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中实现党的纯洁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纯洁性论文,群众路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79(2014)04-0373-08 习近平曾指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靠什么,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1]310在党情国情世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保持党的纯洁性,必须始终坚守群众路线这条“执政生命线”,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教育,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构建联系和服务群众长效机制,健全完善群众监督和评价机制,在坚持和发展群众路线中实现党的纯洁性。 一、加强群众观点教育,为纯洁性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习近平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2]从严治党,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共产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认识得越深刻、越全面、越科学,践行群众路线就会越坚定、越彻底、越自觉。因此。要通过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教育,使广大党员从根本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深刻理解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党的纯洁性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充分认识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 一是树立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的观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最普遍、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因此,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我们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表明,人民群众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主体力量。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3]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也必须充分尊重和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只有党和人民群众这两个主体的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党的纯洁性建设才能取得成效。二是树立人民群众是认识主体的观点。毛泽东曾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4]790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拜人民群众为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党的纯洁性建设中,只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认识事物、探求真理、孕育智慧的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多沉下身子、走近群众,就从严治党问题多向群众请教”[2],汲取人民群众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就能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三是树立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的观点。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5]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理所当然地也应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就不能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就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奋力实现中国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务必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一切工作都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努力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期盼相符合。”[6]四是树立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的观点。在我国,人民群众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党则是人民群众的“公仆”或“工具”,“公仆”的权力是“主人”赋予的,理应用来为“主人”服务。习近平指出:“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1]697我们党员干部必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使用权力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取私利。五是树立人民群众是价值主体的观点。人民群众是价值创造的主体,不仅是物质价值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价值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价值享有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了价值,就应该享有价值,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目标就是人民群众充分的享有各种价值;人民群众是价值评价的主体,人民群众创造、享有价值,必然是价值评价者。我们党来自于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必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人民群众拥护、赞成、高兴、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习近平曾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1]698 二、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促进党的纯洁性建设 习近平指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党员和党的干部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检验作风纯洁性的试金石,切实做好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和带领群众前进的工作,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不良现象。”[7] 贯彻落实群众路线,保持党的纯洁性,一是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恩格斯曾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员树立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基础。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准确把握贯穿在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从根本上正确认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个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思想深处真正搞清楚为谁工作、为谁服务、以怎样的精神状态工作、怎样才能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思想和行动上坚决抛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从而使群众观点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保持党的纯洁性。二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邓小平曾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9]对共产党人来说,切实了解和掌握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10],自觉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改善民生上,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三是要密切党群关系,反对官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党的一切执政活动和执政愿望的实现,决定于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自觉自愿的行动,否则,将一事无成。因此,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观点,就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了解群众,摆正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待群众,不能用官僚主义那一套去命令、强迫、压服群众。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要联系群众,就要按照群众的需要和自愿。