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任性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在很多的父母都反映孩子的性格不好——任性、爱发脾气,在外面又很胆小,这是怎么回事呢?对于“任性”的孩子,成人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任性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
在商场里,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于是会要求你:
爸爸,我要这个!
家里已经有一个了。
不一样的。
差不多。
不,我就要。
下次再买吧!
……
接着,不等你再多说,他就会倒地大哭,而且的确是非常伤心!于是,你实在没办法,只能买了那个玩具。
任性的孩子就是这么倔强,只要是他想要的,就一定会用他能想得出来的办法来让你屈服,让你最终满足他。因为若干次的“奋斗经验”已使孩子确信:你最终会答应的!而且,任性是极具渗透力的,会蔓延到孩子的各个行为中去:吃饭、睡觉、看电视、玩耍,一旦愿望实现遇到阻力,孩子就会拿出“任性”的本领。不信你可以仔细观察身边或周围那些“任性”的孩子。
“任性”的实质是“自我中心”,孩子当时的行动原则只有一个,就是“我想要……”或“我不想要……”,不管实际情况怎样,不论当时的场合是什么,孩子是不会用“我应该……”、“我可以……”或者“我不应该……”、“我不可以……”来思考的,是不会考虑到父母、同伴或其他人的愿望的。甚至即使到了“成人”的年龄,也会被“任性”的行为方式限制,只知道要求别人,而不知道自己想办法;只知道因为不能满足需要而发脾气,却不会动脑筋进行合理的思考。所以对于任性的孩子,做父母的不要总想着“孩子大了,会好的”,而是要积极地帮助孩子走出“自我中心”的阶段,逐步改掉“任性”。父母不妨进行以下的尝试——
一、找出“任性”的对象
孩子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其实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他会敏感地觉察他人对待他的态度,“任性”也是一样,你可以仔细观察:孩子不是对所有的人都使出同样的招数。他会挑三拣四,当他觉得这个人肯定能用“任性”对付的时候,他就开始大胆行动了,而且以后只要这个人在场,他都会肆无忌惮,因为有人会帮助他“得逞”!
我的小侄子4岁的时候,跟我出去玩,我会事先声明:你必须用你的脚走路!于是他毫无困难地“长途跋涉”而不会缠着让我“抱”,倒是我有时觉得他已经尽了力,奖赏性地抱他一会儿;但这小家伙,跟着他奶奶出去可不一样,他才不管奶奶的体力,故意往地上一坐,然后叫奶奶抱,好像以前他跟着我走路的能力就此丧失了!
所以,做父母的,要想改善孩子的任性,首先要找准他“任性”的对象,方法很简单:采用隔离法。只要回忆一下,孩子最喜欢向谁提要求,谁最容易答应;也可以统计一下,有谁在场的时候,孩子最爱“任性”;或者干脆做一个模拟实验,当全家人在场的时候,孩子提了一个要求,或者你向孩子提一个也很难答应的要求,比如:把玩具收好,然后就观察全家人的表现吧。看谁第一个去帮孩子,第一个去劝孩子,第一个开始责怪你。
找出这个“谁”,对于解决孩子“任性”的问题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下面的方法能不能行得通。
二、统一规则,协同作战
明确孩子“任性”的对象,至少是“最任性”的对象。如果是家里老人,做父母的就要先耐心来做通他们的工作。
所谓“隔代亲”,奶奶爷爷宠爱孙子孙女是很普遍的,尤其现在孩子少了,老人多了。所以先要理解老人的心思,才好做工作。
首先,祖辈心疼孙辈,是他们心疼父母辈的表现,生怕孙儿有个什么不好,会给他们父母添麻烦或者令父母不放心。
其次,祖辈们一旦有了孙辈,带起了孙辈,往往就没有了自己的业余爱好,整日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小孙儿的身上,当然简直要比心肝还宝贝!
