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电网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在大规模电网建设过程中,电网监管非常重要。电网调节中异常现象的频繁发生对整个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整个电网调节的效率,基于现阶段电网调节过程中的异常因素,对电网调节运行中相关异常因素的处理进行了简单分析,为提高整个电网调节的效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电网调控运行;异常;处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各种经济活动的发展也增加了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在电力管理中,电网调度的安全运行对于整个电力资源的稳定供应至关重要。为了确保我国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以及充分满足区域人口的电力需求,电力系统需要适当优化相关电网的调节和运行。然而,电网调控运行中各种异常风险的出现对电网的整体调控效率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对现阶段电网调节运行异常情况进行优化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电力网络调控运行异常因素
1.1电网调度运行倒闸操作分析
目前,由于智能建设的限制,在电网调节和运行管理过程中,人力仍然是电网调节和运行的主要方式,导致整个电网异常切换运行的频率很高。其中,电网调度运行主要包括自动开关、输电运行、接地导体拆除、消弧线圈补偿度调整等环节。上述环节中的某个环节出现事故都将导致异常运行和调度。
1.2电网调度监控指令控制异常
电网调度指令是电网调度运行和调度的主要依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调度人员需要在正式设备运行前,结合现场设备要求,对相关设备运行指令进行调度管理。如果实际电网调度指令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度管理,将对现场指挥执行人员和电力安全构成巨大的安全威胁。
1.3电网接地异常
电网的主要接地故障是单相接地故障,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环境下,由于中低压配电网设备部件数量多,设计裕度小,接地故障的频率较大。此外,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电网接地设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绝缘子损坏和受潮老化,导致整体接地设备损坏频率显著增加。
2电力网络调控运行异常处理措施
2.1倒闸操作模式优化
首先,相关电网运行和调度人员应根据电网情况,严格审查调度计划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常规电网调度管理,全面检查相关调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在确定电网调度计划已经完全实施后,相关电网调度情况可以转移到下一级人员,为下一级运行提供有效指导。在具体的切换操作中,应注意及时记录相关设备信息数据的变化,并配置相应的协调措施,以便在确认之前的工作正确后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在检查交换操作票的准备过程中,应注意建立两个或更多操作票的指导机制。通过调度人员的同时管理和确定,可以确保开关操作票设置的准确性。在倒闸操作的具体过程中,整个项目主要在副调度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基本开关操作人员在接受电网调度任务之初,还应全面分析相关内容,以确保相关调度指令的正确执行。最后,在异常调度情况发生后,相关开关维护人员应根据日常工作情况对相关设备进行综合集成管理。同时,总结相关制动切换风险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程度和其他设备路线,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上级管理层报告。之后,全面分析相关事故的来源和发展,并从源头上迅速采取故障排除措施,以确保电网快速恢复供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接地故障异常情况处理
系统接地故障警报将在接地故障的实际发生过程中出现,同一系统中的三个接地电压将失去平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电力系统中的消弧线圈电流过大,仪器的显示值将与操作单元的额定电流一致,相应的接地设备将发出异常声音。根据上述故障特征,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相关运行管理人员应及时进入故障位置,通过综合分析相关异常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系统电源运行信息验证。通过对同一系统中通信线路和其他总线的电压数据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可以确定发生了接地故障。然后,故障的位置、故障发生的预测时间以及这一阶段的相关总线电压数据被汇总并传送到相应的值班调度站。为了避免单相接地故障的进一步恶化,电网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后两小时内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并应首先加强和管理相应的相间电压互感器、消弧线圈等运行设备。然后,在采取一定措施控制接地故障后,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相应设备和电网线路的运行情况。应注意的是,在接地设备的操作环节中,应避免消弧线圈隔离开关的打开和闭合以及隔离开关与接地电气设备的断开,以避免相间故障对整个电路操作的不利影响。恶劣天气下发生异常接地时,应断开分支较多、故障较多、绝缘水平较低的线路,然后根据三个相对接地电压、接地信号、消弧线圈等确定故障的发生。同时,综合考虑了相关网络之间的功率信号平衡和继电保护系统的协调,避免了相关误差的不断出现。如果只有一个消弧线圈系统,有必要统计相关消弧线圈系统的运行时间,根据相关消弧线圈的温度变化确定相关故障线路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线路切除措施。
2.3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开展电网监管和运行管理,防范安全风险,有必要依靠健全的管理机制发挥规范和约束作用。首先,要建立健全评估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员工进行评估,在一周、一个月和一个季度的周期内对每位员工在安全风险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与个人表现直接挂钩,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第二,要制定完善的责任制度,将安全风险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明确职责分工,实现分工明确,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安全风险管理的全员参与。第三,根据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风险控制要求,结合电网的特点,编制和修订一套适应调控一体化的标准体系,使整个管理计划更加规范,提高管理计划的可行性。
2.4加大安全工作审核力度
通过对电网调控运行进行审核,可以有效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同时还有利于电网的优化创新。电力企业应设立相应的部门机构,专门负责对电网调控运行安全的审核,并落实工作责任到具体岗位,将电网调控运行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比如,可以设置值班主任职位,既要对电网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记录,又要根据上级质量标准完成对电网的检查,同时还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电网安全风险事故。另外,在值班过程中,如果发现自己无法处理或者较为严重的安全风险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专业人员,并上报上级单位,及时控制风险、降低损失。
2.5建立安全风险预控机制
电网调控运行人员应根据电网检查计划及工作安排,对设备实时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根据其工作状态及各项参数,预测其未来运行情况,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排除。同时还应该模拟真实的电网运行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进行演练,增强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另外,还应该将电网安全风险预测结果制成表报,作为电网规划和建设的可靠依据,优化电网运行性能。
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电网建设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为了避免电网调度异常对电网整体调节和运行效果的影响,在实际电网调节和运行管理中应综合采取各种风险处理措施。通过电网调控管理机制的优化和完善,从开关操作和接地故障两个方面不断优化电网调控水平,为整个电网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充分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树文,任洋,滕巍.电力系统调度监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11):49-50.
[2]王志伟.电网调控运行中的异常及处理措施探讨[J].工业c,2016(10):78.
论文作者:马旭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电网论文; 异常论文; 故障论文; 过程中论文; 风险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