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及措施论文_王轶

浅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及措施论文_王轶

武汉市园林建筑工程公司 湖北武汉 430050

摘要:当前国内许多城市都面临着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雨水的收集利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在介绍城市雨水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措施

1国内城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状况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修建池塘拦蓄雨水用于生活的记录,西北地区水窖的修筑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雨水利用的研究与应用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并于90年代发展起来。总的来说技术还较落后,缺乏系统性,更缺少法律、法规保障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系统。在技术和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收集后的雨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城市水体水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水源危机和雨洪危害日益严重。雨水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加以收集利用,实行综合治理已成为重要的新兴课题。在城市总体规划上,过去普遍采用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大多数已被改制,改为分流制或截流制排水系统。但是,对于初期雨水未进行截流处理,多与中后期雨水一样排入水体。

雨水收集利用的新技术和新设备也不断涌现。对于大型公用建筑、居住区、建筑群等屋面及地面雨水,经收集和一定处理后,除用于土地入渗补充地下水,还可用于景观环境、绿化、洗车场用水、道路冲洗、冷却水补充、冲厕及一些其他生活用水用途。通过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结合雨水收集、利用设备的实施,减少用于以上用途的自来水用量,既可以节约水资源,又可以节约大量自来水费和排污费。另外还有小型雨水利用设备如一体化HDPE雨水贮存利用设备,是以HDPE密封式贮罐为基体,在罐内设置相应的机电设备。罐体可以安放在地面上或者埋入地下,自屋面或者其他集流场所收集的雨水在罐内做简单处理。贮水可以通过自动化设备提供给冲厕、浇灌绿地、洗车、水景等用途。罐内设有水位计量装置,最低水位时限制吸水,提示引入其他水源。该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小型建筑、别墅、洗车场、住宅的雨水收集与利用。但是这些设备中,对于初期雨水均采用弃流的方式,也没有对弃流后的处理提出较好的方案。我国目前的雨水收集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主要在缺水地区有一些小型、局部的非标准性的雨水收集利用工程,比较典型的有山东的长岛县、大连的獐子岛和浙江省舟山市葫芦岛等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北京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城市雨水利用开展的步伐较快,已进入示范与实践阶段。例如,北京在全国较早地启动“城区雨洪控制与利用示范工程”,并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稳步推进雨洪利用的研究和开展,如今,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北京市城区共建成雨洪利用工程51处,通过铺设透水路面、集雨灌溉、洗车、冲厕所、冲操场等方法,每年可收集雨水90多万m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描述,市政系统的中水将成重要水源,到2020年,中心城和新城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90%以上,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和回收系统,建立中水回用系统,使中水成为城市绿化、道路浇水、生活杂用和工业冷却等主要水源。通过一批示范工程,争取用较短的时间带动整个领域的发展,实现城市雨水利用的标准化和产业化,从而加快我国城市雨水利用的步伐。继北京之后,天津、青岛、上海、大连、南京等许多城市也陆续开展了相关研究。无锡市建设局、市政公用事业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市规划局也已于2008年8月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建建设工程城市与水资源利用的暂行规定》。

2加快城市雨水利用的措施研究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多学科,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城市雨水资源涉及许多相当复杂又必须处理好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树立资源理念,强化制度建设

城市雨水利用,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政府领导、有关部门、科研工作者乃至广大市民中广泛树立雨水是宝贵资源的理念。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应积极出台有关建设项目雨水利用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雨水利用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前后降水径流系数不能增加”,规定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商业还是居民小区,均要设计雨水利用设施。用制度约束保证城市雨水资源利用的实施。

2.2提高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

城市雨水利用是环保产业,利用雨水应享受环保优惠政策。凡按标准建设雨水利用工程并保证正常运行的新建小区,将雨水留在地面,回补地下或利用,因不增加排洪量,应免收其防洪费,所免费用用于设备维护。建设雨水利用工程,但未达到标准的单位,可适当减收防洪费。同时,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植雨水利用产业的发展。雨水利用作为环保产业,政府应给予各种环保优惠政策,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利益机制调动开发商和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政府应加大资助力度,将效果明显的雨水利用技术尽快推广应用,推动城市雨水利用的快速发展。

2.3加强统一管理,打好总体战

城市雨水利用属于水务的开发与管理范畴,涉及到气象、地质、水利、城市建设等问题,具体实施时还需要与城市建设、市政管理、节水、建筑设计、环保和园林等许多部门进行合作。为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包括防洪、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与配置、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等诸方面,并制订雨水利用工程建设和运行的相应政策和规范,负责工程的具体实施和监督,落实城市雨水利用的实施效果。

2.4搞好试点示范,不断总结推广

在大专院校、科学院所、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新建生态住宅小区,择优建立雨水利用试点和示范工程,引进技术,建立系统,不断总结经验并推广。目前应建立的试点类型主要有:屋顶雨水积蓄利用、透水地面、渗井(池、坑)、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综合系统、人工湿地、雨水处理系统等。

2.5深入理论研究,保持正确方向

城市雨水利用是一个相当复杂又必须处理好的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研究,为这项新生事物始终保持科学、理性、正确的发展方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社会、经济、生态、科学、技术等不同地角度人手,对于城市雨水利用进行综合研究。探索不同条件下雨水利用的政策体系、技术模式、效益分析,以及对城市雨水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的技术攻关。

2.6引入市场机制,促进良性发展

促进雨水利用交易市场的形成。利用市场机制引导雨水利用的良性发展,但要明确:交易主体是物业管理部门;剩余水量可以进行市场交易;对达到一定规模出水量的,给予相应的支持与奖励。

3结语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对解决水资源短缺、防治水环境污染和防洪减灾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建议国内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雨水资源化经验的同时,根据我国城市的水资源现状、城市发展环境,制定出一系列雨水资源化的法律法规,加强雨水资源化的技术研究,促进雨水资源化进程和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参考文献:

[1]李美娟.城市雨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价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2]邵兆凤,邢国平,周建芝,等.天津市城市雨水利用前景建议[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02):102-106.

[3]祁丽燕.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分析[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S1):35-36.

[4]潘毅,王书永,邱哲.城市雨水利用浅探[J].四川建材,2012(03):230-231.

论文作者:王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0

标签:;  ;  ;  ;  ;  ;  ;  ;  

浅析城市雨水收集利用现状及措施论文_王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