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路径①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张恩泽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京津冀地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发现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大,北京辐射作用有限,导致北京产业较难实现区域转移等困境。津冀科技创新环境、创新合作平台建设有待完善。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应积极实施区域经济的包容式发展战略;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集群;以政策等衔接为保障,利益纽带为核心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新局面。
关键词: 创新生态系统 创新共同体 实施路径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东部核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强化协同创新支撑、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整合区域创新资源,更为关键的是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近年来,京津冀地区在产业、交通、生态环保等方面协同发展的步伐逐步加快。但京津冀区域内极化效应强于扩散效应,三省市间的差距始终存在[1]。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拥有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而如何更好地在京津冀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以产业分工合作理论及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构建情况为基础,探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发展现状,并深入研究天津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对策。
现代木结构应用于乡镇民居建设,既有利于我国乡镇人居环境的改善及建筑风貌的提升,又有利于中国现代木结构的发展。现代木结构应运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从中国传统木构民居中汲取营养,充分挖掘地域特征及乡土文化,同时还要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审美标准。
1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现状
1.1 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现状
京津冀地区不同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活跃度差异较大[2],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3],培育了以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服务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了以轨道交通、海工装备、环保设备、能源装备为主导的高端装备产业群,构建了以大飞机、直升机、无人机、火箭、卫星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群,涌现了一批自主创新领军企业[4]。此外,三地间产业对接协作模式日益成熟,一方面以“总部—生产基地”模式推动产业升级转移,如威克多制衣公司由大兴迁至衡水,北京保留总部、服装设计中心及销售中心等;另一方面,是跨区域布局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如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在廊坊建设无人机产业化项目,将建成国内领先的无人机产业基地和空气动力科技创新基地。
2.激发兴趣,进行学习心理过渡。一是关爱学生,古语说:“亲其师,信其道。”培养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总结的学习习惯。同时讲课时要深入浅出,使教与学始终处于和谐民主的气氛之中,同时多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事例,诱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利用课内开展一些活泼有趣的数学游戏,如抢答竞赛等、数学知识接龙。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科技园区与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现状
科技园区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载体。中关村企业在津冀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超过6100家,津冀地区与北京中关村共建了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张北云计算产业园等11个协同创新共同体[5]。与此同时,京津冀三地于2018年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合作协议(2018-2020年)》,京津冀三地探索共建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此外,京津冀高校院所、创新联盟等主体跨区域组建了北京大学(天津滨海)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等一批产业技术研究院,形成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平台。
1.3 技术市场与企业合作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现状
京津冀三地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共建、托管、设立分站等形式,推动京津冀技术市场互联互通。科技部与北京、天津、河北采取“1+3”模式,共同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京津冀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支持三省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京津冀开发区创新发展联盟与工商银行、北京亦庄国投共同设立1000亿元的“京津冀开发区产业发展基金”等。截至2019年4月,北京市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建立分支机构共计75119家,其中设立分公司数量为55784家(天津为13151家,河北为42633家),设立子公司数量为19335家(天津为11985家,河北为7350家)。
图1 2010—2018年京津冀地区总GDP全国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2 京津冀创新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要发挥创新的关键引领和支撑作用,以“科技、制度、政策”创新为路径,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最高分为5分的标准下,G省Z地区公立医院医护工作者职业认同水平较高(M=3.701 3)。其中职业期望、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观维度得分较高,其次是职业认识、职业情感维度,而职业意志维度得分相对较低,说明医护工作者可能出现职业倦怠,有离职意向。调查对象职业期望维度得分最高,说明医护工作者普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优秀的医护人员,希望在职业活动中取得一定成就。
2.1 北京辐射作用有限
地区总体技术市场规模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发展缓慢。中关村每年流向“珠三角”的技术成果就超过津冀之和的1.5倍,只有3%的技术成果流向津冀两地。天津与河北从地缘优势和自身产业水平上看,都理应成为北京科技成果转化的首选之地。例如,天津拥有着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资源,拥有第二产业的基地,滨海新区拥有高新技术发展基础。由于缺乏国家级战略性标志性平台,难以对接国家资源和承接京津资源;同时便利服务和产业配套不够完善,很多良好的创新成果不能切实转化为经济效益,相比深圳运营管理重效率、重实效的营商环境,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图2 2009—2018年京津冀三地人均GDP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图3 2010—2017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成交总额全国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图4 2010—2017年京津冀内三地技术市场成交额百分比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2.2 津冀科技创新环境有待提高
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进程明显加快,区域经济格局将发生新的变化。京津冀三地只有积极主动融入到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从产业价值链和区域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发挥三地的知识、技术、人才、土地和资本等要素资源集聚的优势,专注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津冀要加强与北京合作,以京津、京雄城际高铁为依托,扩大和深化京津雄同城效应,主动承接北京的部分产业扩散和功能转移;另一方面,京津要加强和河北合作,把一般制造业、部分生产性服务业、部分陆路物流等产业北靠和南移[8]。将河北作为京津的重要集聚来源和扩散目标,通过京津冀联合实现和北京的协调与融合,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京津冀三省市GDP之和占全国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15年GDP占比10.11%下降到2018年GDP占比9.46%,如图1所示。这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目标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相比其他地区缓慢。同时,三省市的人均GDP差距逐渐拉大,如图2所示。按常住人口计算,2018年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7772元,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4万元,天津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0574.6154元。尤其河北省与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有较大差距,北京的辐射作用目前十分有限,难以使京津周边地区普遍受益。
