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稿族”名词研究*
丁海斌1 孙 瑞2
(1.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南宁,530006;2.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摘 要] “稿族”名词使用连续性较强,发展至近代,“稿族”族内名词个数由古代的59个增至83个,包括草稿、定稿、初稿、通令稿、会签稿等。在统计范畴内,总的使用频次约为14.60。伴随历史朝代的更替,“稿族”名词在继承与消亡中进一步发展,不断孕育了大量新兴名词,如“附稿”“府稿”“厅稿”等。
[关键词] 近代 稿族 名词 连续性
“稿族”名词是文献类名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族类名词中,“稿族”是个较为新颖的概念,此前学术界尚未对该族名词进行整体的概括性研究。通过检索发现,已有成果的研究内容多集中在单个通用性名词上。如在《什么叫草稿、定稿、正本、副本》一文中对题目中出现的“草稿”“定稿”“正本”“副本”概念做出了明确解释;又如在《正本·抄本·草稿》一文中作者根据当时我国机关产生文件过程的特点,将文件的稿本归纳为三大类即正本、抄本和草稿,文中对“草稿”一词的解释为“草稿是起草文件过程中产生的,未写成的文件”[1]。经检索发现,“稿族”名词的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通用性名词上,且没有结合社会背景将名词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中进行研究。对专指性“稿族”名词的挖掘性研究少,多数情况是将名词放在不同领域,针对名词具体指代的文献事物展开研究,而没有站在族类角度对名词展开研究。如《古籍稿抄本著录辨正述例》一文,该文以具体稿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与《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现状来辨析稿抄本与刻本之间的区别。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对相关实验环节进行优化,不断激发学生听课的热情,尤其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使其切身感受物理规律,真正从实验中有所学、有所获,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保证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就整体而言,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文献类族类名词的含义、结构、组合方式、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处于缺乏状态,目前所能看到的只有笔者的部分文档类族类名词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的时间范畴多集中在古代。目前,立足于近代对“稿族”名词整体展开研究则是处于空白状态。本文立足于近代“稿族”名词整体,较深入地进行研究,以弥补此前学界研究的不足。
本次所设计的基于FPGA的数据加解密模块硬件电路主要由FPGA单元、存储单元、随机数产生单元以及其它外围接口模块组成。其中FPGA单元包括PCIE链路传输逻辑、DMA控制逻辑、内存控制逻辑及其算法硬件优化和实现单元[7]。外围接口主要包含PCIE接口、USB接口、以及IIC接口。其整体电路框图如图6所示。
1 综述
1.1 近代“稿族”名词的构成
本文选取近代277部文献为数据检索范围。据统计,近代“稿族”名词约有83个,总计出现约4044次,总频次约为14.60,单个名词的平均出现频次约为0.17。整体上名词数量多,使用频次较高,族内名词的具体构成及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
从发展状况上看,与“文族”“书族”等众多使用频繁的族类名词相比较,“稿族”名词发展缓慢。以“文族”为例,该族名词使用连续性强,在族类名词中占据重要地位,发展至近代,该族族内名词的使用趋于成熟。以十三本档案学旧著为检索范围,将发展较成熟的“文族”与“稿族”进行比较,“文族”名词共计出现约1707次,“稿族”名词共计出现了约890次,两者的使用次数相差较大。就使用次数的角度而言,这一阶段“稿族”名词的发展还不成熟。当然,这样单纯地以两个族类名词的使用情况来概括族类名词的发展状况是有局限性的,因此,这些现象只能是说明大体趋势。
