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云锡通达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省个旧市 661000
本人从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管理工作多年,通过参与多项工程的路面施工管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谈些体会。
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阶段,原材料的质量检查是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在本阶段质量控制要点:
(1)必须按照设计技术指标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对选定的石料、矿粉、沥青进行试验检测,对于不合格的原材料坚决不允许使用。同时,对石料、矿粉的选定还须考虑到采石场的供应量,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具有大规模、机械化施工的特点,日生产量大,不能因为原材料的供应不足而影响施工日进度,并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在此基础上进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工作。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必须进行同步验证,需要强调的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一经确认便不得随意更改,应严格按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确定的石料、油石比、级配生产施工。
2 基层表面清理与检查
(1)基层清理 施工前清扫路面基层表面,要求达到干燥、清洁、无松散石料。对局部被水泥等杂物污染并冲刷不掉的路面污染物应用人工将其凿除。
(2)检查路面基层的高程和平整度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路面基层的纵断高程和平整度若不符合要求应制订处理方案,报批后处理。
(3)沥青下承层的质量检验 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对下承层的外观与内在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局部缺陷(如严重离析、开裂等),应按规定修复补救,并将缺陷及修复情况整理存档备案。
3 人员组织
成立项目经理部,严密组织,加强管理,保证质量,每道工序、每个施工环节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在此强调,在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施工经验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一贯注重施工和管理人员技能及经验的积累,在施工过程中决不随意调换施工骨干人员,以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连续性与质量的可靠性。
4 铺筑试验路段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之前,应当用正常施工所需配置的全部施工机械设备,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在严密的监督和质量控制下铺筑试验路段,试铺长度通常宜为100~200m,宜选在正线上铺筑,并通过试拌、试铺确定以下事项:
(1)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和组合方式是否匹配。
(2)通过试拌确定拌和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3)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洒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确定松铺系数等。
(4)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5)建立用钻孔法和核子密度仪无破损检测路面密度的对比关系。确定压实度的标准检测方法。
(6)检测试验段的渗水系数。
(7)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明确试验结论,报监理审批后作为正式开工的依据。
5 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5.1 沥青混合料拌制
(1)生产流程
(2)各环节控制
① 拌和温度:以常用的70#石油沥青为例,热拌沥青混合料拌和时,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55℃~165℃之间,矿料的加热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10~30℃,混合料出厂温度以145~165℃为宜。
② 拌和料不得使用回收粉尘,粉尘必须排放出去。用于生产沥青混凝土的矿粉必须存放于拌和机石粉灌中,保持干燥,呈自由流动状态。
③ 工地试验室每天对拌和物性能、集料级配和沥青用量按规范规定的频率进行抽样检验,拌和料各项性能指标必须与试铺合格产品相符。
④ 拌和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严禁不合格的产品出场。
⑤ 多雨潮湿季节施工,所需集料(尤其是石屑)应堆放在储料仓并确保干燥,当细集料需要量少又受雨潮湿使冷料仓供料困难时,尽量不按排施工。
5.2 沥青混合料动输
混合料宜采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车的数量,根据生产能力、车速、运距等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配置,并留有适量富余的备用。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
(1)为了确保摊铺温度,沥青混合料的运输车辆必须用毡布覆盖,保温、防雨、并防止漏料造成污染。
(2)运输车装料前必须将车箱清理干净,车箱底板及周壁要涂一薄层油水混合液(柴油:水‹1:3›),防止沥青粘结。
(3)拌和机向运料车卸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以减少离析现象。
(4)自卸车车箱后挡板卡扣必须保持清洁,易于卡紧、开启,以防车辆在运输途中漏料,造成材料浪费和路面污染。
(5)倒车卸料时,要避免汽车撞击摊铺机,指定专人指挥车辆,在摊铺机前10~30㎝处停车,卸料过程中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6)沥青混合料运到现场的温度不得低于145℃。已经结团或受雨淋的混合料不得摊铺。
