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黑河市付地营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_张峰

黑龙江省黑河市付地营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_张峰

孙吴县自然资源局

一、付地营子铜矿区的地质特征

1、地层特征

综合分析付地营子铜矿区的矿区地质特征,可以发现,在该矿区内所分布的地层并不复杂,主要是以上二叠统大石寨组为主,集中分布于矿区的中间部位,呈北西走向,且覆盖区域较大,直接延伸出矿区。另有极少数的上白垩统九峰山组分布。

(1)上二叠统大石寨组结构。矿区及其附近出露的主要地层是二叠系上统大石寨组,为一套顶底板出露不全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分布在矿区中、东部,形成一残缺复式背斜,背斜轴向北西西(近东西)向,北翼被辉长杂岩和花岗岩吞蚀,南翼保存较好。总厚度大于1000米,岩层普通遭受高温区域变质具角岩化,又叠加热液蚀变。

(2)下白垩统九峰山组。九峰山组出露面积较小,分布在矿区西部,为一套陆相含煤、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主要有凝灰砂砾岩及中酸性火山熔岩夹薄层碳质页岩。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北北东,倾向北西,倾角40°-58°。岩石较新,未经蚀变,呈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大石寨组火山岩之上。

2、矿区的主要构造

在矿区内所分布的公别拉背斜与洪湖吐背斜共同组成洪湖背斜,其中的公别拉背斜呈现北西西走向,主要构成包括紫色玄武岩以及英安岩。而洪湖吐背斜则位于距离公别拉背斜构造的2000米处,在其轴线位置的地层已然被花岗岩覆盖。另外,在该矿区还分布了部分断裂带,主要包括呈现北西向分布和北东向分布的两组断裂结构。这两组断裂结构与洪湖吐复背斜直接接壤,且位于其轴部位置。根据分析可知,呈现北东走向的断裂带发育较为完全,这也为矿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北西走向的断裂带则是产生洪湖断裂的主要原因。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该矿区内的构成以背斜和断裂带为主,在其发生蚀变反应的情况下,极易对矿产的形成造成影响。

3、矿区岩浆的分布状况

矿区北部和东北部呈岩株状侵出基性岩体,岩性主要包括辉长岩、辉石橄榄岩、含长橄辉岩等。在矿区的西南部有花岗岩出露,属印支期花岗岩基的一部分。此外在矿区内有多期次脉岩出露,包括辉绿玢岩,细粒闪长岩脉、花岗岩脉,辉石闪长岩脉和闪长岩、闪长玢岩、细粒花岗岩、花岗斑岩及长石斑岩等脉岩,主要分布与矿区中部及南部。其中产出于矿区东南部的闪长岩脉,呈岩脉状侵入大石寨组英安岩中,靠近岩脉部分地层发生角岩化蚀变。辉长岩镜下特征如下:岩石呈粒状结构,块状构造。显微镜下特征显示其主要矿物为辉石、斜长石,并且含有少量的橄榄石、普通角闪石、碳酸盐矿物和不透明矿物等。单斜辉石含量约为40%,粒径在0.2-0.5mm左右,少数达到1mm,单偏光镜下无色-浅褐色、半自形柱状,干涉色一级紫红到二级蓝绿。紫苏辉石含量约5%,粒径在0-2mm左右,单偏光镜下具浅粉色多色性,裂纹较为发育,正高突起,干涉色一级紫红到二级蓝绿。斜长石含量约40%,粒径在0.4-0.8mm,半自形,干涉色一级灰-灰白,可见聚片双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斜长石与辉石大小相近,辉石充填于斜长石格架中形成辉绿结构。角闪石含量5%,粒径在0.2-0.5mm。绿泥石含量约为10%,由长石、辉石蚀变而来,正交偏光下异常干涉色。

二、付地营子矿床成因探讨

1、控矿因素分析

付地营子矿床处于变质火山岩层内,其自身的产矿因素会受到地层变化的直接影响,其围岩组成有斜长角闪岩、长英质角岩。在对其土壤地球化学结果进行分析后可知,地层内部的各类金属含量表现为,铜2500×10-6铅500×10-6锌800×10-6相对来说,其中的铜矿含量较大,且具备连续性的特征,这为铜矿资源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在借助光谱技术对其内部构造进行检定之后可以得出,该矿区中的玄武岩构造与成矿存在直接的联系。矿体中的北东东向断裂会对成矿造成一定影响。矿体在矿化发育的过程中,与断裂带的断裂发育相一致。为此,可知,该矿区的成因因素与岩石的分布与发育存在密切联系,与侵入岩的变化无明显联系。

2、成矿物质来源

根据收集的S同位素资料,矿区δS34值变化区间在-1.5-4.6‰之间-,平均值为2.75‰。矿区最主要的近南北向蚀变带,硫同位素分布范围δS34值为0.7-2.2‰。Ⅶ号矿体δS34值分布十分集中(0.7-1.1‰),S34与S32分馏不大;Ⅷ号矿体δS34无一定规律性,波动范围较大,在-1.5-4.6‰之间,平均2.75‰。以上S同位素数据表明,付地营子矿床δS34值在0‰左右,同大多数VMS矿床相似,来源属岩浆硫。另根据高精度光谱圈定,本区矿源层为火山岩套中的玄武质岩石。

3、具体矿床成因

本次研究在确定矿床成矿构造背景为洋壳向陆壳俯冲的前提下,通过将本矿床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与前人分类的VMS矿床模型进行对比,最终确定本矿成因属诺兰达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1)赋矿围岩。含矿围岩是含辉石角闪岩,和角岩化玄武岩、长英质角岩等共同构成一套原岩为超基性-基性-酸性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建造。

(2)矿体特征。在空间位置上,位于上部的矿体呈层状,位置在下部矿体呈脉状-浸染状。

(3)矿石特征。矿石主要金属矿物有黄铜矿、闪锌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及微量自然金、银。根据矿石的结构、构造,可将矿石分为两类:块状硫化物矿石和细脉-浸染状矿石。矿石根据在矿体中位置的不同,其成分含量也有变化,在矿体内部的矿石硫含量一般大于20%,铜含量大于3%;在矿体外部的矿石的硫含量在20%以下,铜含量在3~1.5%。

(4)围岩蚀变。围岩蚀变分带不明显,由矿体到外,围岩蚀变的顺序为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带、绿泥石化-硅化带、硅化-碳酸盐化带。

参考文献:

[1]刘洋.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J].世界有色金属,2017(17):85-86.

[2]刘宝山,程招勋.黑龙江黑河八直沟铜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床成因分析[J].黄金,2016,37(4):25-29.

论文作者:张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  ;  ;  ;  ;  ;  ;  ;  

黑龙江省黑河市付地营子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_张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