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待敌视过教师的学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如何对待论文,教师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夜静悄悄的。我坐在灯下,看着家长的回信,心里如释重负。
刘老师:
我们看到你在百忙中写来的信,很受感动。罗烨上学期期末考试能取得较好成绩,是和你的教育指导直接相关的。小烨深有体会地说,没有刘老师的热心关怀和耐心帮助,他是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成绩的。我们和孩子衷心感谢你!
至于那次发生的争执,我们表明罗烨是非常错误的,说明我们管教不力。作为家长,我们很内疚。
……
我不禁想起了那件令人刻骨铭心的事——
上学期期中的一节语文课上,学生们正在安静地做作业,忽然,一丝微弱的响声从四组中排的课桌下传出来。我走过去细察,发现罗烨正埋头在底下玩手枪。手枪每指向一个“目标”,他的口里便伴随着“枪声”。课桌上立起的语文课本成为一面屏风,正好遮挡住讲台上教师的视线。在这“安全”的角落里,他放心地自娱自乐,完全置身于一种忘我的境界里。为了不惊动其他学生,我强行将手枪缴了过来。他先是一惊,随即醒悟过来,开始伏案作业。
事情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下课后,我看他有“悔改表现”,就把手枪还给了他。“讨厌!”正在我转身欲走的时候,他丢下了这句话。我惊呆了,眼光直逼着他。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望着我,就像一只偷吃了东西的小猫等待着主人惩罚一样。相视了好一阵子,我才狠狠地说:“叫你父母明天来见我!”
第二天,罗烨的母亲如约来到学校。见到她,我就怒火中烧,把《增广贤文》中所说的“养女不教如养猪,养子不教如养驴”之类的话一古脑儿地兜给她。她想说的话全都咽了回去,代之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
然而事情并没有了结,它在罗烨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从此,他沉默不语,郁郁寡欢,进校门后不抬头,公共场合不露面,课堂上不举手,成绩急剧下降:他完全变了。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开始冷静地反思自己,同时为罗烨的处境担忧。一天,我找来罗烨的好友。他告诉我:罗烨抬头怕看老师;露面,怕同学们注意;举手,怕老师不点他。罗烨说过:“刘老师是不会原谅我的,我妈妈说只好转学。”听了这番话,我的心在隐隐作痛:悔恨却得不到改过机会的痛苦正煎熬着一个孩子——一个只有十一岁的孩子啊!我决定马上去找他。
记得那时,他正倚在走廊的栏杆上出神。我唤了他,他见是我,脸上立刻红一阵子,白一阵子,显出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你学习中有困难吗?”我避开他所想的问题,语气尽量舒缓些。他摇摇头说:“没有。”“今后有不懂的问我,行吗?”他不语,一个劲地掰弄手指头。“这堂课让你回答一个问题,你准备一下。”他欣然点点头。
从此,我经常点他回答问题,交给他任务,并号召其他学生与他交朋友。渐渐地,他放松了绷紧的神经,开始活跃起来,珍惜时间,加倍努力学习,成绩逐渐上升,期末语文考试获得了九十七分。但是,每当碰到我的目光的时候,他仍然习惯于低下头,显得惶恐不安。显然,我们师生之间在情感上还有一层隔膜。
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我思来想去,最后把焦点集中在家长身上。当初,我迁怒于家长,甚至当着罗烨的面用尖刻的话语奚落家长,这不仅刺伤了家长的自尊心,而且还严重地伤害了罗烨的感情。“解铃还须系铃人。”本学期伊始,我便给罗烨的父母捎去了一封信。
罗烨家长:
请原谅我的失礼。上次因为我太暴躁,才出现那种争执的局面,问题终究没有解决,却搞得不欢而散。事后思事,后悔莫及。
正是那次争执给小罗烨带来了很大影响。作为他的老师,我非常痛心。好在小罗烨能排除干扰,埋头学习,期末语文考试竟以九十七分的成绩名列全班之首。我从内心里为他的进步感到欣慰。
……
没想到第二天,我就收到了开头提到的那封家长的回信。面对回信,我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正常的师长关系开始恢复,仿佛看到小罗烨那一颗受到创伤的心完全愈合,同时相信,明天小罗烨就会抬起头来看我,抬起头来走路的。
事情早已成为过去,却留给我不尽的思索:如何对待敌视过教师的学生呢?
第一,敌视过教师的学生,大多数内心充满了悔恨与痛苦,渴望得到教师的宽恕。因此,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给他们一个悔过迁善的机会,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变本加厉,大发淫威;否则,只会把学生推向极端危险的境地——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
第二,敌视过教师的学生都怀有害怕或反感的心理,要么担心教师报复,要么干脆跟教师对着干。这正是一种孤独无助的表现。教师要正确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现象,主动接近他们,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促使他们内心矛盾转化,在矛盾中去实现自我教育,决不能淡然处之,更不能简单粗暴,给已脆弱的师生关系雪上加霜。
第三,在学生敌视教师后,家庭是教育学生最积极的因素。教师要及时、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的教育因素来转化学生思想,沟通师生感情,决不能采用“孩子犯错,家长抵罪”的转嫁方法,坐失教育的主动权和良机。
标签:升学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