第一,在构词结构上,近代“稿族”名词采用偏正式结构,且单音节词“稿”字多位居某个单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之后,如“草稿”“定稿”“通令稿”“演说稿”等,“稿”字居前者是少数,如“稿件”“稿子”“稿本”。这一特点与古代相似,“稿族”名词的结构始终以偏正结构为主。
第二,在复合词的组合方式上,由于近代“稿族”名词沿袭了大部分古代阶段的“稿族”名词,因此,在名词的组合方式上与古代相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表示古代文体涵义的单音节词”+“稿”字组合以表示相关文献事物,如“词稿”等;还有“限定性单音节词”+“稿”字组合表示各种类型的文献事物,如“初稿”“定稿”等。但是其中“表示古代上或下行文的名词”的数量大幅减少,由于这些名词的使用受历史背景影响较大,到了近代,随着部分名词所指代的文献事物的使用减少,如“谏稿”“奏稿”“敕稿”等词的使用次数逐渐也被削减。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向学生发布医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的网络作业。通过建立丰富的网络题库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的不同及考核目的的差异,按知识点或章节实现作业的自动组卷[3],实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的个性化考核。并且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不同,实现网络作业的层次化设计,并让学生自主选择题目难度以及作业的数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有兴趣去学习,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达到事半功倍的考核效果。并且将设计的作业题目与专业结合,使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有关理论知识点的记忆,并且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表1 近代“稿族”名词的构成及使用情况统计表
通过查阅书籍,统计出十三本旧著中出现了约24个“稿族”名词,分别是“稿”“定稿”“签稿”“文稿”“ 初 稿 ”“ 底 稿 ”“ 稿 件 ”“ 稿 案 ”“ 原稿 ”“ 正 稿 ”“ 画 稿 ”“ 电 稿 ”“ 稿 本 ”“ 通 稿 ”“ 副 稿 ”“ 复 稿 ”“ 清 稿 ”“ 府稿 ”“ 厅 稿 ”“ 典 稿 ”“ 附 稿 ”“ 簿 连 稿 ”“电簿稿”“通令稿”。
1.2 近代“稿族”名词的词义特征
从“稿族”名词词义内容上看,按照名词的性质,近代“稿族”名词可分为通用性“稿族”名词与专指性“稿族”名词两大类。其中,通用性名词的含义多数继承古代,且词义较容易理解。
近代“稿族”名词的使用更具普遍性,这一时期单音节“稿”字与“签”“抄”“核”“印”等动词一同使用,如“说罢,便把替张太太代拟的禀帖以及抵押据,还有捏造的人家还来的借据,一齐抄粘禀帖,请后任过目。后任因为他是钦差,上头圣眷优隆,将来不免或有倚靠他的地方,所以于他委的事,绝无退却,赶着签稿并送,第二天就详了出去。诸事办妥,方才到张太太那里报信”[2]。又如晚清小说《活地狱》中记载:“果然钱可通神,衙门里公事向来是积压惯的,此次却是准了状子,签稿并送”[3]。句中的“稿”字词义简单,取其本义“文书稿本”之意。
近代通用性“稿族”名词的含义继承了古代时的部分基本含义,如《异辞录》中记载:“又陵道:‘北山先生的稿子,能让我们拜读一下么?’北山道:‘兄弟出北京时,原有的折稿,都叫龚櫵孙搜去焚毁了。’又陵道:‘可惜得得。’北山随向身上口袋里一摸,说道:‘原稿是由一个朋友商改的,可没有了,室友兄弟第一次的初稿尚存,冗长得很,太不成文字了,说着就递过去。’”[4]此段落中的“稿子”“原稿”“初稿”等词均属于通用性名词,从词义上,这里的“稿子”是指北山先生的著作稿本;“原稿”指代前文的原有折稿;“初稿”与“第一次”照应,表示第一次的稿子,也就是最初的稿本。这一时期通用性“稿族”名词除原有含义之外,跟随语境指代具体稿本。
另外,由于近代文献出版量增加,特别是在民国初期至五四运动以前这段时间,是出版业尤为繁荣的时期。在相对自由的政治环境之下,文化发展步伐加快,出版社大量创办,报纸、杂志、小说等出版物大量涌现。再加上这一时期白话文学开始兴起,逐渐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学创作,“稿族”名词也不断应需而生,适应白话文学,在表达上用最简单贴切的词修饰单音节“稿”字,具体表现为三音节名词数量的增加。如表示书信类的“稿族”名词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呈稿”“诏稿”等词,出现了新的表书信的名词,如在晚清文献《异辞录》中用道:“湘军之鲍忠壮,英雄末路,李文忠公函稿言其欲为总督,皆是类也。元春行辈较后,模仿前辈,不遗余力。光绪乙亥入朝,京朝宫中,乡寅世戚,均有赠贻。”[5]此处的“公函稿”表示正式的或官方的书信。
