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征_合体字论文

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字形论文,困难论文,加工论文,儿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18(2008)04-0034-38

1 前言

听写困难(spelling difficulties)是指在没有阅读障碍病史的情况下,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儿童的听写成绩落后于同龄(或同智力水平)儿童的现象[1]。汉字是表义文字,在字形产出过程中难以根据语音拼写出字形组合,因此,我们把spelling difficulty翻译为听写困难,而不是拼写困难。听写困难儿童的特点是阅读成绩良好而听写成绩落后(good reader,poor speller)。这种特殊的听写困难现象,在英语学龄儿童当中相当普遍[2]。与英语儿童相比,听写任务对于汉语儿童来说则更加困难[3],汉语听写困难成为学习障碍(Learning Disorder)的主要类型之一。

字形表征(Mental graphemic representations,MGRs)水平是字形产出的主导因素[4]。因此,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表征以及对应视觉加工特点,就成为一些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听写困难儿童的听写错误,发现其中存在大量的语音型(Phonetic spelling)错误(即在语音上可接受的听写错误,比如把sky写成sgie)[2,5],这可能是由于字形表征缺陷,导致儿童在听写时无法直接提取字形表征,不得不利用语音分析等间接途径完成听写任务所致。另外,还有研究者从一般性的视觉加工角度,考察听写困难儿童的视觉加工特点。如David[6]以视觉方向为加工任务,考察在动作干扰下的视觉加工水平,发现听写困难儿童的视觉加工水平落后,更容易受动作干扰。而David和Colin[7]以不同大小和方向的三角形为材料,考察听写困难儿童的视觉加工水平。结果发现,尽管听写困难儿童的视觉加工水平落后于正常儿童,但当控制智商因素后,这种差异就会消失。汉语听写困难研究迄今非常缺乏。张丽娜通过考察一例典型的听写困难个案[8],发现该个案的一般性视觉加工水平表现正常。

与英语相比,汉字以字形表征为主[9],字形复杂性特点突出。这种字形表征除了局部特征之外,还存在一种整体字形特征(即字形知觉整合性)[10]。这种整体字形特征是汉字的一种主要特征,并对汉字的局部特征加工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命名合体字中的部件比单独命名整字困难,部件加工受到整字干扰[11,12];而且,这种干扰难以解除,即使是弱化字形的知觉整合性[10]。因此,汉语听写困难儿童的字形表征和视觉加工研究,应该首先考察他们的整体字形加工特点,而这方面的研究正是英语文字国家所缺乏的。

由于整体字形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直接考察,因此,本研究采用启动范式来间接考察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使用启动范式,主要用来考察被试对启动字某特征(包括整体字形特征)的自动加工特点,而在考察汉字整体特征方面,喻柏林曾经使用启动范式,通过整体加工方式的启动效应,来考察整体特征对部件加工的影响[10]。但该研究存在明显的加工方式引导,难以准确考察被试在自然状态下的整体加工特点。为了克服加工方式引导的干扰,本研究使用匹配的整字启动和部件启动,考察被试在两种启动模式下,对相同部件启动效应量的差异,来间接考察被试对部件启动字整体字形特征的加工特点。本研究假设听写困难儿童在整体字形加工水平上和听写正常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

2 听写困难儿童的筛选

关于听写困难的现状,国内缺乏明确的人口学调查,因此,本研究首先根据听写困难的定义,对小学阶段的听写困难现象进行标准化的调查和筛选。

对宁夏固原市第一小学(地区重点小学)①的四、五、六年级的所有学生(共564人参与了筛选过程,其中四年级152人、五年级186人、六年级226人)进行筛选,最终选出了29名听写困难儿童。听写困难儿童的检出率为5%。

2.1 测验工具

根据人教社出版的小学教材生字表,编写了小学生四、五、六年级听写与认读测验(以认读成绩作为阅读水平的指标)。由于测验是在上学期进行,因此,每个年级测验用字都是之前年级学过的字。每个年级的测验用字大约是之前学过生字总数的10%,其中,四年级测验147个字,五年级测验187个字,六年级测验208个字。测验用字的平均字频分别为:四年级0.29、五年级0.18、六年级0.11(单位:百万分之一);测验用字的平均笔画数分别为:四年级11.20、五年级11.75、六年级12.23,以9~11画为主,笔画数属于中等水平。

现代汉字80%左右为形声字,在形声字当中,声旁完全规则字(声旁读音与整字读音完全一致)占38%,声旁半规则字(声旁读音与整字读音部分一致)占18%,声旁完全不规则字(声旁读音与整字读音完全不一致)占16%[13]。根据该比例,测验用字在声旁规则性等方面做了相应控制(见表1)。另外,汉字以合体字为主,其中,左右结构约占64.9%,上下结构汉字约21.1%[14],相应地,测验用字在结构方面也有所控制(见表3)。

①注:宁夏固原市第一小学使用的语文课本是全国统一的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汉语教学水平正常。

