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4年宜昌市近5年麻疹发病情况,为落实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宜昌市2010—2014年报告麻疹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4年宜昌市共报告麻疹病例177例,年均发病率0.85/10万。发病呈低龄和成人两极分化状态,≤1岁组和≥15岁组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8.04%和59.78%;高发季节在3~7月份,病例构成比为76.08%。结论:宜昌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主要原因是成人易感人群的大量积累和母传麻疹抗体水平低,控制医院感染,减少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的核心。
【关键词】麻疹;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50-03
2005年我国向世界卫生组织(WHO)申请并通过了2012年消除麻疹的决议[1],随着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逐步实施,我市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开展了8月~14周岁和8月~4周岁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在2011年和2012年开展了8月~6周岁个别在区强化免疫和全市麻疹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了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我市消除麻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市2010—2014年麻疹发病特征及防治对策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免疫史依据为儿童预防接种证、全国儿童《免疫信息管理软件》或接种卡资料。疫情资料来自宜昌市CDC信息资料室。人口资料来源于宜昌市统计局。
1.2 检测方法
按照《湖北省麻疹/风疹监测方案》要求,麻疹早期血清IgM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为中国CDC病毒预防控制所国家实验室提供,珠海海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有效期为2014—2015年,宜昌市CDC麻疹实验室完成检测。
1.3 暴发定义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现阶段麻疹暴发疫情定义为以下任一种情况:(1)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日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2)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日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3)以县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1.4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CS200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疫情概况
2010—2014年5年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177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年发病率为0.85/10万。5年发病数分别为26例,3例,6例,50例和92例,5年发病率分别为0.64/10万,0.07/10万,0.15/10万,1.20/10万和2.21/10万,2010—2014年5年间发病率最高的是2014年,2.21/10万;2013年暴发疫情二起,远安县和长阳县各一起,发病数分别为6例和4例,无死亡病例。
2.1 时间分布
2010—2014年发病177例,发病以春季多发,3~5月共发病95例,占发病总数53.67%。5年间各月份都有发病,呈波浪起伏状,冬季发病较少,构成比为10.16%(11-1月份8例)。见图1。
图1
2.2 地区分布
2010~2014年辖区13个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最多的前3名地区是西陵区60例,长阳县20例和伍家岗区18例,前3位病例数占全市病例总数的55.37%。发病数最少的是五峰县和兴山县,各1例。见图2。
图2
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县(市、区)为西陵区(2.22/10万)、伍家岗区(1.99/10万)、点军区(1.75/10万),最低的是五峰县0.10/10万,全市仅五峰县一个县市区达到消除麻疹1/100的目标,其余12个县市区均超过消除指标。
2.3 年龄分布
2010—2014年177例病例中,报告的病例以<1岁的幼儿和≥14岁以上的成人为主,各报告了63例和87例,分别占总病例数的35.59%和49.15%,1~7岁27例,占15.25%。最小年龄2月,最大年龄57岁。<8月龄的26例(占14.69%),8月龄-7岁64例(占36.16%),≥14岁的87例(占49.15%)。见图3、图4。
图3
图4
2.4 职业分布
2010—2014年麻疹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有86例,占总病例数的48.58%,其次是农民27例,工人16例,家政14例,不详8例,其它5例,干部、学生和托幼儿童各4例,医生和商业服务各3例,老师2例,退休人员1例。
2.5 免疫史
2010—2014年报告177例麻疹病例中,8月龄~7岁64例,有免疫史30人,占适龄儿童数46.87%,占发病总数的16.94%,其中接种3剂次的1人,2剂次3人,1剂次26人;因病未种13人,免疫史不详21人,占适龄儿童数32.81%;14岁以上87人,有免疫史1人,其余免疫史均不详。
3.讨论
3.1 2010—2014年5年间,2010—2012年麻疹疫情逐渐下降,2013-2014年又逐渐上升,年均发病率为0.85/10万,麻疹疫情波浪起伏态势。近5年来,虽然麻疹发病水平维持在1951年有麻疹疫情报告以来的低水平,但距消除麻疹目标差距仍然较大。2014年湖北省麻疹发病1211例,发病率为2.08/10万,发病水平较前4年年均发病率有所上升,宜昌市2014年发病数在全省居第4位,发病率居第6位,较2013年上升84.00%,
2010—2014年宜昌市麻疹发病特点:(1)发病呈<1岁和≥15岁人群两极分化态势,占发病总数的84.75%;(2)流动人口占34.78%;(3)有明显季节性,以春节为主,7月份发病开始下降,8~12月病例构成比为14.13%。(4)存在院内感染现象。
3.2 从地区分布看,以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发病为主,山区发病较少,。
3.3 麻疹发病率下降到一定水平,院内感染的防护显得很重要,177例麻疹个案,发病前7~21天去过医院的59例,占发病总数的33.33%;2013年2起暴发疫情均由医院内感染引起,医院内交叉感染现象存在,医院发热病人出疹性疾病患者管理欠妥,要加强隔离防护措施,防治交叉感染,医院传播成为一个明显的问题[2-1],增加重点人群管理和控制医院感染,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免疫策略的核心[3]。
3.4 人群分布上,职业分布177例主要是散居儿童(86例),其次是农民(27例),构成比分别为48.58%和15.25%,提高麻疹(含麻疹成份)疫苗接种和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很重要。从2010-2014年麻疹发病水平和发病年龄的分布和变化,反映了消除麻疹的显著进展,麻疹发病大龄化是对我们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今后采取何种措施有效控制方能控制成人麻疹发病有待探讨。
3.5 177例中,明确接种免疫史的30例,占免疫适龄儿童发病的46.88%,占发病总数的16.95%。其中接种2剂次以上4人,1剂次26人;一方面说明麻疹疫苗的效果是肯定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麻疹疫苗接种成功率和产生的抗体在体内持续时间,不能排除接种后仍然会发病,是原发性免疫失败,也就是接种麻疹疫苗后无免疫应答,还是继发性免疫失败,也称免疫衰减[2-2]。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这二方面因素分析有存在误诊和免疫失败的可能;有县市区风疹IgM抗体阳性,说明我市存在风疹病毒的传播,提示我们在控制麻疹的同时,风疹疫情的控制也很重要,使用麻风二联疫苗或者麻腮风三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麻疹和风疹二种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预防和控制,达到同时控制或消除2种或3种传染病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6 虽然我市多年来麻疹调查接种率均在95%以上,接种麻疹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不能象自然感染野病毒那样持久[4],需在保持高基础疫苗接种率的同时,提高麻疹监测质量,并对麻疹疫情实施风险评估,对疫情易于发生扩散,基础免疫水平薄弱的地区,适时开展麻疹强化和查漏补种免疫活动,提高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对加速消除麻疹进程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2006-11-10.
[2]苏琪茹,徐爱强,PeterStrebel,等.中国消除麻疹的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解读共识。中国疫苗和免疫,2014,20(3):266-268.
[3]何寒青,潘金仁,严睿,等浙江省消除麻疹策略10项措施实施情况及效果评价。中国疫苗和免疫,2015,21(1)50.
[4]刁连东,徐爱强.计划免疫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73.
论文作者:佟荟,严毅,马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4
标签:麻疹论文; 免疫论文; 宜昌市论文; 病例论文; 疫苗论文; 疫情论文; 风疹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