3万名学生。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的远程大学也正在将他们的教育向亚洲地区扩展。这也表明面对远程开放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我们也必须树立全球化的“开放”意识,积极融入其中,向高层次的国际化方向发展努力。
5.加强合作,给远程教育发展注入润滑剂
大量的国外教育机构通过来华办学和吸引学生出国留学的方法争夺国内高等教育市场,这是近几年愈演愈烈的事情。2003年世界开放大学校长会议提出了为“远程教育的明天共同行动——创新与合作”的大会主题。合作被认为是一种新思维、新起点,也是近些年远程教育领域的一个核心词。比如美国远程教育的楷模——美国国家技术大学本身就是大学合作的产物,同时与企业、社会存在着广泛的联系,这种合作和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程学科在远程开放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企业成为工科教学的实践场所),另外与社会保持联系,对于它们开发适于市场需要的专业、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都有所裨益。韩国国立开放大学即是通过与教育机构和普通大学合作,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场所、学习辅导等支持服务,此外还和其他传统大学合作,“借鸡生蛋”,提高了办学层次,进行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能力。加强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美国、韩国的经验对于我们同样有用。
比较而言,我国的远程教育目前还处在一个“诸侯割据”的“战国时期”,“67+1”(网络学院)和“44+1”(电大系统),可以说竞争多于合作,合作还没有真正被提上议事日程。以电大为例,电大是一个庞大的教学系统,一所“中央电大”和全国44所“省级电大”各有各的优势和弱点,各自都处在内外部的合作与竞争中,如何认识这种关系?我们认为当前最大的需要应该是“合作第一,竞争第二”,即电大系统内应加强内部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和传统大学、网络学院进行合作,充分利用它们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电大系统的整体办学能力,扩大自身的发展空间,壮大自己。同样,加强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要的,这样可以避免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坐井观天”、“不合时宜”的“短视”行为。
6.保证质量,确保远程教育的生命线
质量永远是大学发展的生命线。世界各国开放大学的成功无不是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的。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曾提出“提供全面的高质量教育”的质量口号,在印度教育质量排名前十名的十所高等学校中,远程开放大学就占了两所;同样英国开放大学也以高质量的学习材料、个别化的学习指导、严格的考评制度,获得英国开放远程学习质量委员会质量认证,在英国近几年的教育教学质量排名中,开放大学也是名列前茅,创造了学生满意度第一、教学质量第五的成绩;而南非大学则通过美国“远程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的质量认证,成为国际品牌;美国的远程开放教育更有其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国外开放大学对质量的普遍重视,也表明“质量”依旧是开放大学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
从现实来看,中国远程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的转变,正如中央电大校长葛道凯所提出的:走内涵发展道路是电大开放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葛道凯,2007)。“开放教育试点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要逐步建立与开放办学程度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要树立远程开放教育质量观,最要紧的则是狠抓落实,真正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各方面把保证教学质量落在实处。”(钟伟,2005)对于我国的远程教育发展,也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建立和健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完善质量控制体系,必要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性的质量认证。
7.改革创新,保持远程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社会的变革离不开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事业同样也需要不断创新。所谓创新,管理大师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生产手段的新组合,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等,创新的产生不是在简单的实验室中进行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升华的,其本身渗透着价值意义的社会过程,有着自己的价值取向,并在其最有利于生长的地方发生发展。创新实质上是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良好的人文背景、人文根基和人文动力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从创新的角度看,8年的远程开放教育试点实现了远程教育教学方式变革和模式创新,实现了四个方面的转变:从传统的教育思想(教师的教为中心)到现代教育思想(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转变;从广播、电视直接授课到广播、电视、基于网络的多媒体相结合的多样化教学活动的转变;以文字教材为主到文字、音像、课件(CAI、流媒体)、网络课程和教学包等多种媒体综合利用的转变;从封闭式校园管理到网络化、开放式的管理方式转变(葛道凯,2007)。这些产生于实践中、升华于实践的创新为我国远程教育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我国的远程教育事业需要依靠创新作为发展的原动力,需要依靠老中青远程教育工作者的创新精神,需要我们突破并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观念,挖掘和利用一切重要的人文因素来推动创新。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形成对科学、对知识、对创新的崇敬之风,借助和依靠社会的文化和精神的力量,更好地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并激励我们的社会责任心、使命感以及由此而来的为远程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
三、结束语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社会变革对于我们的远程教育事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顺之则发展,逆之则失败。我们要看到,在世界高等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远程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之路还任重道远。在机遇与挑战的历史选择面前,我们应该抓住机遇,立足国情,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挑战,为我国远程教育的明天——发展有中国特色的远程教育事业做出努力。
收稿日期:2007-11-30
标签:远程教育论文; 电大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论文; 中国远程教育论文; 网络远程教育论文; 电大开放教育论文; 变革管理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系统学习论文; 中国大学论文; 大学论文; 王一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