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儿科)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患者,收治时间是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进行布地奈德加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定喘汤加减进行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分析。结果:①研究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是4.1±1.0 d、4.5±1.1 d、5.2±0.8 d;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分别是6.2±2.2 d、6.8±1.6 d、7.8±1.7 d;②研究组中有24例患者为显效(占60%),有15例患者为有效(占37.5%),有1例患者为无效(占2.5%),总体患者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15患者为显效(占37.5%),有16例患者为有效(占40%),有9例患者为无效(占22.5%),总体患者的有效率为77.5%;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均显著的较对照组的高,而CD8+则明显的较对照组的低,经数据分析,P均<0.05。结论: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另外,还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治疗效果
毛细支气管炎为小儿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喘憋和肺部哮鸣音为该病主要的临床症状,其主要的病理特征是病毒性侵犯毛细支气管,引发毛细支气管发生黏液分泌增多、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上述病理性产物会造成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或波及肺泡、肺间质,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本文主要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8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患者,收治时间是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将上述患者分成2组,各40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均在1至5岁间,平均年龄是2.89±0.82岁,患者病程均在1至3天,平均病程是1.25±0.36天;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均在1至6岁间,平均年龄是3.01±0.95岁,患者病程均在1至2天,平均病程是1.14±0.18天。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对比,其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1mg布地奈德和1.25ml复方异丙托溴铵及1ml的生理盐水混合液,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每天2次,治疗7d。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定喘汤加减进行治疗,方药如下:桑白皮,苦杏仁,黄芩,紫苏子,蝉蜕,款冬花,陈皮,半夏,炙麻黄,茯苓,白果,鸡内金,焦山楂,甘草。上方在500毫升水中浸泡半个小时,然后用火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2次服用,治疗7天。
1.3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分析。
1.4 数据分析
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分析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及血清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是计量资料,应进行t检验;临床治疗效果是计数资料,应进行卡方检验。如果2组患者的组间P值低于0.05,说明2组患者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对比
2.3 2组患者血清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分析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为49.56±5.64,CD4+为38.41±6.04,CD8+为25.69±3.1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3+为40.85±8.01,CD4+为32.89±3.07,CD8+为30.75±5.08;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均显著的较对照组的高,而CD8+则明显的较对照组的低,经数据分析,t=5.6232、5.1180、5.3445,P均<0.05。
3.讨论
小儿肺脏娇嫩且极易外感而致病,外感风邪,肺气失宣,肺气上逆;或因脾气不足加上乳食喂养不当,乳食内化为热,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酿湿成痰,上渍于肺,肺失宣肃,均会导致痰浊壅肺和阻于气道,出现咳嗽、喘息。所以中医辨证予以宣肺降气,清热祛痰,止咳平喘等治法。临床上常予以中药进行内服、贴敷、雾化等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常以定喘汤为基础方加减,其中麻黄具有宣肺散邪的功效而平喘,白果具有敛肺定喘的功效而祛痰,一散一收,既能够平喘之功,还可以预防麻黄耗散机体肺气;款冬花、杏仁、陈皮、半夏、紫苏子具有止咳祛痰,降气平喘的功效;蝉蜕息风平喘,桑白皮、黄芩具有止咳平喘、清泄肺热功效;鸡内金、焦山楂健脾化积顾护胃气,甘草可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得肺气宣降,痰热得清,则喘咳痰多的症状就可以解除。
本文发现,①研究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P<0.05;②研究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7.5%,研究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数据分析,P<0.05;③研究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均显著的较对照组的高,而CD8+则明显的较对照组的低,P均<0.05。
总之,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另外,还可以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秋珍,冯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7,32(05):737-739.
[2]刘文鹏.清金平喘贴辅助治疗急性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痰热闭肺证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7,38(01):68-69.
[3]王怡.清肺化痰活血解毒法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证效果探讨[J].海峡药学,2016,28(06):139-141.
论文作者:冯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患者论文; 支气管炎论文; 时间论文; 毛细论文; 对照组论文; 小儿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