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中产阶层--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选择_收入分配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中产阶层--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选择_收入分配论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笔谈——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层论文,收入论文,笔谈论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文,政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面小康社会”意味着社会的整体进步,不仅要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达到经济上的人均GDP指标3000美元,而且要追求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达到一些社会指标。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GDP每年保持7.2%的增长率,到2020年达到经济指标没有问题,但更难达到的是社会指标。社会结构的构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关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指标。可以说,全面小康社会在社会结构意义上集中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阶层结构,它有着庞大的社会中等收入阶层。这个阶层的人口构成总人口的主体,成为社会稳定的坚实力量。目前,我国中等收入阶层在18%左右,离西方发达国家的40%还有不小的距离。社会中等收入阶层规模的长期过小,将使国家缺乏强大的抵抗风险能力,缺乏持续发展的结构性条件,从而将极不利于社会稳定。正因如此,党的“十六大”报告才提出了我国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的战略设想。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的经验来看,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成,有赖于超越各个阶层利益的国家利用各种合理的社会政策进行必要的调节。换言之,合理的现代阶层结构的形成需要国家这只“有形的手”的支撑。只有把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与国家这只“有形的手”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合理的现代阶层结构的发育成为一个自然而又自觉的、充满活力的历史过程。因此,培育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应当成为现阶段国家社会政策选择的核心。只有选择合理的社会政策,构建起较为完整的社会政策体系,才能真正为合理的现代阶层结构的形成培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才能逐渐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最终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由于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反映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收入分配制度、城乡结构特征和职业结构特征等综合指标的概念,因此,应该把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城乡差距和转换职业结构等,作为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政策选择的根本价值理念。具体而言,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社会政策是一个由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教育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城市化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构成的有机体系。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一个有力杠杆。由于财政政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具有直接性和快捷性,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因此,它是政府提高人们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财政收入政策。从财政支出政策来看,要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价值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要适当提高就业经费的预算比例,增加对就业的财政投入。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就业人口。面对目前我国劳动力供过于求而就业经费又严重不足的状况下,在制定促进就业的财政支出政策时,必须恰当确定就业经费在GDP和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重点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扩大其吸纳劳动力的空间;二是要加强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服务、居民住宅、教育娱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从财政收入政策来看,要以增加个人可支配性收入作为价值基础,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对中等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时,不宜采取过高累进税政策;对一些自谋职业的失业人员,应当采取税收优惠政策,可考虑在三年内免征有关税费,使之得到较多的个人可支配性收入。

2.货币政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又一个有力杠杆,它对于创造就业的经济条件、扩大有效需求,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而创造就业的经济条件、扩大有效需求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又是息息相关的。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制定适宜的货币政策。当前政府的货币政策要以创造就业的经济条件和扩大有效需求为价值基础,重点制定优惠的信贷政策,扶持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失业人员自办经济实体;加大对第三产业、劳动服务企业等相关行业的信贷政策支持力度,从而拓宽就业空间;向有职业保证和有较高学历、职称的人员提供消费信贷。

3.教育政策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受教育程度不仅与其职业、收入水平息息相关,而且与其生活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中国新崛起的中等收入阶层具有高学历的特征。可以说,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得大多数社会成员有可能在职业身份上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因此,制定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教育政策,已是势在必行。教育政策的选择要以提高国民教育水平为价值基础,具体抓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加快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政府要放宽对高等教育、社会办学、私人办学的限制,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尤其是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和职业高等教育,给现有的高校以招生的自主权。只有这样,才能为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二是制定教育公平政策。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方面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不解决这种现象,要扩大农村的中等收入阶层就举步维艰。而要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于改革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撑体系,由国家财政来支撑农村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从政策上解决“农村教育农村办”的问题,解决农村教育条件较差、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过低甚至工资被拖欠等方面的问题。而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从根本上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才能真正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事业。

4.社会保障政策 社会保障是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调节器”。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国人口的生活质量。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就必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由于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反映生活质量的概念,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建立能够覆盖社会大多数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覆盖面过窄、资金筹集渠道单一、资金管理混乱等方面的问题。这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客观需要极不适应,因此,必须进行政策改革。社会保障政策改革的目标取向应放在扩大保障覆盖面、完善保障基金制度和健全保障管理制度等方面,改革的重点应放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弱势群体保障制度的制定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质量,使这有可能进入中等收入阶层。

5.收入分配政策 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反映收入分配的概念。中等收入阶层的规模大小,不仅与经济增长状况和社会平均收入状况有关,而且也与收入分配的状况有关。我国目前最大的结构性收入差距,就是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日趋严重的收入差距已造成了城乡贫困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从而成为了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一大“瓶颈”。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采取更加积极的调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当前,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力度。这就要求:制定倾斜政策,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收入分配调节能力,提高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性;抑制垄断性经营收入和非法收入。二是完善税制系统,缩小部分不合理的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三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农民的收入水平能否真正提高,是直接影响中等收入阶层能否扩大的一个关键性指标。而要真正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就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推进税费改革,以真正减轻农民负担。

6.城市化政策 中等收入阶层是一个反映城乡社会结构的概念。一个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城市化水平达到了50%以上的社会。因此,农民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是一个社会是否成为了一个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社会的又一个关键性指标。可见,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城市化政策应当以减少农民作为价值基础,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户籍制度是长期以来制约城市化的主要“瓶颈”之一。要提高城市化水平,就必须进行改革。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有利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增加城市就业机会。能否在城市就业,是农民能否在城市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城市就业机会主要取决于城市经济增长的状况和模式。因此,要扩大城市就业机会,就必须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高城市对农村人口的吸纳能力。

7.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状况对于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产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收入分配政策和城市化政策。从产业结构来看,一个以中等收入阶层为主的社会,必然是一个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50%的社会。因此,要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就必须实现社会职业结构的转换,即由以蓝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变成以白领为主体的职业结构。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多数社会成员成为职业身份上的中等收入阶层,从根本上改变“金字塔型”的职业结构。而要实现职业结构的转换,就必须制定适宜的产业政策。目前的产业政策要做到城乡有别。在城市,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邮电、通讯、金融、证券、商业、饮食、服务、旅游、娱乐、传媒、咨询、策划、保险、社区服务等产业;在农村,要尽快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经济型农业,同时,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增强农村本身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

标签:;  ;  ;  ;  ;  ;  ;  ;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扩大中产阶层--扩大中产阶层的政策选择_收入分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