1.3 近代“稿族”名词的使用情况
研究近代“稿族”名词的前提是选取恰当的数据来源,本文的近代数据检索范围分为两大部分,即国学宝典数据库中的晚清文献和民国时期的档案学十三本旧著。选择两大部分文献的原因在于:这两大部分文献有各自特点,其中,晚清文献题材广泛,出版业的发展带动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文献的出现,覆盖范围广;在近代文献领域中,档案学的发展尤为突出,“档案学十三本旧著”是民国时期档案学发展成果的典型缩影,将其纳入到检索范围有利于全面认识“稿族”名词发展情况。
国学宝典数据库中的277部近代文献涉及政治、法律、文学、地理、历史、宗教等各个方面,文献中共出现了83个“稿族”名词。如表1所示,近代“稿族”名词在应用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
民国时期的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以下简称为“十三本旧著”)在近代档案学中处于重要地位,十三本旧著中出现的“稿族”名词是近代阶段“稿族”名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对这十三本旧著中近代“稿族”名词的构成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第一,名词个数呈上升趋势。从名词的数量上看,由古代的59个名词增长到近代的83个名词,数量呈现上升的趋势。这与上文提到的近代文献出版数量增加以及近代语言学的发展直接相关,“稿族”名词数量伴随文献量、新兴词汇以及使用需求逐渐增加。
邢慧偷看秦明月,却发现他脸沉如水,只是一根接一根抽烟。卢局长顿一顿,不再纠缠这个话题,话峰一转说:“现在这案子已经引起了全城轰动,早上我在上班路上就接到市局陈局长和市政法委刘书记的电话,他们都很关心这件案子,重要性也不多说,现在由秦队长说一下案情。”
十三本旧著中“稿”以及由其组合而成的通用性名词的使用次数较专指性名词相比,使用次数多。单音节“稿”字与“拟”“核”“抄”等动词一起连用,如《公牍通论》中提及:“办事应分缓急轻重,立言应有主要附从。拟稿之时必先明辨主附,万不可先想何事,便写何事”[9]。十三本旧著中出现的通用性“稿族”名词保留了前期含义,本文则不一一叙述,这一部分主要针对个别旧著中出现的少量名词进行研究。
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自身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优越性,使得它在五四时期的中国迅速传播成为历史必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并在中国不断发展、创新的根本原因。通过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理解,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2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的“稿族”名词
2.1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稿族”的构成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政府一方面是社会管理者和宏观经济调控者,另一方面是国企的出资者。政府为了创造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必然提供与之相关的财务数据。另外,国企领导的任期短,奖惩机制不健全,使得企业领导人不注重可持续发展,只关心眼前利益。
第三,从名词的新增与消亡情况上看,与古代相比,近代在古代的基础上又新增了27个名词,消亡了4个名词。其中,新增名词包括:“ 函 稿 ”“ 电 稿 ”“ 片 稿 ”“ 通 稿 ”“ 演 说稿 ”“ 译 稿 ”“ 公 函 稿 ”“ 稿 案 ”“ 剩 稿 ”“ 清 稿 ”“ 籍 稿 ”“ 附 稿 ”“ 诗 文 稿 ”“ 会签稿”“退签稿”“簿连稿”“叙稿”“厅稿”“典稿”“通令稿”“议奏稿”“公文稿”“记事稿”“司官稿”“印稿”“通志稿”“正稿”。从名词性质上分析,这些新增名词多为专指性名词,词义丰富,描述社会各方面情况的范围较古代相比进一步拓展,“稿族”名词开始在政府机关办公记事中使用。另外,中国语言学发展到近代呈现出白话化、大众化的趋势,人们开始运用更直接、贴切的词汇来表达相应的事物,因此,“稿族”名词伴随不同领域的需要陆续出现。
以上这些“稿族”名词在十三本旧著中的使用情况见表2。十三本旧著中出现的名词数量占整个近代“稿族”名词总数的29.27%,通用性名词与专指性名词兼具。从“稿族”名词在单本书籍中的使用情况上看,单本书籍中出现名词个数最多的为《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一文,共计出现10个名词。
