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的安全性护理论文_郭有玲1, 杨曼华2

郭有玲1 杨曼华2

株洲市中心医院口腔科 湖南株洲 412007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施行拔牙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护理。方法:完善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前的术前准备,做好术中各种特殊情况的处理,术后的安全性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16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整个拔牙过程,未发生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及其他心脑血管意外。结论:糖尿病患者拔牙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性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拔牙;安全性护理

糖尿病是当今世界性临床流行病,其患病率正逐年上升[1- 2],在口腔科门诊临床工作中经常面对糖尿病患者必须进行拔牙手术。在拔牙过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因手术应激、精神刺激或其他因素而发生各种意外。为这些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拔牙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内对该类患者拔牙术护理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因此我们尝试在手术前后进行相关护理措施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分析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科1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46-89岁,平均71岁;其中糖尿病合并高血压41例,占25.63%,糖尿病合并脑血管意外有18例,占11.25%;糖尿病病史最长35年,最短的1年,平均13年。所有患者均已经内科确诊,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均高于正常。拔牙原因:残根残冠106颗,死髓牙及纵折牙86颗,松动牙64颗,阻生牙11颗,平均每人1.67颗。整个拔牙过程中均在四手操作下进行。

1.2方法

手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完善术前检查;嘱家属陪同,采取预约制度。术前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积极地配合手术。完善术前准备,手术当日监测FPG及2hPG,保证FPG在7mmol∕L以下,2hPG在11.1mmol∕L以下【3】,因此高过临床值时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较差,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减弱,影响伤口愈合。拔牙15分钟至拔牙后30分钟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的变化,血压应控制在160/90mmHg以下,合伴有心脑血管疾病应在心电监护下拔牙,测量拔牙前中后患者的血糖变化。保证术中镇痛效果,使用不含肾上腺素的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尽快缩短手术过程,术中动作轻柔,尽量避免敲击。备好葡萄糖及胰岛素等急救药品。

1.3 安全性护理措施

1.3.1 拔牙手术前的安全性护理是老年糖尿病拔牙的安全基础。﹙1﹚护士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排除患者有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病史。了解患者近一周内的血糖情况,服用降糖药物的情况,应使血糖控制在FPG在7mmol∕L以下,2hPG在11.1mmol∕L以下,因高过此临床值时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较差,组织修复能力明显减弱,影响伤口愈合。血糖高的糖尿病患者的手术风险性较非糖尿病患者高,术后感染率也较非糖尿病患者高10倍左右[4],血糖升高会使患者抗感染能力及创口愈合能力下降,伤口愈合延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凝血功能障碍时不可拔牙,若服用阿司匹林、ADP受体拮抗剂时应停用该药1周。手术当日测量血压、心率,血压应控制在160/90mmHg以下,不可停止服用降压药物。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可口服阿莫西林或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手术前半小时可让患者服用安定10mg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嘱患者不可空腹拔牙,可随身携带一些食物,备好葡萄糖、胰岛素、肾上腺素等急救物品,防止术后低血糖的发生。﹙2﹚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拔牙时的精神刺激可使心率、血压明显升高,血糖下降。因此让患者精神、心理达到最佳的放松状态对手术的能否安全度过至关重要。我们可通过了解患者的 睡 眠来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王华根据患者对手术恐惧心理做好解释工作[5],首先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其次要告知患者整个手术过程会使用麻醉镇痛剂,不会让他感觉到疼痛,解除患者怕疼的心理,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手术。

