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邓小平的“三向”论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_教育论文

从邓小平的“三向”论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_教育论文

以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为指针发展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针论文,理论论文,我国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志以伟大战略家的眼光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纳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体设计之中。他高度地概括了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充分地估计了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要求以长远的、历史的战略眼光办好各级各类的教育,为我国80年代以来教育的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一、“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具有时代特征和前瞻性的内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周期比经济运行周期和科技进步周期都要长,邓小平同志明确地指出:“四化建设的实现要靠知识、靠人才,政策上的失误是很容易纠正过来的,而知识不是立即就能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他从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全局和振兴中华民族的高度重视发展教育,提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他强调,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定要造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事情成败的关键是能不能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他针对我国人口多、底子簿的国情,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10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

“三个面向”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核心是教育必须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邓小平同志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对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态势进行了科学预测,多次强调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吸取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借鉴国外教育成功经验和引进国外智力,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向前进。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全党全社会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教育系统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培养出数以千万计能够立足本国实际、参与国际竞争的专门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战略作用。

“三个面向”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在“三个面向”理论的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世纪之交,重温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深刻认识即将到来的21世纪赋予教育的使命,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建国50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四大体系的基本构架。但是,我国教育的规模和结构远不能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解决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培养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认真学习和全面贯彻邓小平“三个面向”的理论。我国目前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总数为2亿,占世界教育规模的25%。人均教育经费60多元人民币。政府年度教育经费的投入约800亿人民币,是世界年度教育经费的2.5%。也就是说,中国是用2.5%的世界公共教育经费维持世界25%的受教育人口。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使得我国目前每年有近10%的小学毕业生、60%的初中毕业生和75%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仅1997年,全国范围内小学不能升初中,初中不能升高中,高中不能升大学的累计有970万人左右。再过几年可能每年要达到千万以上。80年代至今全国累计起来已达1亿以上。这样一个沉淀下来的庞大的教育群体对象,单靠国家有限的投入和单一的办学模式和形式是难以承受的。我国是一个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结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教育质量、教育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必须加快、加大改革的力度,并用现代教育观念和思想作指导,逐步实现教育对象、教育时间和空间、教育内容和形式和教育手段的开放,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条加快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0世纪以来,许多发达国家都把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作为本国发展教育,实现教育大众化、民主化、终身化的一种极好的教育形式和有效途径。尤其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职业岗位转换的频繁,知识更新的频率不断加快,社会文化教育需求日益多样化,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在本世纪70年代以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借鉴国外的经验,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变革的需求

重视教育,重视人才,重视学习,这是知识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说,知识经济将是一种教育型经济和学习型经济。美国总统克林顿1998年2月在美国科学年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保持美国科技优势是美国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同时应加强教育工作,“使美国的教育质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教育质量”。欧盟委员会在1997年7月发表《2000年议程》,提出“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先地位”,同年底发表《走向知识化欧洲》的报告,强调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日本政府于1996年7月通过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提出加大科技预算,强化人才培训和加强独创性基础研究等新措施,表明日本已由“技术立国”开始转向“科技创新立国”。新加坡在亚洲金融风波冲击之后,削减各方面开支,唯独把教育经费增加20%,以保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能力和重整金融风波冲击后的经济。也正是基于对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作用的充分认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马约尔早就指出:“今天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来自教育领域”。为了迎接教育领域的挑战,他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将国民生产总值的6%用作教育经费支出。发达国家不仅将教育视为“立国之本”,还重视进行在职培训,重视终身教育。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公开演讲中一再谈到“知识经济”。他说,我们迈向21世纪的知识经济,需要一种新的经济战略,而实现教育领先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他说:“终身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成功之本”。目前,知识经济最突出的现象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25年前,全世界仅有5万台电脑,而今已增加到1.4亿台,全世界因特网的使用者约7000万,预计到2001年将达约3亿。近年来,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带动下,在全球GDP中,已有2/3以上产值与信息行业有关。

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会带来教育的重大变革。美国总统国情咨文中明确指出,美国公民12岁应能上网,18岁以上能接受高等教育,成年后接受继续教育。最近,英国政府在“信息政策”中提出,在2000年成立网上工业大学,到2002年,所有小学、中学、图书馆、学院和大学全部接入全国的学习网。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发展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例如,马来西亚正在实施一项名为“多媒体超级走廊”的国家计划,以期发展信息产业和未来的开放大学,到2020年,使马来西亚40%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21世纪,世界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因特网的大量的、普及化的应用,将使信息技术进入社会每一个角落,从而改变社会的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等,全球将形成一个既高度一体化,又激烈竞争的市场,这对教育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力之间的竞争对人力资源提出更高的要求,知识的不断更新使终身教育成为人们的需求,给每个公民提供更多的、不受距离和时间限制的学习机会。

为使我国人力资源从结构到数量都能满足未来社会的需求,就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构建终身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体系,消除专门人才短缺和人口素质不高对各项事业发展的制约,切实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因此,对发展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我们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

