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发展和改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技术教育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形势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年会开得很好,深入学习、贯彻了国家教委[1995]12、15号两个文件,讨论的问题比较多,交流的经验也比较多。这次会议开得好,重要的客观条件有两个:一个是国家教委发布了关于职业大学建设和改革的两个文件,使职业大学的发展和改革有了遵循和明确的目标。二是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这就为整个教育事业(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新的要求,为我们搞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我认为这次会议开得很适时,很有意义。
现在我作为参加会议的一员,想就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如何发展和改革的问题讲一些看法和意见,参加讨论。
一 认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坚定办好职业大学的信心
在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华职教社理事长孙起孟说:“职业教育的春天已经来临!我们的职业教育已经跨进它的黄金时代!”其实职业教育黄金时代的到来并不是现在开始的,而是早在3年前的1993年就开始了。最主要的标志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3年2月13日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贯彻积极发展的方针,充分调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举办多形式、多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的局面”。1994年6月14日李鹏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在谈到调整教育结构时,要求“大力发展初、中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当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他还特别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不仅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这些年来的经验所证明。1996年3月5日在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中,又再次强调:“积极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所作的指示,既给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也给我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条件。
从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看,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是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结果。在讨论职业教育立法问题时,大家的意见是把职业教育界定为:“对公民实施的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同社会生产的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技术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最直接,它来源于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原理,技术发展的水平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的水平。由于技术的进步带来了社会职业门类的增多。当人们具备较高的技能,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改变客观世界的面貌。1996年4月8日《光明日报·时代周刊》发表一则消息,报道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在实验室里发现了反氢原子,同现在知道的110种化学原素的性质完全不同,不是一个范畴的东西,这就在反物质元素周期表上写下了第一个元素。发现这种新物质反氢原子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就是技术。可见技术不仅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也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手段。现在我们对外开放,引进国外的设备、技术,最先进的设备、技术人家是不轻易给的,是不易引进的。从技术的重要性我们就不难看出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了。
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历史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不仅数量在不断发展,而且教育层次也在不断提高。18世纪欧洲最早出现职业教育。19世纪中叶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各国先后设立了不少中等教育阶段的职业学校和职业补习学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职业教育有了更大发展,不仅中等层次的学校迅速增加,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高等层次的学院,在美国、加拿大为独立的社区学院,法国、英国是在普通大学里设立多科技术学院。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生产进一步发展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也必将进一步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前提条件。正如1993年9月14日李岚清副总理在北京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的:“现代化是每个国家矢志追求的目标,而职业技术教育则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之一。”职业技术教育是非常有前途的。我敢肯定,我们职业技术教育战线的同志将来到马克思那里去报到的时候,只会因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而骄傲,绝不会因一生从事职业教育而悔恨。
现在,国家教委也加强了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领导,明确职教司不仅负责管理中等以下层次的职业教育,还负责高等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去年国家教委连续印发了《关于推动职业大学改革与建设的几点意见》和《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对职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具体明确的指导。
从河南省的情况来说,现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春天。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指示要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省政府去年在济源市召开了有市、地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同志参加的全省职业教育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市、地也都更加重视职业教育,职业大学所在市对它所属的职业大学的建设和发展更加关心和支持,不少市的党政领导同志,包括人大和政协的同志都认真研究讨论了所属职业大学的改革和扩建方案。这些方案有的已经开始实施,开始落实在实际工作上。
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抓住机遇,开拓前进,为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 深化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 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讲话中着重强调的一个问题,也是这次“两会”议论的热点之一。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讲,发展也是硬道理。这不是简单重述小平同志的话,而是客观形势决定的。因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是凭人的主观意志说的。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应该说发展是目标、是要求,改革是手段,目的是更好地发展。但发展的规模、速度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学校原有的基础和可能提供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不搞脱离实际的急于求成。要坚持既要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又要保持稳定的原则,出台新的改革措施要考虑到社会和师生的意愿和承受能力,防止一哄而起。根据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议论教育如何适应经济上的“两个转变”,如何为“两个转变”服务的精神,我们贯彻《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纲要》,应该一方面抓改革、抓发展,一方面抓质量、抓效益,把改革发展与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密切结合起来。