2.2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的“稿族”名词的使用情况
从名词性质上看,通用性“稿族”名词所占比重大。十三本旧著中通用性“稿族”名词与专指性“稿族”名词的使用情况如表3所示。通用性“稿族”名词个数为8个,总出现次数约为774次,专指性“稿族”名词的个数有16个,总出现次数约为116个。通用性名词个数少,使用总次数多,反之,专指性名词多,使用次数却很少。其中,单音节“稿”字的使用数量约570次,占据整个通用性“稿族”名词的73.64%。在记录处理公文的具体程序中,通用性“稿族”名词大量应用。如“6.各项电稿呈经长官核签后,仍发回主管厅处司科送由电报科翻译、校对、留底、编号、登记发出,仍将原稿送回承办人归档。……(九)凡已签稿件缮正后,应送由校对员详细校对无讹,即送监印员印发,校对员,监印员均应盖用名戳负责”[6]。
从使用数量上看,十三本旧著中共出现“稿族”名词24个,相对较少,名词个数占整个近代部分的29.76%,分布在各部旧著中出现的“稿族”名词个数最高为10个,出现次数排在前3位的是殷钟麒的《中国档案管理新论》、周连宽的《公文处理法》以及何鲁成的《档案管理与整理》。由于十三本旧著内容不同,个别名词仅在相应书籍中被使用。如《文书之简化与管理》中的“正稿”“稿案”;《公牍学史》中的“通稿”;《公文处理法》中的“副稿”“簿连稿”“电簿稿”;《档案科学管理法》中的“清稿”以及《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的“府稿”“厅稿”“典稿”“附稿”“通令稿”。
在名词用法上,古代“稿族”名词中出现了前后单音节词颠倒使用的情况,在十三本旧著中这种现象不再被使用,以“底稿”与“稿底”一组词为例。在古代阶段,这对词汇的含义相同,都表示留存备查的原稿。而在十三本旧著中这种用法不再被使用,“底稿”一词还持有原有含义,“稿底”中的底表示位置,连起来表示稿本的底部。在《文书之简化与管理》一书中出现了这两个词,“一切例行文稿人事之任免调补案件、会计之审核驳复案件、财政之请拨款案件。以及函谢赠刊、恤款书类、医师证书、学生名册、矿权注册、公司注册、外人游历等案件(余类推),虽处理对象不同,特措词遣意,则十九均相类似,应各以同类相等之辞句,充分预印刻版底稿,俾便临时填注送核,以节人力,并期增加理稿数量及减少例案积压”[7]。此句中的“底稿”表稿本含义,而在《公牍通论》中:“稿底纸印长方形线格,记明发文年月日,及缮写校对、监印人员姓名”[8]。这里的“稿底”不再与“底稿”表示同一含义,单纯取其字面含义。
林政资源管理中所涵盖的内容较为宽泛,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在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重要正确、科学的协调其中各关系,以便为林政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生态建设目标的完成奠定基础。
表2“稿族”名词在十三本旧著中的使用情况统计表
表3 十三本旧著中通用性与专指性“稿族”名词使用情况比较
近代“稿族”名词在构成上具有以下特征:
2.3 档案学十三本旧著中的主要“稿族”名词分述
第二,单个名词发展不均衡。从名词的使用频次上看,近代使用的“稿族”名词的发展具有不均衡性。83个名词中“函稿”为高频词(使用频次>2);“遗稿”“诗稿”“稿本”(按照使用频次的高低排列)为中频次(1<使用频次<2),“文稿”“原稿”“底稿”“初稿”等通用性名词的出现次数较早,在出现次数、含义普遍性以及应用范围上占有优势地位,属于常见名词,使用次数相对较高;族内还有22个低频词(0.1<使用频次<1),这些名词中有12个是通用性名词,且使用频次相近;其余名词为极低频词(使用频次<0.1),近代“稿族”名词多为极低频词,名词性质多为专指性名词。使用频次直接反映了该名词使用的普遍性程度,使用频次低则说明这些名词在近代的使用还不够普遍。
“正稿”,在《公牍通论》中使用:“例由主稿机关于正式稿本外,另制副本,备交‘会衔’机关抽存备案,而正稿缮发之责,则仍归诸主稿机关。”[10]改革文书行政之后,注重行文技术的运用,开始革新理稿办法,该句就是实行签稿单一化的步骤之一。此句中的“正稿”即为上句中的“正式稿本”,与副稿相对。该词出现次数较少,全书中仅在此处出现一次。
“副稿”,在《公文处理法》一书中出现,该书围绕文书运行程序展开,将收文、分配、拟办、呈核、拟稿、呈判、缮写、校对、用印、发文、归档等十一个重要阶段并为收文、拟办及拟稿、会办、缮校印、发文五部分,每个重要阶段又可分为若干小阶段。会办阶段的“会稿”中涉及“副稿”。“凡极重要之件,如会办单位有存查之必要时,可由主办单位复写副稿(或用打字机复印),送会办单位存查,但在档案集中管理之机关,此种办法自无必要。”此句中的“副”为非正、辅助之意,“副稿”恰好与“正稿”相对,表示非正式稿本。
