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肯定吗?论文_张俊波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肯定吗?论文_张俊波

(邻水县人民医院 四川广安 638500)【中图分类号】R68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49-01
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外临床研究中将轻低温与中度低温应用到神经外科的重型颅脑伤治疗中,在该阶段全世界范围内大约有100多例重型颅脑伤患者接受了亚低温治疗,临床显示亚低温治疗确实产生了疗效,而且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引发凝血系统以及心脏出现并发症。但是上述的临床案例只能作为个案研究,并未展开科学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亚低温治疗对于脑损伤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直到80年代,通过科学的临床研究证实了亚低温治疗确实会起到治疗保护脑损伤患者的作用,该结果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并展开了更深入的探究,发现在重型颅脑伤治疗中低温治疗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死残率。这些研究都肯定了亚低温的治疗效果,很多医院已经将亚低温治疗法作为一项常规方法,在重型颅脑伤患者治疗中进行了大范围应用。亚低温治疗主要分为四个标准,一是轻度,温度在33℃—35℃;二是中度,温度在28℃—32℃;三是深度,温度17℃—27℃;四是超深温,温度在16℃以下,其中临床应用中大多选择轻度与中度,其治疗效果最好且无明显副作用。国内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临床大规模展开亚低温治疗法应用,延续至今,仍采用32℃—35℃低温治疗法进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但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很多医护从业者对于亚低温治疗法的疗效产生了怀疑,从而引起了临床医学对亚低温法展开更系统与更科学的探究,欧美、日本等医疗发达国家开始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将重型颅脑损伤并且伴有炉内高压患者集中在一起进行分组对照实验,其中一组选择亚低温治疗,而另一组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展开治疗,对照结果显示,采取亚低温治疗患者其受伤后颅内高压明显低于正常治疗患者;而且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正常治疗患者。此外,其它国家后续也展开了诸多此类的对照实验研究,都清晰的显示了亚低温治疗确实有积极作用,很多医院对于已经手术一年的患者进行回访,发现其恢复良好率要明显高于正常体温治疗患者。为了向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有积极疗效这一结果提供理论与事实根据,国际医疗界对临床上脑损伤患者应用低温治疗法进行了多次对照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休斯敦医学中心选择了46名重型颅脑伤患者,选择亚低温治疗与常规治疗方法,对比了治疗后患者的恢复情况、癫痫发生率、并发症情况三组数据,其中从恢复情况上来看,采用低温治疗法治疗的重型颅脑伤患者恢复良好比率达到了52.2%,而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的恢复良好率在30%以上,从对比结果来看,差距较大,可以直观的反应出低温疗法的治疗效果;而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治疗的患者未发生癫痫情况,但22例常规治疗患者中有5人出现了癫痫症状,经过统计学计算P值<0.01,代表该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该次研究中,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患者并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而常规治疗手段患者有3例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同年,Clifton联合9个医学组织选取了392例重型颅脑伤患者也展开了亚低温治疗法临床对对照实验研究,其亚低温治疗根据患者症状情况选择温度在32℃—33℃,治疗时间为24h—28h,实验结果显示,采用亚低温治疗方法的患者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其中大部分在45岁以下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都处于6分—8分范围内,在治疗6h后,其恢复效果十分明显,而其它年龄段以及常规治疗组的作用则十分微弱。此外,还有医生针对特重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实验研究,选择10患特种颅脑损伤患者采取亚低温治疗,温度在32℃—33℃,治疗后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结果可以看出,其中七成患者评分都在3分以上,有1例患者评分结果为6分,治疗后的6h—23h范围内,对患者展开亚低温治疗,持续性在温度为32℃—33℃环境进行恢复可以实现3h内降低患者脑内温度,治疗持续23h—26h后,患者脑内压力、氧耗量都逐渐发生变化,表现出了明显的治疗作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也选择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取亚低温治疗,温度为32℃—33℃,另一组则选择常规治疗方法,维持患者正常体温。82例患者均在伤后10h进行入院治疗,亚低温治疗组持续24h展开了低温治疗,发现在24h内患者的颅内压有了显著的变化,可以有效降低其颅内高压。而对这些患者在治疗18个月后进行随访发现,采取低温治疗手段的恢复良好率达到了65%,而采取常规治疗患者的恢复良好率仅为38%,40例经过低温治疗的患者并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对于急性脑损伤治疗中低温治疗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进入到21世纪,日本大学医学院选择了99例特重颅脑伤脑疝患者进行了为期14天的治疗,治疗结果显示,采取亚低温治疗手段的患者恢复率为47%,而对照组的恢复良好率为42%;亚低温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6%,而对照组的死亡率高达45.25%,统计学计算显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肯定了亚低温疗法在急性脑损伤治疗上发挥的作用的与价值。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亚低温在急性脑损伤中有着显著的脑保护作用,其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可以肯定,而且临床研究上发现该治疗方法并未产生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副作用基本为零,因此,可以在颅脑损伤治疗中广泛应用,尤其是重度颅内高压、脑千伤病人、严重脑水肿、中枢性高热等类型患者的治疗中,可以广泛推广。但是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上述研究均在医疗设备完善的情况下开展,低温治疗法在使用中配合着半导体降温毯、呼吸和辅助呼吸机、肌松冬眠合剂等设备或药剂的使用,其设备以及药物都较为贵重,在诸多小型医院中并不具备该条件,推广中要注意医疗条件是否满足亚低温法的应用要求;二是,严重脑损伤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情况,在使用亚低温疗法过程中必须保障患者呼吸顺畅,防治患者肺部出现病症;三是,当前国内外地域亚低温治疗时程有一定的分歧,其中有医疗人员认为24h—28h内的亚低温治疗最为合适,有些人则认为治疗应持续7d—14d,还有人认为在2d—14d内最为合适,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但是如果患者颅内损伤情况严重,应适当酌情延缓治疗时程;四是,对于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分为多个环节,还涉及到综合性治疗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完全依靠亚低温疗法,其作用多发挥在早期抢救这样环节,所以,在采取该方法时不能忽视医疗护理。

论文作者:张俊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6

标签:;  ;  ;  ;  ;  ;  ;  ;  

亚低温对急性脑损伤的疗效肯定吗?论文_张俊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