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正常生活和自然环境受到地质灾害的影响,如何合理的应用地质环境是重要的课题,这个问题可以从防治灾害的角度去思考,综合考虑地质防治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将合理的灾害防治体系和地质环境利用体系科学的建立,进而可以将地质灾害不断减少。因此,本文就针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对策
引言
地质灾害现象在我国十分常见,尤其是在我国贵州地区,由于地质环境复杂,以及大量矿山的开采,经常会发生一些地质灾害。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人们还无法阻止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预测,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减少人员伤亡数。
1地质灾害及地质环境
1.1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隐蔽性、破坏性,并且地质灾害在发生前,通常都毫无征兆,因此地质灾害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巨大影响,甚至会造成人员伤亡。每次发生大型的地质灾害,水利、公路建筑物等都会受遭受破坏,并且难以恢复。地质灾害预测防治难度较大,目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等。例如,我国贵州地区经常会出现泥石流现象,造成的破坏巨大。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地质自身的自然因素作用,或者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破坏,进而会发生地质灾害,这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引起人员伤亡,由此可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1.2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环境指的是地表下坚硬的外壳、岩石圈,近千年来地球不断演变的产物。地质环境与大气圈、生物圈都有着紧密联系。虽然其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但是也会受到地球表面情况影响。
2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2.1地质灾害防治常态化
我国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尤其是南方,受地理环境影响,地质灾害更是频发。由于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每当有地质灾害发生,都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因此有必要进行对地质灾害进行常态化的防治,以便获得关于某一地区地质灾害信息的第一手资料。有关部门应该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各方面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对当地的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将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保留调查结论。对于调查中发现的可能出现地质灾害的地方,加强日常监测,注意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这样可以减少地质灾害的带来的消极影响。
2.2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监测
对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测,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其中一种重要的监测手段便是遥感监控技术。通过在地质灾害监测过程中应用遥感监控技术,可以克服应用其他监测手段时,所显现出来的耗费时间长、资金投入多、安全性低、受外部条件限制大等缺点。使用遥感监控技术,不但可以全方面的了解地质灾害情况,还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动态监测,这也为制定地质灾害发生以后的抢险救灾工作方案,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当前比较多发的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都可以用到遥感监控技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完善地质灾害应急处理机制
如果通过日常监测,发现某一地区为地质灾害频发区,并且经常因为地质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当地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向该地区群众宣传这些现实情况,做好搬迁动员工作,让人们远离这些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开始新的生活,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轻地质灾害给人们造成的伤害。经过监测,发现某一地区将来可能出现地质灾害,那么有关部门应该提前制定好应急处置机制,准备好救援物资储备工作,并且应该按照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案进行地质灾害的救援演习,从救援演习中找到所制定的应急处理方案的不足之处,为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做好充分的准备。
3地质环境的合理利用
3.1利用区域地质环境
利用区域地质环境下要做到:①要对该区域的具体特情况进行研究,再依据区域的实际特点,对地质环境进行详细勘察,并且要对勘察获取的数据进行合理应用。例如,该区域地区具有服务性和公益性特点,在具体勘察利用过程中,应当对这两点进行合理应用;对该区域进行应用时,不得破坏地区的原属性。②构建1个合理的地质环境评级机制,通过对该地区的地质环境评价结果,对监测地区的地质情况能够有1个全面了解,并且要对评价信息进行汇总。③利用区域地质环境时,要注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3.2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
区域地质环境利用的评价要对自身的特点进行全面考虑,在地质勘察和调查环境的过程中要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地质环境的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采用区域地质环境评价体系,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情况进行准确的监测,同时进行分类建设,合理利用地质环境。加强地质环境的利用,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使地质灾害的范围不断缩小。在评价过程中,要对其实用性及可行性进行加强。此外,在充分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控制监测后,必须完成当地地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3工程地质环境安全建设
安全施工地质环境中内外因素与工程环境的安全问题有直接的联系,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降低工程地质灾害风险。为了有效减少出现地质灾害风险,要科学合理的建立可持续发展和地质环境利用的概念。在系统的建设和地质环境的利用中,我们应该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的行为与自然环境的转变是一致的。另外,不仅要建立工程地质的评价体系,还要满足地质环境利用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研究的各个方面工程地质分析的安全评价体系建设要求和注意事项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同时对工程地质环境和完善的安全体系规范,然后标准化的开发利用地质环境提供强大的保证。
3.4建立防治体系和监测预警体系
有些地质灾害是人们可以提前预测的,并提前做好一系列的防护措施,进而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但是有些地质灾害在来临前毫无预兆。从而造成人们措手不及,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我国要建立起自然灾害的预警体系,从而在地质灾害防治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一体系在建造的古城中,必须是由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进行。首先,是对当地的地质环境进行考察与监测,随后做出分析,并对地质环境采取实时监控的方式来进行监察。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掌握地质环境变化的运行状态以及是否存在不正常状态。这样,可以了解即将发生的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并根据这一状况采取应急处理,从而避免或者减轻地质灾害所带来的灾难,降低危险性的同时也可保证人们的性命安全。
结语
从目前的科技水平来看,无法对地质灾害进行精准预测,因此只能通过构建地质各种体系以及相应的应急处置方案,最大程度降低地质灾害造成的破坏。与此同时,也可以对地质环境进行积极利用,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地质环境进行合理评价,在对地质环境进行不断研究的基础上,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其进行应用,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应用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何伟.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和环境利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5.
[2]杨润峰.浅谈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与地质环境利用[J].自然科学,2015.
[3]徐白鹿.关于苍南县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作的思考[J].浙江国土资源,2015.
[4]何斌,杨旭伟,杨富林.试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城市地理,2017,(2):89-89.
[5]李鑫,叶敏.地质灾害防治中地质环境的利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6):169-169.
论文作者:储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4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发生论文; 区域论文; 地区论文; 情况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