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小学论文,调查研究论文,班级管理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口号的提出,人们对学校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而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适应社会,实现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和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那么,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的运作现状,分析其特点,提示并验证班级管理的科学运作规律,推动班级管理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系统有序地进行。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从理论维度、设计维度、操作维度分别编制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并与部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进行了座谈。
调查的学校为苏中地区的部分中小学,其中涉及省重点中学一所,农村初中二所,县实验小学一所,乡镇中心小学和普通村小各二所。
为了保证调查的可靠性,我在两套问卷中均设计了几道同质相关题,即反映同一方面问题的相关程度较高的题目,用电脑统计软件计算肯德尔相关系数(一致性程度),经X检验, 去除P<0.05的问卷, 其中,发放学生问卷373份,回收有效问卷322份,占86.3%, 发放教师问卷129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占93%。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回收问卷逐项统计,以及与有关人员座谈,得出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着以下几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一)从理论维度看,班级教育管理理论底蕴亟待增强
表1 岗位培训情况统计表
项目 内容 人数 百分比
多次
109.5%
岗位培训 1~2次 31
29.5%
从来没有64 61%
表2 掌握理论知识统计表
人数 丰富 一般 贫乏
科目
人数 百分比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教育学 2523.848 45.7 32 30.5
心理学 1211.432 30.3 61 58.1
管理学
4 3.832 30.5 69 65.7
班级教育管理是育人的系统工程,几乎涉及到一切与人有关的学科领域,因此,班级教育管理者需要掌握的理论涉及的范围也很广,其中与班级管理联系密切的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以及这些学科交叉研究产生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
表1、表2表明,当前中小学班级管理中缺乏理论的指导,班级管理者掌握的专业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甚至可以说仍停留在传统的师徒经验传递的水平上,因为在调查中,有61%之多的班主任老师从来没有受过班主任上岗培训,当我们与其座谈问及没有培训怎么做班主任时,班主任老师们的回答发人深省:“我在上学时,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做的,我的同轨班的老师也是这样做的。”而当我们提出:您认为有必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知识吗?百分之九十八的老师回答:很有必要。造成目前这种状况,我们认为有三种原因。
1.学校领导不重视班主任的培训工作,认为学生从师范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小学的班主任工作,其实,师范生在学校二、三年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学生进校时,沉浸于摆脱升学重负和跳入“龙门”的喜悦,眨眼间毕业为人师。有的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导致学业偏科,再加上师范学校本身对管理学不够重视,所以师范生在刚从事教育工作时,对班级管理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学校领导没有战略性眼光,不舍得把金钱和时间投资在班主任的培训上。
2.“应试教育”的枷锁,加重了班主任的负担,使班主任老师无暇学习教育理论。
在“应试教育”思想体制的影响下,考分和升学率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教育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都会把它作为衡量学校与教师的标准,在此背景下,学校只能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将这一重担压在教师身上,并与教师的切身利益相连,班主任作为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同样面对这些问题,起早贪黑、加班加点,使班主任老师没有精力再学习管理知识。
3.形式主义的检查,使班主任老师忙于应付。
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个班主任老师在班级工作中应接受检查的工作有十八项之多,其中从晨会开始到早操到班会属固定工作,许多小学把思想品德课、劳动课纳入班主任的附属工作范围,由此而来的是备课量的增加,再加上收费、写评语、搞专题活动、处理突发事件,52%的班主任认为事务性工作占据了个人工作总量的一半乃至一半以上,在这样沉重的负担下,如何激发班主任爱岗、敬业,并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班级管理理论呢?
(二)从设计维度看,班主任管理决策方法亟待改变
表3 协调教育力量情况统计表
等级 经常 很少从来不
项目人数百分比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校内协调 85 84.8 1615.2
00
家庭协调
8
7.6 7268.6 25 23.6
表4 活动情况统计表
项目人数百分比
教师指导下学生设计组织
45 42.9
学生自行设计组织 42 40
教师设计学生表演 18 17.1
表5 教育方法统计
项目 积分
百分比
心理疏导
8 7.6
批评教育 62
59
情感沟通 20
19
实践锻炼 15 14.3
表4、表5显示,现代班级管理在设计中缺乏系统的分析和科学的决策。班级是一个教育管理系统,又是一个自我教育管理系统。其功能的实现既受到班级系统内部要素、结构和运作状态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受到班级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班级管理者,应从学生的实际和班级其他各种因素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具体实施的对策和举措进行正确的决策。
调查中,我们发现超过半数班主任老师对班级内部的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没有作过研究,93%的老师不结合本班实际而只是根据长官意志制订班级发展目标。92%的老师很少或从不进行家访,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当前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切实际和班级管理者没有注重综合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现象。
通过对活动设计方式的调查,可以发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观念逐步确立,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现代教育中,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心理疏导,而在调查中此方法使用较多的教师只占7.6%。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班主任教师对班级管理学研究不深,以至许多人对班级管理的组织行为,班级内部的正式、非正式群体不知所以。
2.教师工作方法的简单化。批评教育乃至惩罚是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之一,多数教师爱用这种教育方法,因为它费时少,见效快,但许多老师忽视了它的负面影响,把一些本属心理上问题升格为道德问题,导致师生关系的疏远,学校功能的萎缩。
3.调查表明班主任能与任课教师协商本班的教育问题,证明其有形成教育合力的意识,但在处理家庭和学校关系时,92%的班主任老师很少或从不家访,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沉重的课业、班务负担占满教师的全部工作时间。
(三)从操作维度看,管理观念和能力亟待提高。
为了调查班级管理的操作现状,我们从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入手,辅之以师生关系,教师职业态度的调查,分别设计了10条等级选择题,每道题3个问答量级,并赋值,将每道题的得分定为2分、1分、0分,满分为40分,调查结果见下表
表6 班级管理操作现状统计表
年级 XN∑
初中 16.39 152 2491.28
小学 17.43 170 2963.1
从表3可以看出目前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不尽如人意, 中小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且小学略好于初中,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1.班级管理缺乏民主性,322 名被调查的中小学生没有一人参与过制订班务计划或总结工作,67%的学生根本从没听过或见过计划或总结,58%的班主任从心理上认为这项工作没有必要让学生参与,其实,班级管理是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而真正有效的管理是学生自我管理,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怎么发挥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怎样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呢?