2.2 筛选过程

每个年级的听写与认读测验材料完全相同。测验过程由每个班的语文教师负责。首先进行听写测验,隔2天之后再进行认读测验,尽量避免两个测验之间的干扰。认读测验要求学生对生字进行注音,如果不会使用注音,可以用同音字替代。将认读正确的字数除以测验总字数,作为认读正确率。听写测验按照平时的听写方式进行,要求每个学生都确实听清楚测验目标字。

(1)根据听写困难的定义,在每个年级选出认读正确率高于平均水平的学生。其中四年级认读平均正确率为0.69,有98人高于平均正确率(占总人数的64.47%),五年级认读平均正确率为0.71,有112人高于平均正确率(占总人数的60.21%),六年级认读平均正确率为0.77,有146人高于平均正确率(占总人数的64.60%)。

(2)对每个学生认读正确字的听写情况进行分析,记录每个学生认读正确听写错误的字数,再除以认读正确的字数,所得比例作为读写差异率,即认读正确字中听写错误的字数比例。四年级的读写差异率为0.27(标准差是0.16),五年级的读写差异率为0.22(标准差是0.18),六年级的读写差异率为0.23(标准差是0.16)。挑选出读写差异率高于年级平均一个标准差的学生,和读写差异率低于年级平均一个标准差的学生。

(3)将同时符合认读正确率高于平均水平和读写差异率高于平均一个标准差的学生作为听写困难组被试;将同时符合认读正确率高于平均水平以及读写差异率低于平均一个标准差的学生作为听写对照组被试。将这些被试的名单交给各自的语文教师,要求根据听写困难的定义,结合每个被试平时的学习情况,对这些被试是否符合听写困难标准进行主观评定,在评定的时候,排除有明显注意力障碍和情绪问题的学生。选出符合条件的困难组被试32人(四年级10人、五年级11人、六年级11人),对照组被试49人(四年级14人、五年级17人、六年级18人)。

(4)对选出的被试进行标准化智力测验,测验工具选用标准化的瑞文图形推理测验。排除测验成绩低于10%的被试,32名困难组被试有3人被排除,剩余29人;然后,根据29名困难组被试的瑞文成绩,从对照组被试中选取瑞文成绩一一对应匹配的被试30人。因此,最后选取的困难组被试29人(四年级9人,五年级9人,六年级11人),对照组被试30人(四年级10人,五年级9人,六年级11人)。听写困难儿童的检出率为5%(四年级6%,五年级5%,六年级5%)。两组被试在认读成绩、瑞文成绩、年龄等方面进行了匹配。具体情况见表4。

3 实验

3.1 实验材料

实验包括整字启动与部件启动。在部件启动任务中,启动字是上下结构的双部件合体字,平均笔画数为8.9。该合体字是被试未学习过的生僻字(以避免整体语音特征的干扰),它包括一个成字部件(成字部件都是小学四年级之前学过的高频字)和一个不成字部件;探测字是与启动字的成字部件同音的高频字(同样是四年级之前学习过的)。比如“启动字—探测字”为“灷—活”。在整字启动任务中,启动字是部件启动字的成字部件,探测字与部件启动的探测字一样,比如“火—活”。部件启动和整字启动任务的刺激对各30对,具体材料见表5。为了避免重复效应,将部件启动实验与整字启动实验分开进行。

两种启动任务中的探测字完全对应,其命名反应时差异,只能由部件启动材料的整体字形效应来解释(由于合体启动字是被试不认识的,不存在整体语音特征)。因此,如果部件启动条件下的探测字反应时显著大于整字启动下的探测字反应时,就可以认为,合体字整字字形特征对成字部件加工产生了显著的干扰。因此,将部件启动的探测字反应时减去整字启动的探测字反应时,作为合体字整体字形加工水平的指标。

3.2 实验过程

为了深入考察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在不同时间上的发展变化,本实验设计了3种启动材料呈现时间,即75 ms、150 ms和300 ms,3种呈现时间条件下的刺激反应对是完全相同的。将3种呈现时间条件作为独立的组块依次进行,中间允许被试休息一段时间。为了避免重复效应的影响,3个组块的出现顺序在不同被试问以拉丁方顺序平衡。

每名被试由主试陪同,在独立的房间中完成实验。所有实验材料均呈现在距被试80厘米的显示器上(viewsonic,17寸CTR纯平,1024×768@85 Hz)。具体程序为:先呈现“+”200 ms,然后呈现启动字75ms/150/300 ms,空屏200 ms,然后呈现探测字。要求被试尽快命名探测字。项目间隔为1000 ms,如果被试4000 ms内不反应就计为错误,自动跳入下一项目。刺激呈现时间和被试反应时均由Inquisit 1.0系统自动记录,命名正确性由主试实时记录。被试在充分的练习之后,进入正式实验。

3.3 结果分析

共有58人参加实验,去掉没有记录到命名反应时和只完成部分实验的被试,以及命名正确率低于90%的数据,结果,困难组和对照组各剩21名被试的数据有效,其中,困难被试四、五、六年级各7人。