1.3.2拔牙手术中的安全性护理是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安全的关键。﹙1﹚协助患者就坐,调节椅位,对于局麻手术患者采取头部略高于心脏而两下肢稍抬高的仰卧位,既有利于循环又不妨碍呼吸。﹙2﹚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术中感染。拔牙前口腔用2%的碘伏含漱1分钟,术区再用2%的碘伏严格消毒。 ﹙3﹚拔牙时动作宜轻柔,切忌动作粗糙并尽量减少创面。拔牙四个区分次操作,一次不可拔太多,一般不超过3颗。 ﹙4﹚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意识、面色、呼吸、有无抽搐、寒战等,应重视病人的主诉,如头痛、头昏、胸闷、恶心等,监测心率、血压,如有异常,应及时向医生汇报,配合医生处理。有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应在心电监护下拔牙。﹙5﹚防止术中低血糖的发生。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其它器官功能的减退,且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和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严重低血糖现象,术中、术后低血糖较高血糖更为危险,故血糖控制采取宁高勿低的原则,正常人群当血糖低于2.8mmol/ L时可出现低血糖反应,而老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可出现低血糖反应【6】。因此术前、术中、术后均应监测血糖。若发现病人出现心慌、头晕、出汗、面色苍白、精神异常,甚至昏迷者,应立即测血糖,并进行纠正。若反应轻者看,可口服糖水、果汁。严重者可静脉注射50%的葡萄糖20-40ml,并维持静滴10%的葡萄糖。孙岩报道对昏迷患者可立即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40~100ml,在低血糖纠正后的短时间里,应将血糖维持在市只对较高的水平,如10~12mmol/L,以防患者再度昏迷【7】。

1.3.3术后安全性护理是确保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恢复的关键。﹙1﹚拔牙结束后应观察患者30分钟,无不适后方可离院﹙2﹚观察拔牙区的出血情况,嘱病人咬紧棉球30分钟,无出血后方可弃去棉球。出血量大并有牙龈及骨膜撕裂时应缝合止血并局部应用碘仿纱条止血。牙槽窝出血时应在局麻下彻底刮除不良的血凝块或残留的炎性肉芽组织及骨碎片,用碘仿纱条止血。局部处理仍没效果时,应留院观察,应用止血药物。﹙3﹚即时测量血糖,防止因血糖异常而引发的各类并发症。﹙4﹚健康教育:拔牙当日不能漱口或只能用抗感染漱口液轻轻含漱;拔牙后不要用舌舔吸伤口或反复吐唾、吸吮;拔牙后2小时方可进食,食物宜温良的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太热、太辣及太硬的食物;术后24内唾液中带有血丝是正常现象,如果出现疼痛、肿胀、出血量大时应及时就诊;继续服用抗生素5-7天;拔牙后2-3个月后可进行义齿修复[8]。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对比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拔牙所用时间

每颗牙最短5分钟内完成,最长55分钟内完成,平均18分钟。

2.2 心率、血压的变化(见表1)

表1 各项指标均取平均值

从表2可以看出,手术应激可使血糖代谢加强,血糖降低,但均接近餐后血糖值,未发生一例低血糖反应。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拔牙术后感染在拔牙术后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其是拔牙术后最为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拔牙术均在有菌口腔内进行操作,所以术后创伤、局部炎性反应、患者抵抗力低、骨碎片与牙碎片残留等因素均可引发拔牙术后感染发生。因此,科学、有效围术期护理在拔牙患者治疗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对老年糖尿病拔牙患者实施安全性护理,从术前安全评估和心理干预做好拔牙手术前的安全性护理,从术中体位指导、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低血糖现象,保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安全;从术后并发症干预和健康教育,促进患者的康复,通过对160例糖尿病病人拔牙的安全性护理,未发生一例术后并发症,病人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和出血,义齿修复适应良好。说明糖尿病患者拔牙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安全性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5- 1026

[2]邹允庚,刘阔.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相关性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1):45- 46

[3]Yoo HK,Serafin BL.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diabetic patient[J].Maxillofac Surg Oral Clin North Am,2006,18(2):255- 260

[4]Moksbagundam PS.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diabetesmellitus[J].Crit Care Nurs Q,2004,27(20):135- 147

[5]王华.术前心理护理在老年手术病人中的实施及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护理研究.2008.08(2):77.

[6]李文荟 罗巧云 郭莉 任肖华 万荣.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的围手术期治疗体会[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9.(7).5

[7]孙岩.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23例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6.3(3).27.

[8]吕波.口腔诊疗辅助技术与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8 312-314 ISBN 978.7.117.11497.4

论文作者:郭有玲1, 杨曼华2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1

标签:;  ;  ;  ;  ;  ;  ;  ;  

老年糖尿病患者拔牙的安全性护理论文_郭有玲1, 杨曼华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