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探讨论文_刘菊花

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探讨论文_刘菊花

刘菊花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中心医院<区级医院>药剂科 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摘要】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糖尿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145例,分析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结果:不良反应率21.38%(31/145),其中11例因无法耐受而停药,占比7.59%(11/145)。不良反应31例中,以年龄41~60岁、>60岁占比较高,以消化道反应占比较高,其中10例腹胀,腹泻6例,4例腹痛,4例便秘;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不良反应较多,临床应用时应高度重视,做好观察,并注意药物耐受性。

【关键词】 阿卡波糖;不良反应;耐受性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106-02

阿卡波糖多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为常用药,可有效控制患者餐后高血糖,优势明显,本品通过减慢小肠碳水化合物吸收,发挥作用。不良反应为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以皮肤过敏反应及消化道反应为主,表现为腹胀、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等,此外,还可能出现肝损害等消化道严重反应,如黄疸、肝功能异常、肝坏死等,偶有淋巴细胞性大肠炎、肠梗阻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糖尿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145例,分析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耐受性,并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本院糖尿病接受阿卡波糖治疗145例,女患者75例,70例男患者,均龄(46.25±3.32)岁,最大者为87岁,最小者为18岁,病程平均(6.78±2.17)年,最长者为18年,最短者为1年。145例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全部患者用药选择阿卡波糖,每日3次,150mg/d,共2~3mo。观察记录有无不良反应,并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得计数资料采用χ?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不良反应率

145例中,共有31例,不良反应率21.38%(31/145),其中11例因无法耐受而停药,占比7.59%(11/145)。

2.2 年龄与性别

31例中,女患者16例,占比51.61%;15例男患者,占比48.39%,女患者占比略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2例年龄<20岁,占比6.45%;5例年龄21~40岁,占比16.13%;14例年龄41~60岁,占比45.16%;10例年龄>60岁,占比32.26%。以年龄41~60岁、>60岁占比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

2.3 发生时间

31例于用药后约10d,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1例无法耐受,占比35.48%;余20例2~6周后症状消失或减轻,占比64.52%。

2.4 临床表现

31例中,2例头晕,占比6.45%;24例消化道反应,占比77.42%;1例肝功能异常,占比3.23%;低血糖4例,占比12.90%,以消化道反应占比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消化道反应24例中,10例腹胀,腹泻6例,4例腹痛,4例便秘。

3.讨论

研究显示,与西方人比较,中国人饮食结构糖类占比较高,故阿卡波糖疗效显著[1]。阿卡波糖属于竞争性可逆性a-糖苷酶抑制剂,由放线菌的培养液中分离获得,属伪寡糖类药,起到抑制a-糖苷酶作用。本品由1分子氨基糖及环已六醇构成活性中心,且在活性中心一侧或两侧有若干分子葡萄糖,在小肠a-糖苷酶强烈抑制下,肠道的碳水化合物吸收有效延缓,以此达到治疗糖尿病、血糖下降等目的[2]。报道指出,胃肠道反应由阿卡波糖药效特点决定,该药物对小肠上部及十二指肠a-葡萄糖苷酶活性进行竞争性抑制,减慢淀粉类多糖及双糖转变成单糖,餐后葡糖糖吸收明显延缓,避免血糖升高;如药效太强,在大肠内酶作用下,未消化的淀粉及寡糖分解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等,此时肠内渗透压增高,PH下降,造成腹泻;而反应产生的H2及CO2等能导致腹胀,由此说明,常规应用阿卡波糖易引起腹泻及腹胀。

在本文中,145例共出现31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21.38%,其中11例无法耐受,占比7.59%。不良反应病例中,以年龄41~60岁、>60岁占比较高,分别占比45.16%、32.26%;用药后约10d出现不良反应;以消化道反应占比较高,共24例,其中10例腹胀,腹泻6例,4例腹痛,4例便秘,腹胀、腹泻者居多,此外,还有头晕、肝功能异常及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综上,临床应加强对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耐受性的重视程度,做好用药观察工作,减少不良反应率。

【参考文献】

[1] 杨晓晖,邓媛瑗,董慧等.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国外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警戒,2009,6(01):36-40.

[2] 黄欣欣,罗艳,裴丽等.阿卡波糖不良反应及处置措施研究进展[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03):338-340.

论文作者:刘菊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探讨论文_刘菊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