2 正确处理坚持特色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系
职业大学具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办学方向的地方性,学校性质的职业性,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人才规格的多样性和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性,这是职业大学的优势。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大家对这些特点和优势看得越来越清,越来越明确。正是由于有这些优势,才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培养了大批的适应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对于这些优势,我们当前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发扬。发扬这些优势,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培养更高水平的人才。应该承认,我省的职业大学从80年代初建校以来,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校从很简陋的校舍、设备到拥有6、7万平方米新建楼房,各科师资齐全,图书、电教设备基本配套的初具规模的学校。专业设置从只有4、5个发展到现在拥有20多个,在校学生从只有200人左右发展到2000人左右,加上函授等其他类型的学生,规模均在3000人以上,有的学校规模更大。但也应该看到,我们职业大学建校时间不长,建设、提高的任务仍很大。特别应该提出的是,职业大学在教学上不少地方基本上还是沿袭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有的特点还不够突出,距示范性职业大学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现在我们应进一步充实和突出这些特点,使它的特色更显著,逐步达到示范性职业大学的标准。
当前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出现了质量滑坡问题。据分析,原因有三:一是重点院校争进“211工程”,重视研究生教育和重点学科建设,对本科教育不像以前那样花大力气;二是90年代教师进入更新期,不少骨干教师相继退休,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其中有的不安心工作,热衷于出国或兼职,有的为了评上高一级职称,轻教学,重科研,主要精力用于科学研究,想早日拿出有份量的科研成果,创造晋升职称的条件;三是国家投入不足,学校生均经费逐年下降,影响办学条件的改善,导致教学质量下降。这些问题,我们职业大学应该尽力避免和克服。而且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学校的硬、软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人才。
3 正确处理加强宏观管理和自主办学的关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必须逐步进行改革,建立起政府统筹规划、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新体制、新格局。我们职业大学是市属学校,对上它要接受国家、省、市三级政府的宏观管理。1995年12月19日国家教委公布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对职大的建设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体现了国家教委对这类学校的关心和重视,这属于国家级的宏观管理。现在的问题是,省、市两级如何根据这两个文件加强领导和管理。从学校来说,一是要更主动地争取上级的领导和管理;二是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主办学。学校的地方性和职业性决定了它同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这也便于发挥学校的积极性,同社会各方面建立协作的、互补互利的关系,走校企结合的路子,使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帮助,增加办学的投入,创造更好的教学和实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4 正确认识和处理引入市场机制和遵循教育规律的关系
职业大学从建立时起,它的毕业生就改统招统分为择优录用,实际上就是现在说的“双向选择”。这是把竞争机制引入了学生就业领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因素。职业大学是教育战线最先引进市场机制的学校。在当前全国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形势下,我们职业大学还应该从专业设置、课程计划到教学内容等,都要认真研究如何适应、如何为“两个转变”服务问题,开展更深入的改革。我们主张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不是走向市场,更不是盲目地跟着市场走。职业教育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并始终受到自身规律的制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应该是既考察市场经济的法则,又遵循职业教育自身的规律,二者不可偏废。假如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材组织上都不考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人就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要求,在人才市场上就不可能受欢迎,学校也不可能办出活力,取得好的社会效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专业都要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有些基础学科专业,在社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市场对这种人才的需求量却很有限。如果只按市场价值取向来决定这些专业的命运,那也是非常错误的,会给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同时,市场也在不断地变化,如果盲目地跟着市场走,教育工作(包括与经济关系密切的职业教育)也必然无所适从。去年我去固始县调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时,那里有一所职业中专的校长向我提出砍掉养蚕专业。问他原因,他说今年蚕茧没人收,蚕茧价格比棉花还便宜,于是群众中有人就把桑园毁了。这种情况确实使人痛心。但从学校来讲,办一个专业很不容易,有一套教学设备、教师、图书资料,怎么能因市场行情有点变化就轻易地砍掉呢?从当地致富奔小康的要求来看,设立这个专业是需要的、合理的,绝不能因市场出现一点暂时的价格波动就不办这个专业了。我们考虑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既包括当前的需要,又包括长远的需要,做到既要适应、服务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要坚持教育固有的发展规律。
还要说明的是,我们培养的职大学生应具有商品意识,遵守商品交换的法则,但不能让商品交换的原则侵入到道德领域和政治生活中去,出现金钱和权力交易,产生拜金主义。现在一部分学生受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影响,缺乏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献身精神,这是很值得我们重视的。邓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批评了那种认为“既然说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向钱看’就是必然的、正确的”错误观点,以及“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品化的倾向”。这对我们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5 正确处理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的关系
从当前的情况看,现在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就是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确实是比较薄弱的,这个环节尽管我们几年前已经提出来,各校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至今还未完全解决,仍有加强的必要。《郑州晚报》报导,今年春,郑州中原人才市场搞人才交流时,聘人单位都不大欢迎应届毕业生,却对已毕业几年的往届生情有独钟。原因就是往届毕业的已经工作了几年,有了实践经验,录用后可以上岗顶班。他们说,我们是用人单位,不是培养人的单位,不能在录用后再培训几个月才上岗。这种情况向我们职大教学提出了加强实践环节教学的要求。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视基础理论、专业理论的学习。这一点,在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的意见中还提出了“度”的要求,即“必要”、“够用”的原则。作为一名合格的受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在基础理论、专业理论方面不能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在今年的“两会”上,不少有识之士呼吁:必须夯实高等教育的基础,否则高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职业大学是新型的也是新兴的大学,在夯实学生的基础方面,也不应该落后,应该走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