“稿案”,在清代该词不仅是文献类名词,还指代地方官署中管理收发公文的小吏。发展至近代,其后者含义不再沿用,其文献类含义被保留。《文书之简化与管理》中为了解决行文机构的灵活性问题,分别从集权管理和分权控制两个方面入手,要求严明赏罚,定期拟稿抽查及工作会报,具体做法如下:“故欲彻底制防压稿之弊,必须以科室为单位,各就理稿性质之难易,明定拟办日期……举凡积压定期稿案,犯之者,无论何人,必断然严惩,以杜此弊。即以往只重形式不重实做之各种稽核簿籍,亦可一律废止,借节物力。”此处“稿案”为公文案牍的总称。
“府稿”与“厅稿”,《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一书的自序中同时运用了“府稿”“厅稿”两词。“全部案卷甫由灌县散区迁返省垣,历年旧卷三百八十余包箩,堆积如山,念六年指念八年同未归卷之回批、阅存有九包箩,念九年二至六月回批、阅存全未分类,府稿厅稿亦有五至六月末分,积压甚多,调阅迫切,紊乱至极!固因疏散关系之使然,实由人事不恰之所致。”[11]两词的含义是在语境中生成的。在上文中提到“二十八年一月赴蓉,任职四川省政府财政厅,改服会计工作,同时指导会计室档案,时值抗战初期,空袭渐紧……”[12],从中可知,“府稿”“厅稿”是指政府、各厅下发的稿案。
“典稿”,《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运用到“唐苏冕次高祖至德宗九朝之事,为会要四十卷,宣宗天中七年,又诏杨绍复等次其后事,为续会要四十卷,沿至赵宋,王溥又续宣宗以来,而成《唐会要》百卷,元马端临拟续《通典》,撰为一书,自谓引古经史曰文,参以唐家以来诸臣之奏议,诸儒之议论曰献,因名其书曰文献通考,近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又印行宋令典稿。”[13]此句中的“典稿”是指代上文中提到的书籍。
“附稿”,《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针对高级档案管理提出具体程序,第十九条中记载:“一九、调卷人之附稿通知单,妥为保存。”[14]“附”字本身表示另外加上、捎带,与“稿”字组合后指代另外附加上的文稿。
步骤 2 去掉图2中前4列10个2色集合{1,2},{1,3},{1,4},{1,5},{2,3},{2,4},{2,5},{3,4},{3,5},{4,5}之后,重新排序,得到新序列:1,6,1,7,…,1,k-1,1,k; 2,6,2,7,…,2,k-1,2,k; 3,6,3,7,…,3,k-1,3,k; 4,6,4,7,…,4,k-1,4,k; 5,6,5,7,…,5,k-1,5,k;…; k-2,k-1,k-2,k; k-1,k。
“通令稿”,《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中用道:“采用(丙)种分类表,每一附属机关成立一‘存查文件’卷,将其平凡存查文件归入之,此其二。或将通令文件分为二宗,第一宗专归迭次之通令稿,第二宗专归呈复奉文日期之文件,此其三。”[15]此处中“通令稿”是指通令文件形成的稿本。
综上所述,“稿族”名词使用的连续性较强,从古代发展至近代,“稿族”族内名词数量进一步增加,由古代的约59个名词增加至近代的约83个名词。近代“稿族”族内名词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继承自古代,这部分名词数量较多,使用次数也较高,如“遗稿”“文稿”等,且多数为通用性名词;另一部分则为新增名词,较古代相比,近代共新出现约20个新兴名词,如“正稿”“附稿”“公函稿”“会签稿”“退签稿”等。这些新增名词使用频次皆较低,多为专指性名词。从词义上看,这些新增名词内涵广泛,指代内容更为丰富、词义的专指化程度有所提升。此外,古代“稿族”名词多为双音节词,到了近代,三音节词开始陆续出现。这些三音节词多为专指性名词,指代特定社会活动下产生的文书稿本,如“议政稿”“演说稿”“公函稿”“诗文稿”等。民国时期的档案学十三本旧著是近代档案学研究的代表之作,十三本旧著中出现的大量新兴名词如“正稿”“副稿”等,说明了近代“稿族”词汇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要、结合新的社会语境产生了新名词,出现了一些表现力更丰富、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新名词。
参考文献
[1]陈兆祦.正本·抄本·草稿[J].档案工作,1963(6):11.
[2][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一回[M].长沙:岳麓书社,2014:559.
[3][清]百年好读编辑部.活地狱[M].珠海:珠海百年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179.
[4][民国]张鸿.续孽海花:第五十七回[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401.
