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幼儿阶段,儿童存在较强的好奇心以及模仿能力,自主意识逐渐形成,在该阶段是儿童养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时期。基于此,本文将分析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作用,其中主要包括减轻家长的教育压力、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及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并研究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其中主要包括给予幼儿适当期望、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对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树立良好榜样以及重视行为培养细节五方面内容。
关键词:幼儿教学;良好行为;身心健康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幼儿教育的地位逐渐提升,幼儿正处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的教学,会对其今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必须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展开有效培养,为今后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条件。良好行为包括多方面内容,例如卫生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品德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行为习惯等,都需要教师对幼儿展开全面引导,进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质量。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作用
(一)减轻家长的教育压力
幼儿教育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方面内容,在此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基础,但是目前多数家长忙于工作,陪伴孩子的时间较少,无法给予孩子全面有效的教育,家长既要工作,还要教育孩子,压力较大[1]。多数孩子在幼儿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在刚刚入园儿童身上表现的较为明显,许多儿童需要老师喂饭和穿衣服,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形成良好的教育习惯。这不仅会影响儿童今后的身心发展,同时还会增加家长的压力,因此,在育儿园中展开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能够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同时还能够降低家长在教育中承担的压力,例如,让儿童自己穿衣服、吃饭等[2]。
(二)促进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儿童配合,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质量,但是在实际幼儿教学中,由于儿童情绪控制能较差,非常容易出现哭闹、焦虑等现象,如果不对这种情况展开有效控制,将无法继续开展教学活动。甚至在幼儿园中出现洗手不排队以及吃饭慢等现象,以上行为的出现,都是由于幼儿良好行为培养不全面导致的,幼儿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进而阻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3]。
(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发展
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坚持性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等,为今后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另外,从生理的角度上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在幼儿时期,身体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如果不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则非常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以及病毒感染等情况,影响幼儿身体健康的正常成长。由此可以看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能够在思想品德以及身体健康两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保证幼儿能够健康成长。
二、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的方法
(一)给予幼儿适当期望
给予幼儿适当期望能够培养幼儿的上进心,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期望值,如果期望值设定的太高,则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因此,教师在设定期望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例如,教师在培养幼儿独立吃饭行为的过程中,可以给予年龄稍大学生一星期的时间,给予年龄稍小学生两个星期的时间,跟学生定下约定,如果在约定时间之内能够自己独立吃饭,就会得到一个小红花。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设定期望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这种方式能够提升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质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主要内容,由于幼儿的成长特点,对游戏的兴趣程度远远大于对知识学习的兴趣程度,因此,教师在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过程中需要将游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在玩游戏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例如,教师在组织“跳蚤市场”游戏的过程中,两个小朋友发生了冲突,原因是这两个小朋友都想使用新的工具,没人想使用旧的工具。这时,教师可以走到旧工具面前,假装在与旧工具对话,随后对小朋友说:“旧工具说他非常伤心,虽然自己已经旧了,但是还能正常使用的,有哪位小朋友想和他合作,帮助他”这时发生争执的两名同学中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表示自己愿意和这位“旧工具”合作,教师对这名同学给予了表扬。通过这件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谦让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养成谦让的好品质[4]。
(三)对幼儿给予肯定和鼓励
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因此教师在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过程中,需要给予学生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方式走。但是在给予学生肯定鼓励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件事件的正确性,如果学生表现优秀,则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例如,如果学生想要在午睡时间上厕所,他大声的喊老师,则教师就应在这时告诉他,不能在别人睡觉或者安静的公共场所中大声喊叫,这样会打扰别人的正常休息。如果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悄悄走到老师身边告诉老师。学生下次如果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则教师可以对这种行为表示赞扬和肯定,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明确知道哪种做法是正确的,哪种做法是错误的,进而养成一个良好的是非观。
(四)树立良好榜样
幼儿良好行为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言传身教,幼儿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因此采用这种方式的教育效果更好,在此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规范自身的行为,还需要家长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行为,家长与教师要达成共识,要求孩子需要做到的事情,家长也要做到。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一名同学有讲脏话的坏习惯,则需要在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是否在家也具有同样的习惯,如果有,则提醒家长注意,尽量克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脏话,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如果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内听不到周围的人说脏话,则自己说脏话的毛病自然会更改,这就是言传身教对幼儿良好行为培养的重要性。
(五)重视行为培养细节
细节往往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素质,因此在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其中的细节培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入手,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以及成长环境。例如,如果发现班级中某位学生不喜欢说话、性格孤僻等情况,则需要在第一时间与学生相互沟通,找出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经过询问发现,学生的父母总吵架,他害怕自己与父母分开,才一直闷闷不乐。了解这一情况之后,教师需要和学生家长展开沟通,使家长认识到这件事对孩子心理成长的影响,今后尽量避免这种事件的出现。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够得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教师观察到了每位学生在学习中的细节,抓住学生身边的小事,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这种方式还能帮助学生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进而提升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质量,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幼儿良好行为培养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如何提升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幼儿良好行为培养方法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幼儿良好行为培养质量,同时还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研究幼儿良好行为培养方法,能够为今后幼儿良好行为培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孩,张静.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研究——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233.
[2]杜蕾. 幼儿关爱行为的现状、问题与教育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5.
论文作者:孙雪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