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4]1012四是要履行先锋队职责,把带领群众前进作为重要使命。列宁指出:“党作为阶级的先锋队、教育者和组织者,其作用具有特殊的意义。”[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承担着启发群众自觉、带领群众共同前进的任务。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最根本的是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不变。因此,广大党员不仅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群众的知识和经验集中起来,以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仅要到群众之中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耐心细致地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工作,还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保持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的危险,履行先锋队职责。五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求真务实。群众路线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本质要求上是完全统一的。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做到实事求是离不开践行群众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求真务实,切实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反对假大空,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秉持务实作风,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注重实际、注重实干、注重实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听实话、察实情、解民忧、干实事,使各方面工作符合客观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意愿。六是要大力弘扬艰苦朴素、清正廉洁之风,坚决反对、摒弃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与消极腐败密不可分,不仅影响着党的纯洁性,而且阻碍着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广大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想为人之道,自重自醒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己慎初,严格执行廉政准则,严格遵守党的纪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强化公仆意识,主动接受监督,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增强抵制“四风”侵蚀和影响的能力。 三、增强做好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党的纯洁性建设认同度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结业式上的讲话指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12]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增强调查研究的能力。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向人民群众学习,都离不开调查研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给群众聊聊天、拉拉家常,感受他们的疾苦,体察他们的情绪,倾听他们的呼声。既要听顺耳话,也要听逆耳言;既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请群众提出意见。在了解实情、总结经验、吸取智慧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上升为理性认识,制定和实施各项决策政策,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二是增强沟通群众的能力。沟通群众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桥梁。学会沟通,是搞好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意愿,使党和政府决策为群众所掌握的重要环节。习近平曾指出:“不少基层党员和群众反映,现在交通工具发达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工具先进了,干部与群众的沟通却难了;干部的学历高了,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却低了。”[13]提高做群众工作能力,首要的是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的方式方法。因此,党员、干部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正确把握群众的心理特点,学会“群众语言”,善于倾听群众意见,善于与群众协商对话,善于与群众情感交流,不说大话、空话、套话,增强自身的亲和力、语言的感染力。三是增强协调关系和化解矛盾的能力。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相互叠加、集中呈现,要使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征途上同心同德,必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因此,领导干部要善于用科学理论化解群众思想上的困惑,解释群众实践中的问题,勇于面对矛盾,敢于走近矛盾,善于破解矛盾,运用民主协商、恳谈启发、说服教育、平等对话、示范引导、经济调节等手段,最大限度地理顺群众思想情绪,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四是增强依法办事的能力。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核心和关键。广大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14],从思想观念上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依法整治一切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养成遇事懂法、办事依法和言必合法、行必守法的良好操守;要弘扬社会正义法治精神,以法律作为基本遵循,构建不同利益主体的沟通、对话、协调机制,切实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五是增强运用信息网络等新媒体的能力。随着科技信息业的快速发展,以手机短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深刻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党员、干部要学会运用通信平台和信息媒介,通过政府网站、官民在线互动、专门网站、短信、微博等,了解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呼声,汇智于民、听谏于民、问计于民,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沟通。 四、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拓展党的纯洁性建设平台 拓宽联系和服务群众渠道,是在现有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以更好地倾听民声,化解民忧,帮扶民富,提升党的纯洁性建设的认同度。一是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当前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群众诉求增多,拓宽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是化解矛盾,维护和实现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条件。要把接待处理信访问题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畅通诉求渠道,完善民生热线、绿色邮政、网上信访,开通视频接访,开展基层巡访、领导定期接访、党员干部集中走访等,与群众零距离沟通,融洽感情,理顺情绪,收集民意,释惑答疑,倾听群众声音、了解群众诉求,保障人民群众表达权的落实。二是拓宽便民服务渠道。便民服务是党密切联系群众,感受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是检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围绕强化党务、规范村(居)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的目标,进一步整合卫生、文化、供销等资源,加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强化其在宣传教育、村级事务管理、公共服务、信访维稳、党员活动等方面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的作用;要积极开办便民服务点,本着便民、公开、依法、高效、无偿、志愿的原则,引导社区、村镇党员开展便民服务代办业务,帮助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困难和问题;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立代办服务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深入开展便民服务创新,使人民群众在享受服务中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使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参与党务、村务管理中强化执政为民理念。