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理念下的城市小型广场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于航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摘要:城市应该是能够满足人们对各种复合空间的需求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无法提供人们的休闲、社交、娱乐的小型共享空间。本文以宜居元素为出发点,探讨了如何实现宜居景观设计的研究,希望为城市广场的景观设计能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宜居理念;城市小型广场;景观设计;研究

1前言

在立体的城市生活空间时代,人们对共享空间的需求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城市的建造者一直在寻求建设文化、生活和通讯等功能完善的宜居城市,但人们的公共空间逐渐减少,甚至连踢沙袋、打羽毛球、跳舞等娱乐活动都没有场所来进行,现在都要步行数公里到大型广场的空间去实现。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城市空间发展为重点,更集中于建设新建筑、大广场,小面积的公共空间没有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如何创建安全、合适的小广场能体现文化特色的空间城市,如何使用小广场的设计,挖掘这些小空间资源的潜力,这些问题的研究将对宜居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宜居的小型广场概述

宜居指的是适合人们居住和生活,这意味着一种属于城市的感觉。城市空间的规模是巨大的。为了让人们感知城市,人们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连续空间序列。小广场作为一种物质环境,亲切宜人的尺度与其它空间相比,使人们更容易进入,它可以更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空间组织概念的认识,以它为基础,空间环境提供的交流可以给人们更多情感上的满足感。如果城市地区现有的能够利用的小型公共空间,通过宜居理念进行小型景观设计,建设一个多功能的小型广场,并通过对该地区的广场进行系统的设计,让每一个广场和整个地区之间能够相互联系,将有利于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物理空间有序的的宜居环境。

3宜居要素及广场景观要素

3.1宜居要素

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宜居城市”的概念:“创造充分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新鲜的空气,美丽的环境,良好的生态宜居城市”。然后通过对美国、欧洲、日本和一些国内城市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在建宜居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中,把城市的主要宜居元素概括为:安全、舒适、合适的密度、生态、可持续发展和文化氛围。

3.2小型广场的景观要素

空间限制使得小广场景观元素的结构要把复杂的因素放在一边,使其变得简单、雅致,具体可以概括如下:(1)地面设施:广场地面的铺设可以引导视线,分隔空间,也承载着人民日常的户外活动,质地,颜色设计尤为重要。(2)绿化:绿色植物的类型、形状和颜色在整个广场空间中起到装饰作用,在城市空间中也发挥着环保功能。(3)景观装饰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灯具装饰、具有展示性的小物品、服务性设施。景观装饰设施建设是广场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因素。

4宜居理念下的小广场设计策略

4.1基于居民环境行为的广场定位

要实现适宜的居住性,不仅要分析单个场地的要素,还要分析其所在区域的居民生活习惯、需求和社会特征;以及空间要素、居民的认知和空间的分布规律等,对区域内各场地的功能进行划分和定位。广场并不是只通过绿地面积指数来表达广场的特性。如住宅的承载能力或商业区,它不仅仅是具有广场功能,还具有疏导交通的作用。如果只考虑它的休闲功能,并没有考虑其交通功能和公共服务设施,即使其设计的是休闲广场,人们很快就会使其改变成停车场。因此,根据居民的需要,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广场的功能。

城市设计理论引导我们建立广场的功能,而宜居理论的深层含义则要求我们创造各种“场所性”。区域功能划分、定位,并通过有形实体与无形的氛围的结合来确定一个广场的特征,在此领域创造出四种感觉:活力感、安静感、兴奋感,以及发现感。

4.2安全、舒适感的营造

宜居的第一要素是安全。一般来说,公共环境如果是有序的、易于识别和无死角的,就会带来安全感。地面铺装对构建广场的可识别性、视觉引导等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中砖的巧妙应用,其材质本身构成台阶结构、对砖的形式进行设计引导人进入艺术场馆、通过色彩差异分隔出广场的休憩与交通区域,而休憩区域因其使视线抬高,使广场内部无视觉死角,休闲时带给人安全感。

图一兼具多种功能的广场铺地

舒适意味着让人很容易进入并且愿意停下来。因此,广场应该留出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许多现有的广场由于强调装饰绿化而忽略了它们的非接触性,导致了广场活动空间的限制。绿化植物的配置也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以及广场周围建筑物的高度和颜色,以使它们能够和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而休闲景观装饰设施的设计,应选择适合当地气候的材料,使座椅、走廊等易于保持清洁,通过造型设计使其具有遮荫和遮蔽的功能。

4.3对建筑密度、人口密度的调节

小广场的设置可以调节高密度的建筑空间,有利于建筑的通风和照明。但宜居城市也需要适当的道路网络密度,所以广场的内部道路设置应该能够轻易地通向与主要道路相连接。许多被墙壁包围,栅栏遮挡的小广场,因为它与外界连接出口有限,使得出行很不方便,降低了广场人流的密度,因此,反而绕道使交通密度增加,未能发挥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

小广场人口密度的调节不仅应体现在休闲等社会行为上,还应体现在功能行为上,如公共服务设施使用人口密度的调整等。之后考虑整体地区环境应该发挥的功能,确定广场的服务主体,加强广场的服务功能,如以公共卫生或报亭景观元素为主要设计一个小广场,然后在这个区域的基础上,将一系列相关服务主体进行系统设计,使整个广场可以发挥改善公共服务的功能。

4.4设计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

广场设计实现了生态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它需要设计合理的绿色空间布局,与乔木和灌木相匹配,以减少汽车尾气和烟雾等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要挖掘新的应用材料以及新技术,如高透水路面材料可以使雨水迅速而均匀地渗透到地下,优化广场硬地面排水效果,与此同时,地下水可以得到自然的补充,提供到绿色植物空间,并使广场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节能环保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将有助于实现生态宜居环境。

可持续发展也应该考虑公共设施发挥复杂的功能,如何实现回收,公共空间等问题如何实现多样化,现在广场上的座位,路灯,雕塑等景观小品功能逐渐趋向于多元化,在不同的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广场空间不仅局限于居民的散步、休闲,有时还兼具展览功能,通过展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保持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的物质环境。

4.5广场景观设计体现城市性格

广场景观设计能够反映城市的特点,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设计应当按照当地的条件和地貌特征、自然景观巧妙地为城市空间增添助力,这种城市和自然的结合本身就是一种性格的体现,如四川、贵州和我国其他地区,城市地形起伏,可以根据地形设计成为台阶形休闲广场,或下降地下广场,大多数以河流,湖泊等以水为主的城市的自然景观,可以说是景观设计中最积极的广场因素。

5结束语

小广场是一个城市物质环境的重要因素,可以让人们觉得小型广场的宜居景观设计能够让城市发挥积极的作用,把宜居当作设计理念,从居民的需求,广场的景观元素和适宜居住的城市元素,系统的设计小广场,使城市变得有归属感,使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宜居城市的深层含义。

参考文献:

[1]胡宝哲.营建宜居城市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王洪成,吕晨.城市园林街景设计.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3.

论文作者:于航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  ;  ;  ;  ;  ;  ;  ;  

宜居理念下的城市小型广场景观设计研究论文_于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