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论文_刘长军

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论文_刘长军

刘长军(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132400)

【摘要】目的 介绍血府逐瘀汤治疗属气滞血瘀之外伤后头痛、胸痹、鼓胀,瘾疹的病例。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治疗应用 外伤后头痛 胸痹 鼓胀 瘾疹医案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0-0251-01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医学家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所致诸证,由桃红四物汤合四逆散加桔梗、牛膝而成。笔者常用血府逐瘀汤治疗,外伤后头痛、胸痹、鼓胀,瘾疹等属于气滞血瘀之疾病,疗效较好,例举如下:

1、外伤后头痛

患者李某,男,58岁,2004年8月24日就诊。自诉:平素身体一直健壮,干起活来如年轻人,于半年前在劳动中不慎被车箱板砸伤头部,当时自觉头痛、头晕,并即时行头部CT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而后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迁延不愈,以左太阳穴至巅顶部位疼痛明显,痛处固定不移,此处恰是被砸部位,痛时如锥如刺,服用多种西药,头痛经久不愈。来诊时见舌有瘀斑,脉细涩。中医诊断:头痛,瘀血证。治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20、生地20、桃仁15、红花15、赤芍20、枳壳20、桔梗10、柴胡15、川芎20、牛膝20、白芷20、藁本20、甘草10,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上药5剂后症状缓解,续服10剂而愈。

按:该患有明显头部外伤史,伤及头部,局部脉络受损,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头痛经久不愈;久痛入络,血瘀络痹,故痛处固定不移,如锥如刺,舌有瘀斑,脉细涩为瘀血内停之象。方中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行气,气行则血行,桔梗载药上行,牛膝通利血脉,白芷、藁本止痛,诸药合用,血活气行,脉络通畅,故诸症自愈。

2、胸痹

患者于某,女,62岁,2005年9月15日就诊。自诉:间断左胸膺部刺痛、气短一年余。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经过住院治疗,扩冠、改善心脏供血,病情无明显好转,而后出院要求服用中药治疗。症状:间断左胸膺部刺痛,每次持续约2-3分钟,休息和服用速效救心丸可缓解,痛有定处,伴有胸闷、气短、乏力、四肢倦怠,每因情绪变化而发作频繁,日久不愈,舌质紫暗,舌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胸痹,证属瘀血痹闭,治以活血化瘀、通脉止痛,方选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当归20、生地20、桃仁15、红花15、赤芍20、枳壳20、桔梗15、柴胡15、川芎20、牛膝15、党参20、黄芪20、五灵脂20、蒲黄20(包煎)、甘草10,水煎服,每日一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嘱其忌油腻、辛辣之品,且要调畅情志,服药10剂后复诊,左胸膺部疼痛明显减轻,偶有发作,每次持续1分钟左右,效不更方,上方继续服10剂,诸症皆愈。

按:胸痹病因繁多,可有寒凝、热结、痰阻、气滞、气虚等因素,皆可致血脉郁滞而为瘀血。本例是典型瘀血证候,血瘀停着不散血脉不通,故作疼痛如针刺,而痛处固定不移。故《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夫脉者、血之府也……涩则心痛”。情志不畅则肝气上逆,气与瘀交阻,闭塞心脉故卒然剧痛,舌紫暗、脉细涩,均为瘀血之侯,故以血府逐瘀汤变化治之。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灵脂、蒲黄、赤芍活血祛瘀而通血脉,柴胡、桔梗与枳壳、牛膝同伍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开胸通阳,行气而助活血。生地一味《本草求真》认为有“凉血消瘀”之功,且又能养阴而滋血燥。该患略有气虚之候,故加党参、黄芪。诸药共成祛瘀通脉、行气止痛、使心脉畅通、其疾自愈。

3、鼓胀

患者刘某,女,49岁,因反复腹胀、乏力、纳呆2年余,曾在我院明确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肝硬化腹水),并先后2次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病情好转后出院。近一周因劳累过度患者病情加重,自觉腹胀症状明显,纳差,每日只可进少量流食,双下肢明显浮肿,于2006年8月20日就诊,要求采用中药治疗。症见: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面色暗黑、头颈及胸部可见赤缕,大便色黑,舌紫暗边缘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鼓胀,证属肝脾血瘀,治拟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化裁。当归20、生地20、桃仁15、红花15、赤芍20、桔梗15、枳壳20、柴胡15、川芎15、牛膝20、大腹皮30、猪苓20、泽泻20、翠衣30、穿山甲15、牡蛎20、青皮10、甘草10,水煎服,每日一剂。服用10剂后症状明显减轻,经B超检查腹水量减少,续服25剂,再查腹部B超腹水消失。纳食较前增加,身体有力,病情基本痊愈。

按:本病属于鼓胀实证,因肝脾血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隧道不通,致水气内聚而腹大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瘀热不从下泄,病邪日深、肝肾同病,则面色暗黑,瘀血阻滞孙络则头颈及胸部可见赤缕,血伤阴络而外溢,则大便色黑,舌紫暗边有瘀斑,脉细涩乃属血瘀之证。方中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牛膝、川芎、生地凉血化瘀,穿山甲、牡蛎软坚破瘀,泽泻、青皮、枳壳、大腹皮、猪苓、翠衣健脾行气利水,全方起到活血化瘀以通络、行气消坚以利水之效。方药与证相合,故使顽疾速愈。

4、瘾疹

患者,黄某,男,53岁,于2006年10月20日就诊。自诉:平素体弱,皮肤反复出现红赤色疹块,已有10余年,痒而不痛,时隐时现,多由劳累诱发。患者自觉体倦乏力,面色少华,心悸气短,已服用过多种西药治疗,但疗效不显,故要求服用中药治疗。来诊时见舌质青紫,苔薄白,脉细涩。中医诊断:瘾疹,证属气虚血瘀。治以补气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20、生地20、桃仁15、红花15、赤芍20、枳壳20、桔梗10、柴胡15、川芎20、牛膝15、人参10、白术15、黄芪20、防风15、蝉蜕15、荆芥15、白蒺藜15、甘草10,水煎服,每日一剂。服上药10剂后症状缓解,续服15剂。经随访,1年内未再复发。

按:本病属于瘾疹气虚血瘀候,气虚则卫外不固,气虚生血帅血无力,可以导致血虚血瘀,血虚则风从内生,故发风疹而缠绵不愈。体倦乏力,面色无华,心悸气短,皆由气血两虚失其所养所致。舌质青紫,脉细涩,乃属血瘀之征。方中当归、生地、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活血化瘀。其用药依据《妇人大全良方》所述:“医风先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人参、白术、黄芪,益气健脾实卫,以滋气血生化之源,防风、蝉蜕、荆芥、白蒺藜祛风,共奏补气养血化瘀祛风之功,用药得当,痼疾自然而愈。

血府逐瘀汤在临床治疗方面应用相当广泛,不同疾病,只要有血瘀表现均可选用,抓住病因病机,达到异病同治之效。

参考文献

[1] 素问·脉要精微论[M]

[2] 本草求真[M]

[3] 妇人大全良方[M]

论文作者:刘长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9

标签:;  ;  ;  ;  ;  ;  ;  ;  

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举隅论文_刘长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