2.学生对教师和班级管理的满意度不高
初中生对教师的满意度X仅为0.98,小学生也只有1.23, 对班集体的满意度初中生X=0.92,小学生X=1.14,我们对这两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对教师和班集体的满意度相关性极高,也就是说,学生对班集体的不满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教师的不满意而引起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的学生只能说出教师关心学生的一两件具体事件,而又有28%竟一件也说不出,这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四、思考与建议:
(一)树立正确观念,增强管理意识
一位优秀的班级管理者肯定认为“我一定能教育好学生,管理好学生”、“我的班级一定会进步”,这种期望就是教师的教育管理观念,很少有人怀疑下述观点,即:教师的管理观念影响他们的知觉、判断,而这些又影响他们的管理行为。科学研究证明,教师的管理观念对他们的管理态度和管理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只有观念上的问题解决了,思想通了,才谈得上能力的培养。
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班主任缺乏正确的管理观,要么管之过严,影响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展,要么放任自流,一发而不可收。因此,学校领导要给予教师正确的管理观生成、发展之有利条件,教师自身应增强管理的自主意识,在科学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取得成果。
同时,我们发现,造成班级管理中出现不足除了客观原因以外,与教师缺乏良好的师德也有着很大的关系。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不甚热爱,仅把教师这一崇高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因而缺乏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的教师观念陈旧,缺乏教育平等意识,导致班级内部,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些年轻教师工作的随意性很大,一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态度,导致师生关系恶化。马克思主义认为,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对班主任加强师德修养教育势在必行。
(二)加强师资培训,增加理论积淀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班主任培训工作刻不容缓,学校领导要转变观念,相信一流的教育理论,才能支撑起一流的教育。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教育管理是不可能高效低耗有序运行的。班级教育管理者必须通过对管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班级教育管理学等理论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管理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思想,学会对班级进行科学的系统分析,了解班级内部、外部诸因素在班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各要素部的联系及班级系统的功能,从整体上把握班级教育管理的运作状态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地组织和实施班级的全面工作。实践表明,大凡在班级管理中取得成功的管理者,都是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按照班级教育管理的规律来进行管理的。因此,学校领导要把班主任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增强班主任的理论积淀。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监控能力
所谓班级管理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管理的成功、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在管理的全过程中,将所有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的反省思维和思维批判性在其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大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班级管理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管理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对自己的管理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只有在管理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把握住管理的几个环节,环环紧扣,才能使班级管理井井有条。
提高班级监控能力的实质就在于培养教师管理的自觉意识,培养教师对管理活动的自我评估的习惯和能力,培养教师对自己管理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培养教师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有了这些能力及习惯,教师就可以面对变化的环境而应付自如地处理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可以应付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了。从这种意义上说,提高教师的班级监控能力是改善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
(四)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管理实效
沉重的教师负担,会导致一系列的教育问题,如教师工作积极性降低,责任心减弱,体质下降等,学校领导要切实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真正做到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主要目标,从而把教师和学生解放出来,成为教和学的主人,这样,广大班主任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和研究中去,从研究中取得良好的管理效益。
根据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清楚地看到,教师参与教科研可以显著地提高教师素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它可以使教师更进一步明确教育规律、管理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他们对教育理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从事教育工作,提高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其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可以校正自己头脑中的一些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新的教育管理观念。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管理不得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班主任头脑中存在着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这些陈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不破除,教师就不会从根本上改革自己的管理方法。参加教科研的一个好处就是,在教科研中,通过与专家的交流,通过自己潜心的琢磨,会使自己的教育管理观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第三,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教师可以形成对自己管理活动的自觉意识。第四,通过参加教科研,班主任老师能学习到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策略,从而改进他们的管理行为。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有序的运作过程,我们只要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教育管理之中,就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