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江苏 徐州 221011)
【摘要】 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盐酸坦洛新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109例,随机分为54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ESWL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坦洛新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排石时间、肾绞痛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ESWL联合盐酸坦洛新的治疗方式,能够增加结石排净率,有效降低患者的排石时间,缩短疗程,降低肾绞痛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输尿管中下段结石;ESWL ;盐酸坦洛新
【中图分类号】R6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22-02
输尿管结石又被称为上尿路结石,是泌尿外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高达12%,其中70%位输尿管下段。在男性中壮年人群中多发,主要症状包括了血尿和肾绞痛,严重者还会出现梗阻或感染[1]。目前ESWL(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是临床上对输尿管结石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2]。在本次研究中,对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采用了ESWL联合盐酸坦洛新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109例,分为54例对照组和55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41例,女13例;年龄在19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2±10.8)岁;结石直径为6.2mm-14.7mm,平均直径为(10.1±0.9)mm。观察组男43例,女12例;年龄在20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9±10.5)岁;结石直径为6.1mm~14.9mm,平均直径为(10.3±1.1)mm。两组患者的年龄、职业、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上海交通大学产JDPN-VC型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患者通过ESWL进行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将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的电压设置为8KV~12KV,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设置冲击的次数为1500次~2500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盐酸坦洛新进行治疗,患者口服,一日一次,每次剂量为0.4mg。所有患者,术后常规抗炎治疗三天,日保持饮水量不低于2L,治疗期间见有结石排出即来复诊。每周复查一次,确诊结石排出,停止药物治疗,结石未排尽者2周复诊,4次碎石后仍未排尽者,行相应手术治疗。
1.3 评价指标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排石时间和术后肾绞痛发生率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值进行检验,差异性用P值进行判定,P值小于0.05表示本次试验数据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P值大于0.05代表无统计学研究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排石时间和术后肾绞痛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3 讨论
输尿管结石为泌尿系多发病,常见病,90%以上是肾内形成而降入输尿管,原发性输尿管结石少见,除非有输尿管狭窄。在输尿管结石患者中,70%位盆腔,15%位于输尿管中段,在上1/3少见[3]。结石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根据结石大小、部位不同,采取不同治疗手段,一般小于0.5cm结石自行排出几率大,可采取保守治疗。对于大于0.5cm的结石,临床常采取手术干预治疗。当然,随着腔镜技术发展,输尿管镜碎石术被认为是一种在麻醉下进行的可一步到位的技术[4],但对。0.5~1.5cm间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ESWL治疗,ESWL与输尿管镜相比,在手术风险,住院费用,人员资质问题上,有较大优越性。目前ESWL具有价格低廉、操作方便、非侵入性等优点,而且不需要放支架管,不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影响,在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但是有研究发现,在通过ESWL排石后,患者的结石排净率,排石时间,及术后肾绞痛发生率是影响治疗效果主要因素。如何增加排石率,降低排石时间及肾绞痛发生率是临床医师目前关注问题。
相关研究表明,在输尿管壁上存在α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为α受体,同时α受体中包括α1和α2受体两部分[6]。在输尿管下段中α1受体起生理作用,对远端输尿管痉挛以及逼尿肌收缩效果起着较强的作用,尤其是对壁段输尿管。壁段输尿管为第三生理狭窄区,严重影响结石的移动。因此,α1受体拮抗剂为当前治疗的最为理想的药物。盐酸坦洛新是一种高选则性α受体拮抗剂,可对α1受体发挥选择性作用,主要作用于α1a、α1d受体,α1a、α1d受体主要分布在输尿管下段、膀胱颈、前列腺等部位,将其用于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有效增加尿流脉冲,相应增强结石上压力,也可对输尿管蠕动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结石周围的输尿管壁,形成梯度压力,在其梯度压力作用下有利于结石的顺利排除。 同时对膀胱颈平滑肌和后尿道前列腺产生阻滞和传导作用,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膀胱和后尿道的压力,解除平滑肌产生的痉挛,并抑制尿液的反流,保证治疗的效果。此外,由于该药物的选择性高,半衰期长,因此药效能够持续更长的时间,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服用次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而且不会产生低血压等毒副作用,也就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ESWL联合盐酸坦洛新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增加排石效率,降低排石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效果确切,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雁威,江权明,张慧玲等.利尿B超配合反常规体位在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3,34(15):2334-2336.
[2] 苏运强,刘忠泽,薛健等.输尿管镜钬激光联合ESWL、输尿管口切开术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伴输尿管狭窄[J].山东医药,2010,50(10):111-112.
[3]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84-785.
[4]那彦群,叶章群,孙光,等主编.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25-226.
[5] 李鸣涛.排石颗粒佐助ESW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3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05):826-826.
[6] 叶文鑫,谢波,梁臻.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输尿管下段结石的疗效分析[J].健康研究,2013,64(3):881-882.
论文作者:赵伟,张延春,吕清东,牛欢庆,王蒙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输尿管论文; 结石论文; 患者论文; 受体论文; 盐酸论文; 发生率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