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对现代都市文化的发展的影响论文_彭伟

公共艺术对现代都市文化的发展的影响论文_彭伟

彭伟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与艺术理论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满足大众所需,实现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公共艺术。

关键词: 公共艺术 城市文化

何为公共艺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提出了公共艺术新的精神取向。城市公共艺术是设计人们的生活生产娱乐活动的,时刻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精神,人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主体和核心,任何公共艺术的设计作品,都应当是以人为中心去设计的,去规划,作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人的使用率和舒适度应该作为检验一个公共艺术作品价值的重要尺度之一。公共艺术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休闲娱乐功能所设计的,需要满足公众的意愿,如果违背的公众的意愿,这件公共艺术作品只能说是城市空间中的摆设,变得毫无意义可言,严重地说,甚至会导致公众对城市公共艺术的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认识。

公共艺术在城市设计中的多元表达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城市建设发展与艺术理论实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为了满足大众所需,实现中国以人为本的思想,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公共艺术。由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活动范围也不断变广变宽,促使城市公共艺术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然而,我们要尊重发展与继承同步进行,也就是说要在发展中继承,同时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创新。将传统优良文化发扬光大,而不是摒弃掖藏它。现代公共艺术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将公共艺术运用到城市规划当中,美化城市空间。这里所说的“规划”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加以施行。公共空间艺术范畴内的城市规划与布局就是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是弘扬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要和建立人文生态公共艺术价值的需求。

公共艺术与城市文化的共生性

城市地域文化是源远流长,对现在乃至今后的发展都有深厚的影响。因为它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产生的,与社会习俗、文化、信仰等有关,是历史时空积淀的结果。我们国家的每一地域都拥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这就为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带来了新的审美观,例如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表现了地域特色文化的存在为城市公共艺术规划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和素材。同时,我们要把城市地域的历史文化建设与当代文明结合在一起,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问题,追求文明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十八大已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要抓住地域文化的特性发展好城市公共艺术,以实现公共艺术规划地域性的应用价值。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地域性主要存在于地域的差异性。差异性作为城市个性的一种特殊识别标志,应延续传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并且让人们更多地了解自己城市的特殊历史和文化,增强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强调地域文化与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相融合。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地域性主要存在于地域的差异性,差异性作为城市个性的一种特殊识别标志,应延续传承。然而,公共艺术规划要根据当地地域性的特点来指导创作。这不仅是对艺术家思想的一种表达,而且还表现了该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其发展特点。这种发展趋势是必然的,也是顺应现实和未来时代要求。

公共艺术发展方向论述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在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国家,曾出现过大量罗马式,歌德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建筑。直到19世纪欧洲的大型建筑上都带有装饰性的雕刻。但是在1990年以后,人们开始对只有装饰性雕刻的建筑,表示极大的不满,从而提倡一种在新建筑中,坚决拒绝以往的装饰雕刻的意识。20世纪后公共艺术的热潮也涌进了亚洲的日本。一时间“创造拥有雕塑的新型城市”,建造“城市中的美术馆”“与雕塑一起散步”等等各种提案纷纷出台,引进公共艺术的大型计划,他们主张:通过在城市中放置雕塑,使市民对艺术雕塑有一个广泛和普遍的认识,从日常生活的接触和鉴赏中,丰富和提高整体市民的文化素养。从有关统计数字来看,以上述主张为出发点或为目的而提出类似计划的社会团体占80%以上。与此同时,还有了以建设省为首,各级政府促进,创造文化景观的支援政策。由此,大小城市一起上阵,不仅有收藏大型世界名作的雕塑公园,还有偏远的小镇车站前的中型公共艺术。结果,一些社会团体的具体责任者,在还没有完全理解本地有没有必要引进公共艺术的同时,就盲目的开展了工作。有人尖刻的指出:“是创造拥有雕塑的城市,还是生产雕塑垃圾?”是公共空间里的公害,还是私有空间里的权威式的个人艺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思考。

我国依然处于公共艺术规划的初步探索阶段。从对历史的认知了解来看,城市雕塑是最古老的公共艺术,也是当时社会大众都普遍认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但受过去中国封建农耕文化的影响,致使城市在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景象。使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失去了个性,忽略了其特色的地域文化内涵,割断了历史文脉。目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是缺乏整体规划、建设无序不完善;从北方到南方,从郊区到城市中心,再则从社区街道到商业繁华地段,公共艺术品的整体布局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态势,没有按照市政建设规划完成公共艺术建设。据了解,目前很多地区城市为了降低公共艺术的建设成本,专门请一些非专业公司的人员来做这项工程。这就说明地区政府本身也对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的认知不深刻,随意对待这项规划。最近,我国正在进行研究公共艺术规划,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城市已经率先施行这项规划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那些中小型城镇也会顺应时代的要求发展公共艺术规划,而不只是为了“应景”。事实上众多的城市建筑缺乏整体规划性,缺乏城市和地域特色。 在笔者读到的有关公共艺术的书籍以及本专业的硕士论文当中,许多同仁深感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匮乏与混乱,一致推崇“百分比艺术”这样的公共艺术实施框架。但通过查找和阅读,笔者发现国内公共艺术的文献当中,对立法和实施及视觉审美方面谈得比较多,对介入形式的选择和人文关怀方面谈得比较少。尤其处在今日“图像时代”,在如何让当代艺术介入我们的城市生活的问题上,国内几乎很难找到一本专著。中国当代艺术虽如火如荼,然而仍有自居象牙塔之嫌,与城市公共艺术实际上是脱节的。此选题是面向创作者的,即讨论在中国城市的有限空间里,如何将当代艺术中的新观念引入公共艺术,拓展公共艺术的介入形式,以及在此之上如何体现人文关怀。

论文作者:彭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  ;  ;  ;  ;  ;  ;  ;  

公共艺术对现代都市文化的发展的影响论文_彭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