最后,俗话说“返老还童”,其实老年人的很多行为表现就似儿童,也会有限“任性”的表现。如果你硬说:你不该这么宠孩子,他们会很生气:你懂什么,你还不是我带的。最后,更会将孙儿看得紧紧的,好像怕你抢走。
因此,做父母的,最好能够:
1.到了入托的年龄,就让孩子进入集体生活;
2.鼓励老人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参加集体性文体活动,如:晨练、参加老年人俱乐部等等;
3.诚恳地与老人交流,问他们:你们小时候是否任性,如果是你们提出了孙儿一样的要求,会被答应吗;让老人自己明白,任性的孩子会遭遇更多的不如意,因为除了家里的爷爷奶奶,不会有人这样迁就他们,而孩子在“任性”中,除了练大了脾气,什么也学不到。
如果这个“任性的对象”就是你们自己,那么若是不想日后在朋友家中,因为不能满足孩子,而任孩子满地打滚或做出其他让你们难堪的事,就得赶快下决心改变一下孩子的习性了。为了孩子好,是家人统一的出发点,所以当对“任性”有了一致看法与决定后,就进行下一个步骤的实践。
三、“冷处理”与“热加工”
所谓“冷处理”,就是当孩子大发脾发,运用“任性”时,就当作没看到,不去理睬他,既不训他,也不劝他。因为这个时候,他已听不进任何的道理,只看着谁来帮他,等着你们去满足他。如果你实在受不了孩子的哭,尤其最受不了孩子“自我折磨”(如:哭喊、躺在冰冷的地上、故意打自己等),最好离开现场,或者把孩子放在一个较安全的地方,任他去宣泄。
其实,“任性”是件很费劲的事,哭、喊、叫、跳都是会累的,尤其孩子的这些行为本来是要让家人看的,让你们心疼或“害怕”,然后答应他的要求。如果没有人看了,他也不会奋力“表演”,而且尤其是看到你们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他就会慢慢丢掉这些招数的,谁愿意死抱着没用的“铁疙瘩”走路呢?吃力不讨好!
但使父母为难的可能是,孩子在外面“任性”时,应该怎样处理?比如:在商场,人又多,不管他一走了之,丢了怎么办?看一个母亲是怎样做的:
——我的女儿非常喜欢坐“投币电动车”,但我每次只给她一块钱,只准坐一次。有一次,她坐完后,看到别的孩子能坐第二次,于是开始要求我:妈妈,再给我坐一次吧,坐完我就走!我心软了,又给了她一个硬币,可没想到她坐完后,还要再坐。这下我想刚才真不应该这么容易答应她,于是说:你不是说过,坐完这一次就好了吗?可能“撒娇”和“耍赖”本是孩子的武器吧,于是她开始哼哼唧唧,做出要哭的样子,但我这次下了决心:你不走算了,我走了!我快速离开,走到一个拐口处,停下开始偷偷观察孩子:她左右看着,刚开始并不着急,可不到一会,她发现我始终没有出现,于是慌慌张张跳下电动车,朝我走的方向追来,快到拐口时,我就又开始往前走,我知道她会看到我。只一会,她喊着:“妈妈,等我一下!”追过来,拉住我的手,好像根本不再有“电动车”的事!
所以,最好平时在家里就让孩子没有“任性”的机会,在公众场合,你可以向那位母亲学学,或者干脆拖着孩子先走,但不要说话,等到了你认为安全的地方,再“冷处理”。但关键是,做父母、长辈的要有信心:孩子毕竟需要我,所以他怕我不理他!
“热加工”则是孩子闹够了,又小心翼翼地来找你,或用探询的眼光看你的时候,你所要做的:
1.告诉我,你不喜欢他这样吵闹;
2.吵闹是没有用的,越吵越不会得到满足;
3.这样做才是合理的,才可能得到满足,比如,用请求的方式:“爸爸,你可不可以给我买个汽车?”“妈妈,我不吃青菜可以吗?”
4.不是所有的要求都可能满足,要合理。比如:青菜是应该吃的,如果妈妈答应你可以不吃,就好像孙悟空答应不打妖怪一样。
“热加工”就是给孩子讲道理,最好事先给孩子“约法三章”,让孩子学会用积极合理的办法去寻求愿望的满足,并学会体谅他人与分清场合。如果在家里,孩子听话的时候,一定要主动去关注孩子,这样的“热加工”分明是告诉孩子:这才是对的!
孩子的“任性”来自成人的“纵容”,“纵容”使得孩子心里只有自己,唯一的行动准则就是“我想……”,从来不去或很少去考虑他人的情感体验、他人的实际情况,不如意时就用发脾气来“威胁”大人;“纵容”使生活变得太容易,在家的范围里,不会有任何危机与“不答应”,而外面的世界难道也是如此?所以孩子在家称王称霸,在家以外的环境中却胆小如鼠,没有足够的应对能力。可见,要想改变孩子,成人要首先改变自己,要善于用合理的方法来引导、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不成为一个只会哭闹而不会想、不会做、不敢做的没有生存竞争力的懦弱者!
图/胡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