首先,记录并统计两组被试在部件启动和整体启动下的命名正确率。结果见表6。

经独立样本t检验,各条件下两组被试的正确率没有明显差异(见表7)。

然后,将每个被试在部件启动任务中的探测字反应时,减去在整字启动任务中对应的探测字反应时,作为被试对合体字整体字形加工水平的指标。结果见表8。

图1 两组被试在不同呈现条件下的整体字形加工水平

另外,为了考察不同呈现时间条件下,是否发生了整体字形加工过程,将部件启动和整字启动的探测字反应时差值,与零值进行差异比较。如果两种启动的探测字反应时差值显著大于0,就可以认为,被试确实发生了整体字形的加工过程。通过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9。

由表可见,对照组被试在75 ms与300 ms的呈现时间条件下,均发生了整体字形加工(p=0.040,p=0.001),而在150 ms的呈现时间条件下,没有发生整体字形加工(p=0.622);困难组被试仅在75 ms的呈现条件下发生了整体字形加工(p=0.025),而在150 ms和300 ms呈现条件下,均未发生整体字形力工(p=0.502,p=0.150)。

4 讨论

实验最主要的发现是,对照组被试在75 ms和300 ms时均发生了显著的整体字形加工,在150 ms时未发生整体字形加工;而困难组被试仅在75 ms时发生了整体字形加工。如何解释上述结果呢?对照组被试的结果表明,75 ms和300 ms时发生了整体字形加工,它干扰了部件的语音激活水平,从而造成部件启动下的探测字反应时显著高于整字启动下的探测字反应时。字形和语音属于不同通道的特征,整字字形是如何影响语音加工的呢?可能原因有:(1)在早期知觉的字形加工阶段,由于整体加工先于部件加工[15],在部件特征得到加工之前,存在一个整体字形加工阶段。如此,相对于整字启动而言,部件启动中的部件加工时间相对推后,部件加工程度相对较弱,从而表现为较弱的语音启动效应。先前的研究表明,当左右结构的合体呈现时间为57 ms时,部件启动就已经发生[16],这说明在57 ms时,左右结构合体字的早期整体知觉加工已经完成,进入到了部件层面的加工。本实验使用的是上下结构合体字,它比左右结构合体字的整体效应更强[17],早期知觉时间相应更长,因此,当上下结构合体字呈现75 ms时,仍然存在整体字形对部件启动的干扰效应。当然,也包括这样一种可能,即,早期整体知觉加工在75 ms之前已经完成,但是,它对部件启动的干扰,到75 ms时仍然发生作用,但到150 ms时,这种干扰效应就消失了。(2)在词汇水平的字形加工阶段,由于整体字形加工形成的字形整体结合力,它阻止了部件从整体中分离出去,减弱了部件的加工程度,而且,字形整体结合力越强,它对部件加工的干扰效应也就越强,即使是当合体字呈现1000 ms时[12]。这种整体字形的结合力,同样也会导致相对较弱的部件语音启动效应。这一过程在呈现时间300 ms时有所表现。

但是,上述的这些过程,并未完全发生在听写困难被试身上。在75 ms和150 ms时,困难组被试表现出了与对照组被试相同的效应,这意味着,困难组被试同样存在早期知觉的整体字形加工过程,以及造成的部件加工相对微弱的结果,而且,两种呈现时间的整体加工水平,困难组被试与对照组被试没有差异。但是,在300 ms时,发生在对照组身上的整体字形加工,以及造成的部件加工相对微弱效应,并未在听写困难被试身上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结果呢?可能原因有:(1)困难组被试在该阶段的整体字形加工相对延迟,在300 ms以后发生。在整体字形加工之前,他们耗费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有语音线索的部件加工。因此,当呈现时间为300 ms时,还未在听写困难组被试身上发现明显的整体字形加工。(2)在没有特定加工任务的条件下,当呈现合体字时,除了早期的整体字形加工,听写困难组被试缺乏将字形组合成整体的加工过程,而是选择有语音线索的部件进行加工。无论是哪一种原因,都说明,听写困难被试对缺乏语音线索的整体字形特征敏感性较弱,相对而言,他们对有语音线索的部件特征更为敏感。这个解释与听写困难被试会读不会写的特点是比较吻合的。根据字形加工的部分线索模型[18],被试对汉字的识别,可以通过字形的部分线索完成。即使被试没有对整体字形进行充分加工,他们仍然可以根据字形的局部线索,来完成认读过程。这意味着,汉字认读的学习过程,可以在整体字形加工不充分的情况下完成。正是由于这种认读的加工模式,导致了当整字缺乏对应语音时,困难组被试放弃或延迟整体字形加工。当然,困难组被试相对较弱的整体字形加工倾向,是否由于上述的认读加工模式所致,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证研究。

5 结论

(1)听写对照组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在呈现时间为75 ms和300 ms时发生,而在150 ms时没有发生;听写困难组被试的整体字形加工仅在75 ms时发生,而在150 ms和300 ms时未发生。

(2)两组被试在75 ms时都发生了整体字形加工,而且加工水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标签:;  

听写困难儿童的整体字形加工特征_合体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