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共同话题,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需要渗透环保意识。地理知识有大量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环保人、自然、社会共处理念。这种生态环保观念的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在环保意识上的执行能力,甚至可以影响家庭投身到公益环保活动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
一、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现状
1.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作为很多地理教师而言,对于环保理念渗透缺乏足够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有些环保情况与个人没有直接性的关联,作为一般民众不知道其中的危害性;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环保问题,由于长时间的身在其中已经习以为常,缺乏足够的重视。在相关教学任务上也缺乏有关内容的要求,由此导致教师在教学引导上缺乏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当下很多教师的教学内容与关注点更多的集中在考试范围,对于环保这种较为模糊笼统的概念缺乏深刻性的认识。
2.缺乏紧密的生活结合。在环保教学上,更多的是照本宣科的一笔带过,缺乏与生活现实紧密的联系。导致学生在环保问题上无法体会到该问题与自己生活有何种关联。环保教学如果不能与实际生活联系,教学工作则只是空中楼阁。对于教师而言,缺乏地理知识与生活关联的关注。
3.缺乏对教学材料的充分认识。在教材运用上,教师缺乏对其资料中环保元素的充分认识,不能有效的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环保教学材料。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时间都投放在教材的讲解说明上,教师不能有效的以此为载体,导致教材资源浪费。在教材中有大量气候变化与人们生活关系的素材,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气候规律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联性说明。
4.缺乏学生环保意识的鼓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学习中会关注到部分环保问题,但是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对于学生的环保意识,缺乏鼓励或者不良思想的纠正。甚至当人们出现环保意识与有关话题的思考时,教师没有对相关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随机地进行有关话题的说明。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环保意识渗透的探索
1.充分运用教材资源。课堂教学中主要围绕教材开展,同时课堂氛围与情境也是立足于教材。需要做好材料的利用,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抽离出来,转化或者融合环保理念。要通过教材情境构建一个学习氛围,由此为依据再渗透有关的环保知识。可以设定课堂中的小话题,让学生自行的寻找课文有关内容的环保元素。甚至在课堂上可以构建环保主题的讲授,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中蕴藏着大量的知识。这种知识不仅是环境问题现象,而且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提出环保工作维护方法。教师也可以依据实际环境问题来介绍当下社会上常用的环保治理方法,让学生对环保方面的发展有基本的了解。
2.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危机意识,让环保价值与生活相关联。根据地方所存在的环境问题做举例分析,让学生充分地意识到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破坏对人们构成的伤害。必要情况下,可以引用地方的环保问题事件做说明,让学生们意识到环保问题不在天边。甚至可以用多种情境烘托与生动的表现来引发学生的直观感受,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
3.运用多样化的表现方式。在环保意识的培养上,直观具象的影像表现可以更为直观的刺激学生思考。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将书本平面知识转化为真实可感的内容。作为教师,对于环保知识要做好充分的备课,甚至在网络上有丰富的PPT等教学素材,可以通过网络多样化的素材来完善课程资源。要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可利用的信息集合起来,充分地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来提供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加深环保知识对学生的深刻印象,由此来促使学生在行为与意识层面更好地匹配环保理念。
4.注重课外活动的引导。鼓励学生多去观察生活,甚至可以对自己看到的环境问题写成调查报告,使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做更多地了解。或者让学生去观察身边的环境问题,通过图片以及简短的问题去收集信息。尤其是现在智能手机普及,拍摄照片与做信息的收集整理更为便捷。也可以多开展中学生的户外活动,让学生去接触生活,做好环保主题馆的参观。或者在植物园等地方单位了解为了环保,在植物净化措施上人们做出了哪些研究。也可以去部分环保工程中参观,很多地区将垃圾场或者其他环境破坏的区域做保护改善,甚至做成生态景观,这些都值得带领学生去观察。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家人外出游玩中去观察这些生活的细节。要让地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相连,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要更好地回归到生活中为人们服务。过去的人们生态环保观念弱,所以会疏忽环境问题。要充分的运用新生代青少年在家庭中的影响力,通过他们去感染与触动身边的成年人。
5.结合学校与社会活动开展教育工作。在环保教育上,不仅仅要在课堂上,也需要结合社会活动或者学校活动展开。例如可以与学校其他师生开展环保周或者环保月活动,开展对应的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深度的思考。或者开展相关问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表达自己、观察生活、积累经验,让环保教育更好地走入生活,与学生发生紧密的联系。甚至可以在学校内部做垃圾分类、资源废物利用以及其他环保行为的校园文化传播,让环保行为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这种逐步推进、不断完善的环保活动可以让学生的环保意识不断强化,由此发挥环保教育的实质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发挥地理教学的更大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考验其专业的实际运用与灵活转化能力,同时也考验教师知识的广博性。具体操作上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而定,要满足不同地区与不同文化的需求,让环保教育与生活化内容紧密相连,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具象可感知,由此加深环保理念的深化发展。
论文作者:罗倩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环保意识论文; 环境问题论文; 知识论文; 教材论文; 地理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