[5][清]刘体智.异辞录: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8:178.
[6]档案管理与整理:第三章[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二.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67-168.
[7]文书之简化与管理:第一编[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一.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00.
[8]公牍通论:第九章[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一.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47.
[9]公牍通论:第五章[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一.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106.
[10]公牍通论:第二编[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一.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276.
[11][12]中国档案管理新论[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二.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678.
[13]中国档案管理新论:第一编[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二.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696.
[14][15]中国档案管理新论:第三编[M]//《档案学通讯》杂志社编,档案学经典著作:卷二.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795,822.
Study on the Nouns of"Manuscript Clan"in Modern China
Ding Haibin1,Sun Rui2
(1.School of Management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Guangxi,530006;2.School of History of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36)
Abstract: The use of the term"manuscript clan"has a strong continuity,which has developed to modern times.The number of nouns in the"manuscript clan"has increased from 59 in ancient times to 83,including Draft,Final Draft,Preliminary Draft,General Draft and Signature.In the statistical category,the total frequency of use is about 14.60.With the change of historical period,the term"manuscript clan"has been further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inheritance and extinction,and a large number of new nouns have been bred,such as Attached Manuscript,Official Manuscript and Hall Manuscript.
Keywords: Modern times;Manuscript Family;Nouns;Continuity;Thirteen Old Books
[分类号] G279.2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文档名词发展演变史”(项目编号:14BTQ071)阶段性研究成果。
标签:近代论文; 稿族论文; 名词论文; 连续性论文; 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论文;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