(7)运输车在返回途中,料斗要落下,以免发生事故和余料漏污染路面。
(8)料车中残余混合料运离摊铺现场,在指定地点集中清除,当天施工产生的废料当天运出工地。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
(1)施工段采用摊铺机整幅摊铺。加宽段采用摊铺机梯队作业,其纵向接缝,应在前部已摊铺混合料部分留下10~20㎝宽暂不碾压,作为后面摊铺的高程基准面,并有30~60mm左右宽度的搭接,以热接缝形式在最后做跨接缝碾压以消除缝迹。上下层纵缝应错开20㎝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为确保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厚度达到设计要求,上面层摊铺采用走雪橇方式控制摊铺层厚度和平整度,摊铺机安装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
(3)为减少施工横缝,应保证每层每天至少摊铺1.5km。
(4)摊铺过程中,摊铺机以试铺确定的摊铺速度、振动、振捣频率匀速前进,严禁中途变速或停顿。
(5)每天开始摊铺前0.5~1h,熨平板必须预热,预热温度不得低于100℃。
(6)机械摊铺过程中,不得用人工反复修整。但在下列情况下,可用人工局部找补、更换混合料或人工摊铺。
① 横断面不符合要求或摊铺带边缘局部缺料;
② 构造物接头部位缺料。人工修整必须在现场主管人员专门指导下进行,认真调整,局部换料,仔细修补,同已铺混合料接顺,不留明显印迹和差异。如遇摊铺机本身原因导致严重缺陷,应立即停止摊铺。人工修整时,不允许站在热混合料上操作。
(7)摊铺好的沥青混合料在未经压实前,施工人员不得踩踏。
(8)摊铺遇雨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在雨后清除未压实成型的混合料。
5.4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及成型
(1)沥青混合料压实以试铺段确定的碾压组合和速度,紧接摊铺后进行,分为初压、复压、终压三个阶段进行,一般高等级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采用钢轮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联合作业完成压实作业。
(2)碾压分段进行,分段长度控制在60~80m,即一段初压,一段复压,一段终压,段与段之间应设标志,并指定专人负责移动,便于司机辨认。
(3)初压采用2台双轮轻型钢轮压路机(≤8t)在混合料摊铺后进行稳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2~3km/h。
(4)复压采用3台重型轮胎压路机碾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二遍,碾压速度3~4.5km/h。
(5)终压采用1台轻型双钢轮压路机和1台重型双钢轮压路机静压。每台压路机至少碾压一遍,碾压速度3~6km/h。
(6)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急刹车。
(7)压路机加水时,应行驶到已复压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边缘停放,加水后应就地来回碾压平整后再离开原位。
(8)相邻碾压应重叠1/3~1/2轮宽,压路机转向角度不得大于35°。
(9)初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不得产生推移、开裂现象;复压后的沥青混凝土面层表面要求无明显轮迹;终压后要求表面平整,光洁,颜色均匀一致,无明显轮迹。
(10)对压路机无法压实的边缘及构造物接头处应采用小型压路机或振动夯压实。
(11)施工过程中禁止对路缘石及硬化土路肩造成污染,胶轮压路机碾压时需距路缘石边缘5㎝左右。
(12)当天碾压的沥青混合料面层应封闭交通,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5.5 接缝处理
(1)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将已铺部分留下100~200mm宽暂不碾压,作为后续部分的基准面,然后做跨缝碾压消除痕迹。
(2)当半幅施工或特殊原因产生纵向接缝,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没有完全冷却前用镐刨除边缘留下毛茬,但不宜在冷却后采用切割机做纵向切缝。加铺另半幅前,应涂少量沥青,重叠在已铺层上50~100mm,再跨缝挤紧压实。或先在已压实路面上行走,碾压新铺层150mm左右,然后压实新铺部分。
(3)横向施工缝采用平接缝,在摊铺段端部的3m直尺呈悬臂状,以摊铺层与直尺脱离接触处定出接缝位置,用切缝机切齐铲除;继续摊铺时,应将接缝锯切时留下的灰浆擦洗干净,涂上少量粘层沥青,摊铺熨平板从接缝处起步摊铺。
(4)接缝处碾压时用钢轮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从先铺路面上跨缝逐渐移向新铺面层,碾压后用3m直尺检查平整度是否达到要求。
(5)上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必须错位1m以上,横向施工缝应远离桥梁毛勒缝20m以外,不得设在毛勒缝处,以确保毛勒缝两边路面的平顺。
5.6 施工遇雨的处理
沥青混合料面层雨天不施工。如在施工过程中遇雨,采取以下措施:
(1)现场立即停止摊铺,用油布等把摊铺机包括料斗部分全部覆盖;
(2)运输车及时盖上油布,并立即通知拌和车间停止拌和;
(3)已摊铺部分加紧碾压,尽快完成;
(4)雨过后,如摊铺机前地面干燥、无积水,摊铺机料斗内的沥青混合料温度能满足最低温度要求,可以把已运到工地的混合料铺完,是否继续拌和、摊铺,应根据气候情况研究决定。如果地面潮湿,储料内沥青混合料温度低于最低温度标准,则应丢弃。摊铺后未经碾压密实即遭雨淋的沥青混合料全部清除。
6 检测
对于铺筑完成的路面由专人严格按照部颁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进行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原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填料。
(2)混合料的质量检查:油石比、矿料级配、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混合料出厂温度、运到现场温度、初压温度、碾压终了温度;混合料拌和均匀性。
(3)面层外观质量检查:厚度、平整度、宽度、高程、横坡度、压实度、偏位、摊铺的均匀性。
(4)施工完的面层及时报验。
(5)不符合标准的部位,能够修补的要及时修补,无法补救的必须返工,不得留下质量隐患。
论文作者:黄永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9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压路机论文; 混凝土论文; 面层论文; 压实论文; 温度论文; 《建筑科技》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