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应用探讨
引言
在建筑的建设过程当中,混凝土结构的技术应用一直是建筑师和工程师首要的考虑目标之一。混凝土结构的好坏会影响一栋建筑的使用年限。所以混凝土结构对于建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当中的重要性。而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建筑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一系列应用展开探讨。
1混凝土概述
混凝土材料结构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1)微观结构,何为微观结构,即水泥石结构,而水泥石结构又是由水泥凝胶、晶体骨架、未水化完的水泥颗粒和凝胶孔组成,其物理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水泥的矿物成份、粉磨细度、水灰比和硬化条件,这种微观结构会使混凝土更加的坚固:(2)亚微观结构,即混凝土的水泥砂浆结构,水泥砂浆结构可看作以水泥石为基相、砂子为分散相的二组混凝土体系,这种体系会使砂子和水泥石的结合面是相对薄弱的面。对于水泥砂浆结构来说,除上述决定水泥石结构的因素外,砂浆的配合比、砂的颗粒级配与矿物组成、砂粒形状、颗粒表面特性及砂中的杂质含量是重要控制因素,这种结构当中一定要注意各种元素的比例:(3)宏观结构,即砂浆和粗骨料两组分体系,这种宏观结构在混凝土结构当中应用也是非常大的。
2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各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2.1施工前期
2.1.1混凝土材料控制技术分析
在工程施工前期,此技术是其核心步骤,且砂石、水泥与水作为混凝土的关键原材料,它们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施工的据图方案与施工技术的有效选择。在这里,水的选择就很丰富,与混凝土的强度及凝固性密切相关,对于混凝土实际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并且,相对于骨料自身的含水率以及水泥质量对于混凝土质量还有很大的影响,一般,通用水泥为惯用水泥,在制作混凝土的时候一定要依照水泥特性来进行制作方式的选择,且在水泥型号的选取上,应严格依照工程的实际需要。另一方面,对于水泥的储存要保证,要确保水泥储存区域的干燥性,避免水泥因为受潮状况进而造成变质,尤其是需要加强对于水泥型号的有效选择,并且对其实际的储存方式加强重视,从而确保水泥质量的合理控制。
2.1.2混凝土的配置
水泥凝固性与混凝土的配置力密切相关,在配置水泥的时候,应依照合适的比例对水泥、水及砂石进行调配。在调配比例的过程中,应依照混凝土施工的相关要求及标准,且以多次反复试验来验证调配比例。注意的是,在进行调配比例试验的时候,应保证配料的有效性,也应加强每组配料的试验及检查,保证在进行试验的时候,选取混凝土强度与要求最相符、原料最省的调配比例。
2.1.3混凝土搅拌技术
在搅拌混凝土的时候,相关施工人员应对影响混凝土整体质量的一系列因素进行确定,例如原材料数量、放入先后及搅拌时长等,且在确定好这些因素后,应适当控制这些因素,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混凝土搅拌技术的规范性,有效提升混凝土质量。另外,对其相关因素确定后,应合理运用搅拌机,并且有效控制一系列原材料的数量,严格依据相关的搅拌技术规范来把控搅拌时长,进而制作出高质量的混凝土。
2.2施工中期
2.2.1混凝土的浇筑技术应用
2.2.1.1浇筑前的基本要求。
在基础及主体浇筑之前必须对其垃圾进行清理,对相应的部位做防水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夏季施工时应对干燥的地方进行洒水湿润:对模板工程而言必须对其进行吊模验收来控制墙的垂直度,通过50线来验收其平整度,二者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保证其平整度,确保施工质量。
2.2.1.2浇筑与振捣的基本要求
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不宜太高,一般与高空作业高度对称,不宜超出2m,如超出楼层层高,必须采取措施,对混凝土的落体速度进行调整,浇筑时分层分段合理布局,避免施工缝的出现。浇筑的高度主要依据结构类型及相应层高来确定。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振动器的规格不一,存在一定的振实范围。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均匀振实,保证其成品质量。
2.2.1.3浇筑方法
梁、板、柱和墙的浇筑:(1)当楼层间混凝土标号不一时,应分别浇筑,并且有相应的时间限制,满足时间后方可进行下一步,避免混浇。(2)对一些跨度大的结构来说除了采用钢结构及井字梁之外,对于剪力墙、框架结构里存在跨度大的板、梁构件必须起拱来控制其挠度。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即指其结构尺寸很大,如筏板基础,条形基础等。须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来处理温度偏差,合理解决温度对其产生的收缩裂缝。这种混凝土除体积大之外,内部结构也复杂、钢筋布置密集、施工现场复杂,部分工程需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因此,除了满足抗压、抗剪及屈服强度之外还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布置,避免施工中交叉作业。
2.2.2混凝土接缝以及切缝技术
在进行建设工程整体质量评估的过程中,此技术的水平高低是其核心标准,所以在进行施工的时候,应注意这几点:其一,在接缝技术的选择上应遵循建设工程的具体实际,冷热接缝、切削结束是其主要技术,然而要严格依照工程的主要特点来选择。其二,对于凝土接缝以及切缝技术的相关应用步骤一定要注意,如果混合材料不达标的话就要及时清理。其三,把控好工程的周围环境,例如在控制接缝周围的温度时,应确定在一定的规范标准内,此背景下,应对接缝地面的实际地表温度进行有效测量,且必要的时候,可应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对接缝地面的实际温度进行全面调控,进而确保此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2.3施工后期的养护技术
在土木工程实际的施工当中,在完成混凝土的教主之后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在养护管理工作当中需要加强对于混凝土表面承载力的保证。若是混凝土自身的承载力和有关标准不相符合,就需要避免相关人员在此周围靠近,且立即停止工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混凝土的整体品质。注意的是,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之后需要及时能够养护工作的开展,可以采用相关的方式实施养护,也就是在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剂的喷洒,并且实施塑料薄膜的铺设,以及在其表面进行适量水的喷洒。相对于塑料薄膜来讲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对混凝土表面水分降低挥发,采用洒水处理能够使得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湿润,从而对混凝土的外面和里面凝固度保持一致,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相应的裂缝。
结语
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确保建筑结构是否优质的重要因素。同时,它在施工过程中也起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施工中必须严格把控合理布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混凝土施工技术能脱颖而出,它不仅仅是技术也不是其种类,而是它的质量。无论是隧道还是桥梁甚至是房建所追逐的都是质量,而混凝土恰恰与此相符。正因为这样才能得到各大施工企业的认可,才能不断更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赵福顺.预制装配式住宅与现浇混凝土结构住宅造价对比研究[D].长春:长春工程学院硕士论文,2017.
[2]刘洋.土木工程混凝土工程技术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7(9):21-23.
[3]杨松河.浅谈钢筋混凝土屋面板渗漏的防治[J].科技资讯,2018(21):89-90.
[4]尤炳君,李晓东.宁津工业借“绿”增效[N].德州日报,2017-01-07.
[5]贾宁.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的工程质量控制[J].科技资讯,2017(13):53-55.
[6]程艳红.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居业,2016(02):174+176.
论文作者:刘杨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1
标签:混凝土论文; 水泥论文; 结构论文; 土木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