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价值论文_王洋

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价值论文_王洋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北民族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功能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超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为急性肠套叠的小儿患者提高可靠的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4月诊治的急性肠套叠的患儿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超声的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据分析数据可知,在这60例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显示有54例患儿为典型的肠套叠包块,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还有6例患儿显示为右侧腹部非典型肠套叠样包块。在经空气灌肠和手术证实54例患儿为典型的肠套叠包块是准确的;6例非典型肠套叠包块中,2例肠套叠包块患儿肠管缺血坏死行部分肠管切除术,1例超声复查提示为腹股沟嵌顿疝,2例经手术证实为阑尾炎,1例在 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时未见明显软组织包块;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为 93.33%。结论:在临床上,对急性肠套叠的患儿进行产生诊断,能够较为清楚的显示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的特征,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急诊超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9-0197-02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在临床上一般是分为急性肠套叠和慢性肠套叠,急性肠套叠是较为多见的,慢性肠套叠是属于继发性的。急性肠套叠的好发年龄多为婴儿时期,在2岁以发病率会逐渐减少[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在临床上肠套叠的病因还不是十分清楚,不过经过研究发现,可能与饮食改变、回盲部解剖、病毒感染、肠痉挛、遗传因素等[2]。其临床症状表现为阵发性争吵、呕吐、腹部包块、果酱样血便等。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超生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价值,为急性肠套叠的小儿患者提高可靠的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4月诊治的急性肠套叠的患儿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对超声的检查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取得满意成效,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7月到2016年4月诊治的急性肠套叠的患儿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其中,男性患儿36例,女性患儿24例,年龄在3个半月到1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4±1.3)岁,发病时间为四个小时到5天,这些患儿多是以反复发作的腹痛或是呕吐或是哭闹而就诊。对于本次实验,所以患儿及其家属均已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所以患儿在年龄组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以及身体基础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分组以后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 HD15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 Voluson 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3~5MHz腹部探头及10~12MHz浅表探头。对患儿的体位为仰卧姿势,然后对患儿进行常规的腹部扫查,进行病灶的筛查,确定病灶后进行行纵切、横切及斜切扫查,随后对患儿进行体位的改变,使病灶能在各个角度进行观察,直到清晰的显示病灶后停止,记录包块的位置。对于包块的外部特征进行观察,测量出其中的数据,如“同心圆征”的外圆及中心圆、“套筒征”的直径,与此同时对于患者病灶内肠系膜淋巴结也要进行观察。然后行X线透视下空气灌肠复位治疗,并进行超声复查及随访[3-4]。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对比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分析显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据分析数据可知,在这60例急性肠套叠的患儿中,显示有54例患儿为典型的肠套叠包块,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还有6例患儿显示为右侧腹部非典型肠套叠样包块。在经空气灌肠和手术证实54例患儿为典型的肠套叠包块是准确的;6例非典型肠套叠包块中,2例肠套叠包块患儿肠管缺血坏死行部分肠管切除术,1例超声复查提示为腹股沟嵌顿疝,2例经手术证实为阑尾炎,1例在X线透视下行空气灌肠时未见明显软组织包块;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准确率为 93.33%。

3.讨论

急性肠套叠的发生会对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尤其是小儿的各方面发育不够完全,所以会对治疗造成阻碍[5]。肠套叠是小儿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类急腹症,指的是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而引发肠内容通过障碍,若诊治不及时将会引发肠穿孔、坏死等并发症,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6]。肠套叠的症状一般会被家长和医生误会,从而造成诊断的错误,耽误最佳的治疗时间,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本研究发现,在临床上,对急性肠套叠的患儿进行产生诊断,能够较为清楚的显示横断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的特征,诊断的准确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良勇.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07:511-514.

[2]李雪霞,傅建群.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价值[J].现代医院,2013,02:61-63.

[3]梁正中,吴济芬,张子恒,李曼慈.超声诊断及其监视下水压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肠套叠的临床应用[J].中外医疗,2013,15:169-170.

[4]鹿守印,罗爱琴,周白鸽,韩相国,姜华,乔英芹,田辉,刘聪敏.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应用价值[J].实用医药杂志,2015,01:19-20.

[5]王颖琦,何小萍,胡春梅,雷静,刘艳,杨震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及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装备,2015,03:73-75.

[6]张宏宇,黄崎,姜凯辉,辛忠秋,穆丹梅,刘春鹤.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价值及临床意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09:1050-1051.

论文作者:王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  ;  ;  ;  ;  ;  ;  ;  

急诊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临床价值论文_王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