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小学美术课程评价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课程标准论文,评价论文,课程论文,小学美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术课程评价是改革教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阶段,我们的美术教育存在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美术课程评价过于关注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努力实践,不断探索,改革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美术教学有了新的突破。
一、由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传统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常常是以一件作品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于学生的评价,应该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基础。”“美术教学评价既要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美术学习的结果,更需要通过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在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予以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即是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过程,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过程,一言以蔽之,是美育的过程。单独以一幅作品评价学生学习,忽视了美术教育对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的独特作用,是不全面的。
为此,我尝试了“全程式”评价,即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程,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表现、操作技能、探究能力等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评价方式的改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十分高涨。
二、由单一评价走向多元评价
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评价标准单一,教师只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强调画面、比例、着色等等,以纯技术眼光评价学生;评价主体单一,教师是惟一的评价主体,仅凭自己的审视,给出一个成绩;评价方式单一,一幅画定成绩。单一的评价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成长、提高与发展,忽视了学生特有的生活环境和学生的个性,这样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难以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
我在教学评价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教给他们客观的评价方法,让他们建立自己的美术学习档案,平时就积累创意记录、构想草图、设计方案、美术作业、他人的评价等,然后让他们进行综合评价。我还注意采取学生互评、展评的方式,这样,实现了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档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他们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了解他们在观念和方法上的进步,发现他们的潜能和需求,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审美成长和技能的提高。
三、由居高临下走向贴近学生
美术评价脱离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脱离了学生的审美特点,就失去了评价的作用,扼杀学生兴趣的萌芽。传统教学的“一幅画定成绩”就有居高临下的嫌疑。一是教师的职业成熟与学生的初涉艺海是有相当距离的。教师单纯以个人的审美标准来审视学生的学习,会因为对儿童心理了解的欠缺而导致偏差。小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可能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因为他们的特殊思维,他们会将猫与老鼠画成好朋友,会将太阳画成绿色,他们有他们的理解,这些在大人眼里堪称不可能的事情,也许正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萌芽。教师的一纸脱离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数,可能将这些萌芽扼死。因此,美术教学评价就要贴近学生,教师要伏下身子,听一听学生的心音,全面诠释儿童作品独有的精神特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与学生进行交流,常常在他们创作之余让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以及绘画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感悟,一旦发现闪光的苗头,就及时予以表扬,并作为评价时的参考。师生不断交流使他们逐步体会了美术学习的特征,培养了他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
四、由量化评价走向量化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美术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其评价标准要比其他学科模糊得多,使用量化评价不全面、不准确。面对两幅差不多或各有所长的作品,量化评价显然有失偏颇。《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应采取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方式可以是分数或等级,可以是评语,也可采用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单独的量化评价是不完美的,只有量化评价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我注意从学生作品的突出特点出发,客观理解学生独到的构思或巧妙的表达方式,经常以激励性的语言指出学生作品的不足及其特点,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的态度,把他们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评价的主要着眼点。我还常常把激励性的语言转化成美术语言画在学生的作品上,学生常常从中受到感染,就更加热爱美术学习。
总之,为实现新课标,教师就要在吃透新课标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寻找最适合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方法,惟有如此,才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