三是进一步推进社区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社区网格化服务借助网络科技优势,使社情民意、群众困难和问题早知道、早解决、早回复,节约社会服务管理成本,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总结网格化服务经验,规范运作机制。建立网格党组织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平台,通过整合党建共建资源、社会组织资源、信息平台资源,强化网格化在宣传政策、畅通民意、解决民忧、社会服务和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划分党员责任网格、设立党员示范户,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延伸到每家每户,不断提升党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和解决群众困难的时效性,让党组织和党员真正融入群众、根植于群众。四是优化民主议事平台。民主议事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确保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行使的重要举措。坚持凡牵涉到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决策,都要广开言路,开展社会征询,及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努力创造广大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条件;搭建民主议事室、民主恳谈会、民主社区管理提案等平台,充分反映民意,促进民主管理;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坚持和完善城市社区的居民代表大会、业主代表大会制度,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企事业单位事务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五、建立联系群众制度体系,在密切联系群众中保持纯洁性 习近平指出:“要注意创新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方式,建立健全党政机关广大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的制度,务必使我们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下移,确保能够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在时时处处为群众排忧解难、造福人民的实践中具体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6]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1]40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有许多方面,不同的层级有不同的制度体系。中央政治局作出的“八项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身体力行,以上率下,直接联系群众。中央各部委和地方党委根据实际,都先后制定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具体制度,推动了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直接联系群众。但总结联系群众的方方面面,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一些制度,使联系群众形成常态。一是建立问计于民的科学决策制度体系。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需要从制度上保证听取各方面的群众意见。因此,要建立完善群众列席有关会议制度,对牵涉到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决策。除决策会议前征求群众意见外,还要依据议题内容邀请相关群众列席会议,及时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成为决策的参与者;建立民意收集制度,凡涉及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事项,要通过举行座谈会、听证会、实地调查、专家论证等多种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将综合群众意见后提出的具体方案向群众反馈,再征求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确保群众在决策中发挥实质性作用;建立完善群众意见反馈制度,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和问题,除按照程序及时向群众通报反馈决策信息外,还要安排党员干部直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解释相关政策,听取群众的反映,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二是建立问需于民的群众利益表达制度体系。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各种利益群体、社会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不可避免,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需要建立利益诉求表达制度。建立定期民意调查制度,对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的问题,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及时了解掌握群众所需所盼所求;建立定期走访制度,使党员干部定期走访贫困村、贫困户、下岗失业职工和老党员、老专家,不仅有助于掌握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而且有助于了解民情、民意,提升决策水平;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点制度,使党员干部定期到联系点调查研究,不仅有助于党员干部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把握联系点情况,而且有助于帮助联系点群众排忧解难,增进党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建立领导干部群众来访接待制度,使领导干部与上访群众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解疑释惑,解决群众所怨所困;建立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完善信息网络,使领导干部在网上与信访人员进行交流,及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建立党员联系困难户制度,使每名党员联系一个困难户,既可以帮助困难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也可以使党员强化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建立问政于民的制度体系。执政为民,首先要问政于民。习近平指出:“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2]问政于民,就是问问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直接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建立党和政府工作通报制度,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市民代表、村民代表参加通报会,就党和政府的重点工作向与会人员通报,接受质询和评议;建立电视问政制度,定期组织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与群众代表面对面交流,回答群众代表提出的各种问题。对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能解决的相关部门要做出限期解决的承诺,不能解决的要给予解释。建立网络问政调查制度,把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在政府网站进行公开,接受人民群众的评议,使党的方针政策及时传达,群众意见建议及时传递,达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目的,使联系群众更直接、更便捷。 六、建立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在服务群众中彰显纯洁性 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曾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15]纯洁性体现的是一种服务人民的能力。我们党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说到底就是提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建立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是为了服务,建立和完善服务群众的制度体系更是为了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一是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承诺制度体系。服务承诺就是将自己的服务职责、服务事项和服务要求以及服务责任人向全社会公开,向群众承诺自身的服务能力和应达到的服务水平,欢迎群众监督。目前,我国党和政府的许多部门、单位以及基层党组织都开展了服务承诺,尤其是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服务承诺得以进一步推广。要使这一服务群众的形式发扬光大、形成常态,还需要把做出承诺但不履行承诺或履行承诺不认真的单位和部门的处罚措施,纳入服务承诺制度中。尤其是建立服务承诺的标准制度、群众评议制度、网络评议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服务承诺的党组织和党员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防止“承诺掷地有声、践诺鸦雀无声”式的有头无尾、虎头蛇尾倾向。二是建立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体系。党员、干部志愿服务制度是推动党组织向服务型党组织转变的重要条件。