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水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探析论文_王伟健1,王征1,赵日旭2,王华楠2

蓬莱水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探析论文_王伟健1,王征1,赵日旭2,王华楠2

1.后勤工程学院国防建筑规划与环境工程系 重庆 401311;

2.北部战区海军参谋部直属工作处 青岛 266000

摘要:通过分析明代山东海防的背景概况、蓬莱水城的选址影响因素、水城整体防御体系的特点以及防御建筑与设施的规划,有助于探究古代军事海港堡垒的防御规划布局以及军事建筑和设施的功能,揭示了蓬莱水城的防御设计在规划层面上遵循因地制宜、多层次设防、系统协防等原则,以期古为今用,为当今国防工程及营区的选址和规划提出科学的指导策略。

关键词:蓬莱水城;明代山东海防;选址;防御体系;军事防御建筑与设施

蓬莱水城,因其地理区位险要、在海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建造年代久远且现状保护较为完好,成为研究明代海防体系和古代军事海港堡垒规划的重要典型案例。水城现有格局是于明代定型并大部分遗迹得以保存至今,以供学者研究古代军港堡垒的防御措施和特点。

1明代山东海防概况

明代的海防体系在除山东半岛以外的全国大部均是采取两级制,即“卫、所”,而唯独在山东半岛增设“营”,进而形成了“营、卫、所”三级海防制度。“营”作为山东半岛特有的海防机构,承担着统领、指挥、援助下辖卫所的职能,以更好的治理倭患,巩固海防。[2]明代山东的海防体系呈现出“三营鼎立,带状辐射,纵深协防”的特点。

“三营”,即文登营、登州营、即墨营,在地理位置上彼此呼应,呈三足鼎立之势,是海防体系的核心。三营下辖十一卫、十四所,这些卫所由三营辐射开来且沿海岸线疏密有致地呈带状分布,筑起海防长城,同时突出设防重点,恰似长城上的亭障烽燧。[3]蓬莱水城即登州卫,是山东半岛北部沿海防御的一个关键节点。

2蓬莱水城选址分析

蓬莱水城的选址可以从地理区位和筑城基址的选择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2.1地理区位

地处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与辽东半岛南端的金州卫和呈链状分散布列海中的庙岛群岛,共同控制着渤海口的咽喉,形成守护京都顺天府的一道海上天然屏障,是军事上的战略要地。这里“东扼岛夷,北控辽左,南通吴会,西翼燕云,艘运之所达,可以济咽喉,备倭之所据,可以崇保障”“外捍朝辽,则为藩篱,内障中原,又为门户”。

2.2筑城基址

在筑城基址定位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到以下两个问题:

一方面,基址适宜建设海港。水城需要满足的功能之一就是驻扎水军,故其中必须建设有海港,因此筑城基址应适宜建设海港。蓬莱的海岸线虽长达120余里,但自然条件适于建港的唯有丹崖山下的刀鱼寨一带,这里有一处天然小海湾,并且岸形较好,是岩岸,退潮时仍能保持一定的水深,舰船出入无碍。另外,这里作为海港,仅受北风威胁,其余三面的风均不会对海港造成影响。由于其西北有丹崖山阻隔,海流到此产生回旋,使得港内不易淤积泥沙。

另一方面,基址利于军事防御。水城作为军事堡垒,防御条件是着重考虑的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基址西侧有丹崖山作为天然的制高点和屏障。此外,基址在东南方向与登州府城咫尺相对,水城后靠府城且有画河连通府城,从而提供了便捷的水上交通联系,使得水城可以快速保卫支援府城,同时府城又为水城提供稳定的后勤保障。

3蓬莱水城军事防御规划

(1)防波堤和平浪台

水门外的海面宽阔,并无天然屏障,来自海上的风浪会侵袭港口,影响小海内驻泊的舰船,故在水门外构筑防波堤(也称防浪坝),在水门内修筑平浪台。防波堤用巨石堆积而成,长约80米,高约2米,在涨潮时堤顶仍可露出水面,保证其作用的全时段发挥;平浪台在水门内约51米处,其东侧与城墙相连。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防波堤可以减缓风浪、海潮对港区的冲击力,平浪台再对海浪进一步阻挡,使海潮减速并向西折去,避免海潮直接冲击港口。在防波堤和平浪台的共同作用下,即使外部海面波涛汹涌,城内小海仍可保持平静,保证了港内舰船的正常驻泊和军事操练。同时,由于海潮流速减缓,使得随潮泥沙可以沉积在水门内侧,方便集中清理疏浚,阻挡泥沙进入港内。

第二,由于水城北面、东北面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天然遮障,高起的平浪台可以起到军事屏障作用,遮挡来自水门外的视线,使得敌船无法窥视港内虚实,保护了港内的军事秘密。

第三,平浪台高与城墙平齐且东侧与城墙直接相连,另有一宽5米,长27米的斜坡道,下通码头,台上原有太平楼遗址,是水师的驻地,故平浪台是联系城内驻军和水门、炮台、码头的关键节点,驻军可以通过平浪台快速到达码头登船。

(2)城墙

城墙是军事城池防御设施中最重要的层次,蓬莱水城在修筑城墙时,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其防御功能:

第一,遵循顺应自然环境,据险筑城的原则。水城的城墙呈不规则的长方形,东、南两面的城墙筑于平地之上,西墙沿山脊而筑,依山势内凹,北城雄踞于丹崖山上,临崖而建,天险自成。第二,采用“石筑墙基,夯土包砖,防水侵蚀”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加固城墙。第三,城墙上构筑雉堞、海墁、梯道等结构方便驻军防守抗敌。

(3)炮台和敌台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增筑两座炮台和一座敌台。水门之外的东西两侧各有一座炮台,比城墙高2.5米。西炮台距水门约100米,高出水面14米。两座炮台在水门外互成掎角之势,能以火力控制近海海面,也能以倒射交叉火力控制水门。另一座敌台构筑在水城的西城墙上,其形制是骑墙式方台。方台向外侧伸出5.5米,宽6.2米;后侧向墙内延伸长6.2米,宽7.4米。上部构筑雉堞和射孔,能有效控制墙外的西部和护城河,以及河口处的两岸。[4]

4结语

蓬莱水城的选址以及防御体系规划符合明朝海防战略,防御空间系统完善、牢固有效,规划设计科学巧妙,体现了古人在海防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中的智慧,通过探究分析其规划理念和思路,有助于为当今国防工程的规划提供借鉴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庆洲.中国军事建筑艺术(下)[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537-541.

[2]中国军事史编写组.中国历代军事工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5:324-327.

[3]谭立峰.明代蓬莱水城聚落形态探析[J].建筑学报,2012(S1):77-81.

[4]孔德静.印迹与希冀——明清山东海防建筑遗存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论文作者:王伟健1,王征1,赵日旭2,王华楠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蓬莱水城军事防御体系规划探析论文_王伟健1,王征1,赵日旭2,王华楠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