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越来越大。电力用户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逐渐提高。一旦发生电网故障,对企业和个人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配网供电系统的可靠性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电力市场化过程中,电力企业必须以市场为主导提供优质的服务,这不仅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态度,还需要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上保证用户的持续用电。这既有利于赢得电力用户的信任,提高客户对供电服务的满意度,也将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形象,推动电力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科学、有效的供电可靠性管理,对于供电系统的整体规划、建设、运作、营销等全过程的管理具有重大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配网供电的可靠性,满足用户的持续用电,电力企业亟需从多个方面完善可靠性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可靠性;配网供电;措施
引言
配网线路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重要的供电职能。但在实际运行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网供电可靠性受到了影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电力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影响。因此,需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保障配网供电的可靠性。
1配网运行中影响供电可靠性的因素
1.1自动化水平比较低
配电运行的过程中,配电网的自动化水平对故障处理的时间产生较大的影响,自动化水平较低使处理时间增加,甚至出现故障难以处理的情况,导致供电恢复时间延长。现阶段,一些电力企业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电力企业采取人工倒闸法数据收集有效性较低,影响到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1.2线路和设备故障
配电运行的过程中,造成线路和设备故障原因有很多,在配电网设计的过程中,设备设计的过程不符合标准,相关的生产厂家缺少生产资质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配电设备的质量产生影响。在设备安装的过程中,安装方式不合理,影响到配电设备供电中的使用和运行。由于自动化水平较低,面对故障和事故不能自动切断电源或者报警,影响到配电系统的运行。配电运行的过程中,传输容量比较大,有过热现象发生,线路运行时出现烧断情况,加上继电保护装置不能够发挥其保护作用,导致配电网线路出现故障。
1.3网络结构不够标准化
部分电力企业在网络结构设计时,没有按照其要求和规范开展设计工作,导致供电半径比较大,供电范围比较广泛,此种不符合要求的网络结构出现故障时,导致停电范围较大,停电时间较长。
2提高配电运行供电可靠性的方法
2.1预防发生电线事故
落实按时、非定时的电线装置运营管制作业,加强检查和测量关键电信频率的工作力度,且在电压和断路设备上安装预防设备,核实电线等地方是否有障碍物,提前做好因季节或天气出现故障的防护措施,尽可能减小雨、雪、雷电等天灾导致的电线事故范围。如果电线由于地理原因无法达到标准,尽量使用绝缘电线代替裸露位置,以便更好地抵抗自然灾害。
2.2电网结构的优化
电网结构合理化可保障供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改造电网时,必须考虑其经济性、技术性及安全性。改变传统陈旧的供电模式时,加强和完善配电网架的重要条件是增加二次变电站间的线路,减少迂回路线,更新替换导线载面,且合理调整供电的半径和走径。使用的设备必须达到较高的可靠性水平才能进行组合,通过联系其他系统构建易维护且一元化运行的最理想网络。改造线路和重新构建的设计中,应考虑各方面因素。例如,线路应避开树林等障碍物;和道路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将预应力电杆运用在主要道路旁,避免车辆撞击时折断。装置断路设备必须选择合适的地方,可以分段操作电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出现电线事故或需要进行维护修理工作,需要减少停电范围,提升转供实力,同时保障断路设备的整定值,实时调节断路设备的电流数值。
2.3提高软、硬件水平
为使配电系统的各个装置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并保持分配电能的作用,应使用具有高安全性能、品质优良、修理次数少的设备,充分发挥其用途,创建电能网络的硬件知名度。对于能力强的电力单位,可利用通信网构建和创新具有分配电能作用的网络自动化,监督、管理分配电能网络的整个过程。利用收集处理电路事故信息的功能,定位检查事故发生的不同位置,通过操纵实现复原供电。随时了解各个配件在网络中的实际工作情况,提前消灭电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除了应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网络结构,还需要严格系统的管理措施,保障检查、维修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分配电能网络的科技含量随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渐增长,电力单位必须重视职工的综合素养培训,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实际能力。创建供电安全性能的基本信息管理制度,通过完善或精准计算用户的断电时间提高其实时性。改善故障处置等相关机制,使安全性管制作业更完整。同时,尽量缩短停电时间,营造良好、安全的供电环境。
2.4提升员工规范化生产的素养
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以及安全事故引发的危险事宜,政工部需积极实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主要就配网供电的可靠性知识实施讲解、概述,继而使得社会成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借助这一举措,可有效降低人为引发的用电事故。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养,会直接影响到供电的质量以及可靠性。为此,必须积极对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员工掌握先进的专业技能,并对其配电网络技能进行培养训练。要求人员掌握自动化运维技能。
2.5利用先进电子设备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配网自动化建设过程当中,更多先进的电子设备运用到了电网当中,从而为供电可靠性提供了更大的技术保障。在固态断网器当中,能够实现对双回路供电线路的有效控制,还能够为线路与其他主线路的切换提供安全保障,不会由于切换而发生供电安全事故。在结合固定断路器和其他电容器的情况下,能够有利于提高电路质量。另外,静态电容器与电力控制器结合时,静态电容器被划分为全新的电压源,同时借助于配电系统进行相互之间的连接,从而能够对配电系统中的电源大小进行合理的改动,实现电源大小的灵活性调节,提高了配网的电容量,降低配网短路问题发生概率,大大提高了供电的可靠性。在运用动态电压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配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对变压器、电力设备、换流器等电力设备进行结构优化设计,实现电压补偿,为配网运行及供电可靠性提供安全保障。
结语
总之,配网供电可靠性是对供电系统的整体规划、建设、运作、营销等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反映,对于满足用户的持续供用电,提高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来说具有重大意义。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从多方面着力。
参考文献
[1]陈文高.配电系统可靠性实用基础[M].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2]刘毅彬.浅谈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07(s2):86-87.
[3]齐贵广.基于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的10kV线路供电可靠性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4(3).
[4]岑楚权.浅谈提高10kV配网供电可靠性的管理措施[J].今日科苑,2010(17):110-111.
[5]夏成军,代文良,邱桂华,等.提高110kV电网供电可靠性的重合闸方式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39(11):133-137.
[6]王颖,陈松,王莹莹.配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智能电网,2015(3):229-234.
[7]许文君,吴喜冰.电网工程建设中的相关环境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4):144-145.
论文作者:孙艳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4
标签:可靠性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线路论文; 电线论文; 电力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