我国的现代远距离教育是从50年代初开始的。以函授和广播电视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的远距离教育,受到了社会广大学习者的普遍欢迎,显示了效益高、适应性强的旺盛的活力。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教育形式适应了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我国基本国情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人口众多,经济比较落后,科学文化不太发达。因此,光靠传统的办学模式和形式,难以完成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重任。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对知识、人才的需求与传统教育所能提供的知识、人才存在着巨大的缺口。而现代远距离教育以其投资少、容量大、效益高、适应性强的优势,赢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它必将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进一步发挥现代远距离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现代远距离教育具有两大基本特点,那就是办学的开放性和现代性。所谓开放性,指的是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管理手段等的开放性;所谓现代性,指的是教育观念、教育技术、教育媒体、教育机制和教育系统的现代化。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广播、幻灯、投影、电视等为标志的视听媒体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增加了现代远距离教育的活力与优势。当人类社会步入信息化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传播媒体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世界教育的发展前景。现代远距离教育与其它教育形式相比较具有无可比拟的三大优势:一是可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信息高速公路是由计算机工具、应用软件、操作系统、互动电视、自动录像等现代技术构成的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光缆通讯网等有线、无线和卫星通讯相结合的立体交叉的“交通网”。这种接轨,将使课堂教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学生可以在“公路”上自由选择课程、教师、时间等。“远教不远、电大不电”的现象将从根本上消失。二是教育形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是时间支配受教育者,而是受教育者自行支配时间,受教育者摆脱了封闭式的教育空间,再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学历及学习形式、学习时间的限制。三是有利于高效率地培养人才,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我国现阶段的远距离教育远没有发挥出上述的优势。由于我国的教育长期在计划经济的体系中运转,我国的远距离教育不可避免地打上计划经济体制的烙印。虽然,四十多年来,我国的远距离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与飞速发展的现代远距离教育的水平相比,我们无论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函授教育受计划指标的严格限制,很难上规模;我国的电视教育逐步演化成全日制的专科教育模式,“远教不远,电大不电”已成为对电视大学的一种现实评价。我国的自学考试和学历文凭考试这种形式,由于政府职能部门行为愈来愈重,面临着扭曲和变形。因此,进一步发挥远距离教育的开放性、现代性、社会性、适应性、多样性、灵活性、效益性、大众性、竞争性及容量大、范围广的特点,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上,构建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开放体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

四、尽快建立、完善和发展与知识经济接轨的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开放体系

现代远距离教育正处在划时代的变革之中,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远距离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所带来的深刻变革是巨大的。显然,现代教育传播媒体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并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而创造出来的。在现代教育媒体的创造和使用过程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传播媒体与现代教育理论的结合,已经和正在引发起一场人类教育行为方式的革命。具体表现为,教育内容的载体更加多样和丰富,文字课本、幻灯片、投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电视拷贝、电脑软件等应有尽有;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教与学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自学、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等形式将根据实际需要而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在教育的形式、内容及手段方面也将发生重大变化。现代教育传播媒体对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教育的推动力也是巨大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而简单地认为现代传播媒体对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这是因为现代教育媒体是物不是人,现代教育媒体既不会自己产生,也不会自己改变自己,现代教育媒体的变革来自于人类的永不满足的需要和人类所独有的创造性。而且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也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现代教育媒体在各种各样的教育媒体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但是却不能替代其它教育媒体的作用。因此,应该把我国目前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几种形式,如传统的函授教育,现代广播电视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探讨远距离教育形式互补的综合效应,切实地把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1.根据我国国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远距离教育发展道路。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力量有限。“两基”还没有普及,有些地区教师的工资还不能按时发放。我国的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还不发达。因此,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力避大一统和各自为战两种倾向。按照教育部近期制定的“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指导原则,制定区域性的规划和方案。

2.国家和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大对发展现代远距离教育倾斜的力度,不仅要加大资金的投入,而且在政策上要给予积极的扶持;逐步放开对远距离教育招生计划的控制,并在办学规模、学分制试点和学历文凭层次的授权上给予相应的定位和定向。使现代远距离教育真正成为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

3.根据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首先要做好定位和定向,即办学层次定位以专科层次为主,适当发展本科教育;办学方向要面向中小城市和县以下的广大城乡。充分发挥电大、函授、自考三者互补成为一体的系统优势。

4.在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体系中,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自学考试教育是量大面广互为补充的三种教育形式,我国的函授教育已有相当规模,5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函授课程的设计、教材的编写、函授教学环节和函授教学的组织服务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应该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成效显著的广播电视卫星教育网络系统和电视大学,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学组织实体网络,是我国面向新世纪构建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体系可以依托的强大支柱。我国的自学考试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做到了面向全社会的开放,它是我国若干种办学形式中唯一不受计划制约的教育形式。自学考试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因此,将三者优势互补,调整优化组织,并用现代电子教育技术将三者融合起来,建立区域性的现代远距离开放教育的办学实体,即区域性的开放大学,实现教学计划、教材、教学过程和学分制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5.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现代远距离教育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成果,加快我国现代远距离教育开放体系建立、发展和完善的进程。

标签:;  ;  ;  ;  ;  

从邓小平的“三向”论看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