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论文_王震宇,苏霞

青州市云门山卫生院 262500

青州市高柳中心卫生院 262500

摘要:目的 调查外科病区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及合理性,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设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制定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评价标准, 对普外科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调查发现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为91.9%, 较国外报导的30%~40%高出许多, 且清洁切口的应用率高达87.4%, 这里必定存在不合理应用。结论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应加强管理。

关键词:抗菌药物; 合理性; 调查分析;

外科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非常普遍, 有调查报导其使用率高达80%[1], 能做到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者仅占19%, 而外科病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于预防术后发生医院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为了解我院外科系统病人抗菌药物的应用及其合理性, 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我们对其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 对其合理性进行了分析, 现将调查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外科系统的住院病人。

1.2调查方法:

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 首先培训调查员并进行预调查, 然后对抽样人群按照统一的方法、标准与内容,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开展回顾性调查。

1.3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分析:

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合理、基本合理和不合理3类, 其判断标准主要依据适应症、药代动力学、投药法及是否根据药敏选药等。

2结果

2.1一般情况:

这次调查手术科室病人共1 056例, 其中480例为男性病人, 女性病人576人, 年龄最大的87岁, 最小1岁, 中位年龄为41岁。

2.2抗菌药物应用率及应用方式:

如表1所示, 外科系统抗菌药物总的应用率为79.1%, 应用单种、二联、三联及以上者分别为58.7%、34.7%和6.6%。在各亚外科中, 以眼科、儿外和泌尿外科的应用率较高, 均大于90%, 以产科最低, 为54.6%。眼科、耳科、泌尿外科、骨科及神经外科主要应用一种抗菌药物, 而普外、产科和心胸外科二联应用比例较高, 分别占59.3%、49.1%和46.2%。

调查还发现能做到围术期合理给药的不到10%, 如能做到术前2h内给药仅占8.5%, 术后及时停用者即≤5d者仅占38.1%, 这显然与围术期用药的目的相违背。众所周知, 围术期用药最好是在术前2h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 如手术时间长, 可再重复给药一次, 以保证组织维持有效的杀菌浓度, 提前 (>24h) 给药, 当手术组织暴露于病原菌的侵袭之下时, 组织中的抗菌药物浓度已达不到有效的杀菌浓度, 失去作用。有调查表明[5]术前2~24h给予抗菌药物者, 3.8%发生术后切口感染, 手术切皮前用药者, 0.6%发生感染, 切皮后3h给予者, 1.4%发生感染, 切皮后3~24h给药者, 3.3%发生感染。由此可见, 术前2h内给药能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手术预防用药还应注意术后需及时停药, 因用药时间过长, 不仅造成抗菌药物的浪费, 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 而且易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及病人机体的菌群失调而发生医院感染。但这次调查发现, 术后应用时间>5d者, 占62%, 这是一种不合理现象, 亟待改进。

3讨论

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广泛, 但新型广谱抗菌药物, 如三代头孢菌素、三代喹诺酮类应用占一定比例, 新的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的应用, 不仅使病人发生微生态失调, 导致医院感染, 而且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则难于控制。因此, 这类新型广谱抗菌药物用于预防是否必要和合理, 值得探讨。为了加强抗生素应用的管理, 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限制Ⅰ类切口抗生素的应用;二是根据不同的手术种类, 规定围手术期用药的时间, 一般情况术前用药应在术前2h内给予, 术后必须及时停用;三是抗生素的投药法必须根据药代动力学, 溶媒量要合适, 如一般为100ml的0.9%的生理盐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四是应建立新型广谱抗生素应用的管理制度, 如抗生素分线使用, 不同级别的医生有不同线抗生素的处方权, 采取这种方法来限制高新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五是各医院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抗生素使用规定, 并有一定的制约措施, 如与奖金挂钩, 以实现对全院抗生素的宏观调控与管理。

3.1建立全院抗菌药物应用监控和管理网络

健全管理组织是搞好抗菌药物应用管理的基本条件。我院1994年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药事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感染管理科,该科有3名专职人员,兼职人员1人,负责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具体事务,其中有1名医生专职管理抗菌药物的应用。 1996年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及重点临床科主任组成抗菌药物专家小组,由8人组成,制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规则及管理制度。各科室也相应成立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感控医生、感控护士及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形成了抗菌药物管理的三级网络系统。为了使监控工作不流于形式,医院每年还发给各科室兼职监控医生、监控护士一定的补贴,使其真正负起责任并及时反馈信息,确保了三级网络的正常运行。

3.2深入开展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

根据卫生部卫医发(1994)第36号文件合理使用抗生素做出的规定:医生应掌握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各种知识,护士应了解各种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和配制要求。医院感染科每年根据医院具体情况制订出有关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计划,通过不同形式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派员外出学习、进修,不断更新知识,请专家来本院讲学,并多次举行抗菌药物知识竞赛;自办《感染控制》期刊及《药讯》期刊;编写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宣传材料发放到科室和班组,人手一册供医务人员学习参考,定期举办培训班,对医院各层次人员进行职教及岗前培训,考核成绩与奖金劳务费、上岗挂钩。从而使大家重视和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工作,使医务人员进一步认识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自觉遵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规则》。

3.3保障各项管理措施到位

每月各临床科室的感控医生对其科室的病例进行抽查,发现有不合理使用的及时更正。感染管理科的专职感控医生每季度对应用抗菌药物的科室进行环节质量检查和终末质量检查,发现有违反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的当场反馈,并与当月劳务费挂钩。感染管理委员会和药事委员会每半年组织抗菌药物专家小组进行应用抗菌药物质量大检查,存在问题在全院通报批评。充分发挥了医院三级监控网络作用,达到了“制度管人”的目的,有力地保证规章制度的落实。由于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措施到位,我院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工作、处理原则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参考文献

[1]李六亿,巩军,杨淑蓉,冀玫,刘红,于丽华,刘俊英.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01):42-44.

[2]陈文光, 章泽豹, 蒋景华.普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 (12) :1406-1409.

论文作者:王震宇,苏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0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外科病人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及合理性分析论文_王震宇,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