北京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众多开发区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制药产业,具有极大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河北省仍处于第二产业主导的发展阶段,产业依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资源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而天津产业链条不够完善:在航空航天、汽车等产业仅是生产组装,产业附加值较低,远没有形成技术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链条。同时,除了航空航天、钢铁等产业外,其他大中型企业进入较少,中小企业发展缓慢,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得到较好地发挥。
2.3 津冀与北京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大
例如,天津借滨海中关村建设,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通讯设备、计算机制造、钢铁制造医药制造等产业链中拥有研发和生产的重要地位。但与北京相比,天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在物流业、金融业、信息咨询业、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还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典型表现之一为天津的金融总量和金融控制能力与北京相比差距较大[8]。一是受地域局限,金融总量和规模较低,聚集能力不足;二是京津处于同一区域,一直存在资源竞争及北京对天津的单向吸附。现代服务业的生产地与市场难以分离,服务对象和销售市场大都生产地周边地区,其直接制约了创新合作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本研究中,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结果显示,实验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的时间、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情绪评分、心功能等级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情绪评分、心功能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
2.4 优势创新合作平台少
京津冀创新合作的园区载体数量虽多,但真正具有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的平台很少。一是大部分园区缺乏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及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尚处于企业空间集中阶段,入园项目类型庞杂,相互之间缺乏关联,难以形成集群;二是创新合作平台短时期内难以同步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相关服务。
2014—2017年间,京津冀地区专利授权量逐年稳步上升,全国占比持续上升,2018年出现下降,如图6所示。2018年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94035件、230070件,全国占比分别为9.50%、9.85%。在科技创新源头分布上,京津冀三地间差距较大且津冀与北京的差距逐年拉大,如图7所示。
图5 2010—2017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成交额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8》。
图6 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全国占比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3 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的主要路径建议
京津冀地区人才资源密集、创新要素富集,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三地科技创新能力呈现梯度差异,协同创新和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是该地区乃至我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北京一枝独秀的不平衡格局尚未真正打破。
3.1 融入区域合作,实施区域经济的包容式发展战略
2017年,京津冀地区技术市场总成交额共计5127.25亿元,占全国的38.19%,2010—2017年间,技术市场成交额全国占比逐年减小,如图3所示。2018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成交额分别是123496元、54680元、51894元,如图4、图5所示。京津两地、京冀两地间技术市场成交额差距逐年减少且河北与天津、北京相比,差距依旧明显。
在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区域竞争和区域博弈左右着共同体的构建进程,区域竞争客观存在,不可消除,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要以区域合作包容区域竞争,通过区域合作的向心力抵消区域竞争的离心力[6]。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应倡导包容式发展战略。一方面,推动错位发展向互补发展的转变,在产业选择和城市功能上不是被动的“躲避”而是主动的“补充”;另一方面,推动首都圈京津冀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协调发展。北京的首都圈建设是“由内而外”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津冀则可以通过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增加外部动力。
3.2 优化产业布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产业集群
把协同创新作为通武廊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的突破口,从区域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协同创新服务升级、区域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创新创业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入手,推动三地逐步实现协同创新常态化、创新资源配置市场化、创新产业适配化及区域创新效能最优化,以此开创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合作示范区,集聚高级创新要素和高端科技产业,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创新空间,为三地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
图7 2014—2018年京津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
数据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
一是加快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将京津冀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研发转化+高端制造+高端服务”分工合作的世界级产业集群;二是推进产业转移对接,加强三地规划衔接;三是建立协同创新的新型组织模式。设立服务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常设性、功能性组织机构;四是完善区域科技金融产业体系,构建高效协同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股权投资链,为实现与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充足“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往年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冠军的基金今年业绩惨败,其中,2017年的股基冠军易方达消费行业当年度收益率为64.97%,相比之下,其今年业绩不尽如人意,截至12月26日,今年已亏损23.90%。还有2016年的股基冠军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其当年度的收益为17.96%,今年也亏了19.17%。
3.3 以政策等衔接为保障,利益纽带为核心动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新局面
要实现京津冀三地协同创新相关的政策、平台、信息的衔接,为创新共同体建设铺路。政府、企业、事业、社会、个人在协同创新发展上有独特作用,要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一是要政府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跨省市权威性协调机构;二是强化企业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主体的参与,发挥各自优势,充分利用科技创新资源。利益纽带是加速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核心动力。在确立三地发展目标以及利益分配格局,并对三地在协同创新中的冲突进行整体协调建立利益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三地在创新项目合作中投入的人才、技术、土地、资本等要素进行价值评估,根据要素贡献大小确定项目收益的分配比例,并通过税收分成的形式实现三地对成果的共享。
参考文献
[1]孙久文.京津冀协同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EB/OL].中国智库网,2019-08-02.
[2]龚轶,王峥.以协同创新引领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8,40(12).
[3]温科,张贵.产业创新行为对产业空间关联的作用——基于京津冀规模以上工业数据比较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5).
[4]薄文广,刘阳,李佳宇.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9(3).
[5]张贵.创新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竭动力[N].天津日报,2019-03-04.
[6]纪良纲.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N].河北日报,2019-02-20.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11(b)-191-04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22.191
①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路径研究”(批准号18ZDA0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创新生态系统论文; 创新共同体论文; 实施路径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