基层党组织要根据党员、干部的特长和工作性质,组建不同的服务队伍,制定服务岗位、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考评以及奖惩制度,建立服务目标公示制度,实行党员、干部志愿服务联系卡制度、服务纪实制度、服务积分卡制度,促进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推动党风的根本好转。三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体系。基层党组织要把帮助困难群众作为服务群众的经常性工作,积极开展困难群众的摸底调查,对管辖范围内的困难户和困难职工进行重点帮扶。建立党员、干部走访困难群众制度,确立帮扶对象制度、救助帮扶成效考评制度,促进党员、干部及时了解群众的帮扶诉求,找准帮扶困难家庭的切入点,创新救助帮扶内容,拓宽救助帮扶路子,使每一个党员、干部在帮扶群众的实践中强化责任、净化心灵,保持纯洁性。四是建立为民服务代理制度体系。为民服务代理是近几年来党组织为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服务形式,一些地方在县市区、乡镇及街道办事处设立代办服务机构,为群众提供代理服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了群众的欢迎。要总结这一直接服务群众的做法,制定为民服务代理员岗位职责,建立为民服务代理首问责任制度、代理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代理投诉制度、服务代理群众评议制度等,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促进其健康发展。 七、健全完善群众监督机制,确保党的纯洁性 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只有织密群众监督之网,开启全天候探照灯,才能让‘隐身人’无处藏身。”[2]实践表明: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只有让党员接受群众的监督,党员才能心存敬畏,增强自律意识,保持纯洁性。一是要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意识和监督意识,提高监督能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民主法治教育,强化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和实现中国梦的责任感,引导群众增强民主法治意识和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意识,帮助群众了解监督途径,提高监督能力。二是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使人民群众了解党的理论与执政实践。毛泽东曾指出:“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善于使我们的每一个运动,每一个斗争,不但领导干部懂得,而且广大的群众都能懂得,都能掌握,这是一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领导艺术。我们的工作犯不犯错误,其界限也在这里。”[16]只有让群众了解党的政策,才能提高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增强监督的针对性。三是建立健全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根据权力运行情况,健全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执法公开、司法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等制度,扩大和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监督,使党和政府的工作时刻处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四是建立党员干部不良行为举报制度。习近平指出,“群众发现党员、干部有违纪违法问题,要让他们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2]党的各级组织部门都要建立完善群众举报受理制度,开通网络专用举报信箱和微博互动平台,设立举报电话、举报信箱和网上举报邮箱,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加大问责力度,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五是建立舆论监督制度。各级党组织要重视新媒体以及舆论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充分利用网上论坛、微博、新闻媒体、网络舆论监督工具,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核实、第一时间反馈,使群众方便快捷地行使监督权。六是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强化党员的监督意识和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健全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使广大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积极进行党内监督;使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委托的监督意志,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八、健全完善群众评价机制,检验党的纯洁性建设成效 群众评价是衡量党的执政活动和党员是否保持纯洁的重要评判尺度。习近平指出:“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1]698建立健全群众评价机制,就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评价党员、干部中的主体作用,借助人民群众的监督和评价来检验党的执政成效和党的纯洁性。一是要明确评价标准。要根据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科学设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政成效的评价,不仅看经济的发展,还要看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把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社会和谐进步、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使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体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二是设立专门的考评机构。建立健全科学的群众评价机制,必须设立经常性考评机构,配备必要的考核人员,使其经常深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需求和群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群众评价中的经验,健全完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履行考核职责,落实考核责任。三是建立健全群众评价制度。党组织和党员对群众的服务成效、对民生问题的解决状况,最终要得到群众的评价和认可,因此,要根据本地本单位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群众评议制度。习近平曾指出:“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很正式的场合、当着很多人的面会讲出来的,而是要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到。”[2]考评机构人员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向群众解释考评的意义以及考评指标的具体内容,使群众理解具体的测评指标,精心组织好群众的评议;同时还要与当地群众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听取群众对党组织和干部的评价。四是丰富群众评价方式。对党政部门和党员、干部的评价,不仅要听取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评价,还要创新群众评价方式,扩大群众评价的范围,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书面评价、口头评价、集中评价、网络评价等。尤其是社区、村镇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更直接,对其评价可以在其服务的区域内进行无记名测评,以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五是注重评价结果的运用。评估机构综合分析各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果,对党的组织和部门以及干部做出结论性评价,要在相应的范围内进行反馈;建立考核评价档案,注意将考评结果及时录入考核档案;党的组织和党政部门以及干部个人要根据评价结果,坚持好的,改正错的,克服不足的;上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评价结果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对群众评价优秀的党员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对群众评价相对较差的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工作调整,对服务群众意识不强、损害群众利益、为政不廉的干部要采取诫勉谈话、通报、党纪处分等方式,严肃追究其责任,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六是建立健全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从严治党首先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健全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每年根据党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一次党内民主测评,把民主测评结果作为党支部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对于民主测评不合格率超过三分之一的,要进行具体分析,对于确实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及时做出组织处理,纯洁党员队伍。 收稿日期:2014-10-18标签:党的群众路线教育论文; 群众路线论文; 习近平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