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_国家宏观调控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_国家宏观调控论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文,国家宏观调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本文针对否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观点,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以及怎样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宏观调控 间接管理 调控对象 调控内容调控手段 调控范围

(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迅速扩大,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但在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有一种思想观点必须澄清和解决。有的同志认为,不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没有区别。特别是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混同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的市场经济,主张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市场经济一样,用古典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家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来指导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观点盲目崇拜自发力量,否认国家宏观调控,提出“只要市场,不要市长”等不正确口号。如真照此办理,对市场经济放任不管,到头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不可能得到合理安排、合理利用,我国的国民经济也不可能得到迅速发展,下世纪中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也不可能得到实现,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经济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同时也要看到市场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 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什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呢?我认为主要有下面五个原因。

第一,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具有市场一般特征外,还有其特殊性。

市场经济是一种历史阶段的经济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产生以后发展到现在大约有三种市场经济形式。一是自由市场经济;二是现代市场经济;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前两种市场经济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后一种市场经济形式存在于社会主义制度之中。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市场经济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它们的共性是:①市场都是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发生联系的场所,渠道和领域,在资源配置中市场都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市场关系;②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主体,都要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都拥有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并自觉地面向市场,及时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③政府都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的具体事务,而是通过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调节和规范企业的经营活动;④都是法制经济,经济运行和企业的经济活动都按市场经济法规进行。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它除了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或特征外,还具有个性或特殊性。其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及外资独营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份长期共同发展,不同经济成份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兼顾效率与公平。通过市场机制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促进效率与提高,并运用各种手段,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③在宏观调控上,能够克服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对市场调控比较软弱的弊病。

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上的,其目标是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服务,因此从客观上就要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同时,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第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都是市场经济调节的手段,都离不开国家的干预和调控。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告诉我们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计划和市场都是市场经济调节的手段,都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而且,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

市场对资源配置具有灵活而有效的指导作用,特别是对各种经济信号的反映比较灵敏,能够通过价格供求关系的变化,鞭策企业自主地作出经营决策,规定资源的流向和数额,把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较好的部门和企业中去。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市场有事后性、不确定性和短期性等方面的弱点。它是以各种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作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不能自动的反映社会需求的长期变动趋势,不能自动的实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有效结合,容易产生某种程度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因此,只靠市场作用调节市场经济运行,就难以经常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有些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如周期长的重大工程建设、基础设施、高科技项目、人口控制、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等都是市场经济所不及的。这些都不能交给市场那支“看不见的手”自发起作用,需要有“看得见的手”即国家、政府的调节和干预。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形式,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上的产物,市场不置于国家宏观调控下,同日益社会化的市场经济是不相适应的。当代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根据各自的国情,程度不同地强化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干预、调节和控制,以期弥补市场自身的弱点,克服其对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我们的市场经济也是社会大生产基础上的商品经济,因此,也需要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第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和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提供了前提。

前面讲了建立在一切社会化大生产基础的市场经济都需要国家干预和调控,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把有机联系的国民经济整体分割成许多利益彼此对立部分,因此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就不可能完全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实现了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国家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就结成了一个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统一整体。因此,就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所以,代表全体人民利益的,掌握社会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就可以根据社会生产和人民的需要,运用价值规律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把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资源合理地分配到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和各企业中去,组织和调节社会生产,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和拥有自主权的独立实体,要增强企业活力,搞好微观经济,但同时也要加强宏观调控。

国民经济作为一个系统是由许多要素相互交织组成的,各要素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依赖于系统整体。如果,每一组成要素没有一定活力和独立性,各组成要素就失去了自己的特性,系统整体也将缺乏生命力。另一方面,如果没有系统整体的协调,各组成要素的独立活动也难以进行。所以,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向前发展,就必须同时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使构成国民经济基本单位的每一个细胞——社会主义企业都充满活力;二是要使千千万万个经济细胞凝聚为一个互相衔接,互相协调的国民经济整体。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提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为了搞活微观经济,增强企业活力,国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激发了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使企业蕴含的内在潜力和巨大能量不断释放出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增加了国家宏观管理的难度,加重了宏观管理的任务。为了把若干分散决策的企业的经济活动,引导到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的轨道,为了把追求不同具体目标的企业的积极性,吸引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上来,把企业的活力融汇为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保证整个社会主义经济相对平衡和协调发展,国家就必须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

第五,近几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加快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活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都起着强而有力的推动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很多方面不完善,国民经济前进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特别是现在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尚不发达,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经济结构不合理,物价上涨幅度过大,经济效益不高等难题都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解决我国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这些矛盾和难题,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除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外,也必须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句话,在现代化大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规模大、联系紧密广泛,产需供求关系复杂而瞬息万变,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要做到产业结构合理,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平衡,使整个社会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就必须做到,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建立和完善国家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强国家对市场活动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以弥补市场的弱点和不足。

(三)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但是,并不是把过去那一套宏观调控办法全盘搬出来。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发展的总要求,深化宏观调控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间接管理的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以市场为中介,通过市场机制对企业实行的管理。建立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要从有利于保持社会主义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促进科技进步和优化产业结构的预期目标出发,在宏观调控对象、内容、范围、手段等方面要实现一系列转变,进行一系列改革。

在调控对象上,要从实物形态管理为主转向价值形态管理为主,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具体要做到财政收支、信贷收支、外汇收支的各自平衡和相互间的综合平衡。其核心是控制货币的供应量及其货币的投向。在调控内容上,要从指标管理为主转向政策指导为主。通过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分配政策等,进行社会供给和需求的管理。在调控手段上,要从以行政手段为主转向以经济手段为主,同时运用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经济手段方面,主要是通过运用税率、利率、汇率等经济参数来影响价格变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引导企业进行经营决策。在调控范围上,要从主要以管理全民所有制经济活动为主,转变为对全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为了实现经济全社会总量平衡和重大结构的调整,国家既要对全民所有制经济活动进行指导和调节,又要对其他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调节。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十分重视经济预测、信息和咨询工作,要建立各种经济信息、市场信息的开发、收集、研究、利用和发布;要健全经济监督和预测制度等。

当然,强调国家对经济间接的管理,并不是不要必要的直接管理。国家管理必要的资金、物质和外汇,进行长期投资和重点建设,同样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宏观调控。不过,应把直接管理限制在适应的范围内,并改进管理方式。

还有,我国地域广,各地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又不平衡,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有必要按照事权、财权、决策权和管理权明确分工,建立和健全中央和省两级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央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民经济部门和重点项目;确定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重点;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全国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组织全国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协调重大比例关系等。省级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贯彻中央统一的计划、方针、政策和措施,组织设施全国计划和本地区相关的任务;在全国计划和政策指导下,制定和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组织本地区的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等。总之,在宏观调控中中央要考虑和协调地方的利益,地方也要考虑全局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标签:;  ;  ;  ;  ;  ;  ;  ;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_国家宏观调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