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研究论文_蒋桂英

(山西大同大学附属医院 037005)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136例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诊断,同时记录患者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136例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频发室性早搏71例(52.21%)、心房纤颤20例(14.71%)、Ⅱ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4.41%)、窦性心动过缓17例(12.50%)、窦性心动过速16例(11.76%)、房性早搏10例(7.35%),其中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除心房纤颤外,频发室性早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相比于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恶性程度更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是中老年人多发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症状严重时极易引发患者死亡,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上常并发心律失常,其恶性症状表现较多,主要表现为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症状,患者死亡率较高[1]。通过心电图分析,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律失常症状,能够在最佳治疗时间采取诊治和护理措施,有效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现将我院收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率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心率失常患者中病例较为完整的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10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最小31岁,最大81岁,平均年龄为(54.31±6.63)岁。

1.2 方法

本组1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诊断标准如表2所示,患者必须至少具备下列3条标准中的2条[2]。同时使用惠普M1772A型三导联心电图机(美国)记录患者各种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时注意保持体位放松,四肢安放稳妥。

1.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 SPSS17.0 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记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与结论

2.1 结果

本组136例心肌梗塞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结果显示:频发室性早搏71例(52.21%)、心房纤颤20例(14.71%)、Ⅱ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4.41%)、窦性心动过缓17例(12.50%)、窦性心动过速16例(11.76%)、房性早搏10例(7.35%);其中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除心房纤颤外,频发室性早搏、Ⅱ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及房性早搏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注:与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比较,*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2.2 结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且相比于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恶性程度更高。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率很高,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组研究结果显示,13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各种心律失常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频发室性早搏(52.21%)、心房纤颤(14.71%)、窦性心动过缓(12.50%)、窦性心动过速(11.76%)、房性早搏(7.35%)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41%)(见表3)。其中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最高,患者发病初期12h内发生率超过50%。此时患者由于心肌梗塞或缺血坏死,心室肌处于过激状态,导致心电图表现为不稳定的折返激动[3]。通过本组136例患者心电图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心肌梗塞患者频发室性早搏lown分级多为2~4级,较小面积心肌梗塞患者发生率更高、症状表现也更为严重。患者心肌梗塞面积不同是导致两者心肌梗塞严重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梗塞面积较大时患者应激过程中,肾上腺素分泌更多,导致心律症状也更为严重[4]。但从患者心肌梗塞部位与心律失常的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心肌梗塞部位与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心电图表现并无特定规律或影响,因此,患者频发室性早搏发生率与心肌梗塞部位无关。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房颤的发生率也很高,主要是由于患者心肌梗塞后新房肌细胞Ca2+含量增多,超过细胞承载量,导致心电图中动作电位时间缩短,不应期也出现明显缩短现象。心房纤颤则是在此电生理变化基础上发生折返导致[5]。当然,患者心电不稳定而新城微折返也会影响患者的心电功能。本组研究中大部分患者发生心律失常12h后逐渐得到控制,分析原因主要为: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注射以达到减小患者心肌耗氧量目的的同时也为机体带入了部分Mg2+。进入机体后能够患者患者细胞内Ca2+和Na+含量高、K+和Mg2+含量低的失衡状态,恢复Na+-K+-ATP酶活性,促使细胞正常转移Ca2+,缓解由于细胞K+含量较低而引发的缺血部位邻近组织复极不同步和传导延缓现象的产生,Mg2+对稳定细胞膜和缓解患者心律失常症状具有良好作用[6]。

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也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率较高的心律失常。引发患者窦性心动过缓的主要原因是窦房结缺血引起的勃起功能下降和前胸心前部位疼痛及精神紧张等引发的迷走神经张力升高,最终导致心律降低。窦房结供血主要来自于机体右冠状动脉,下壁心肌梗塞时易发生缺血。窦房结缺血直接导致细胞内酸含量大增并产生腺苷等,均抑制了窦房结的正常自律功能,导致机体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7];引发患者窦性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左心衰竭、肺栓塞及临床休克症状,主要发生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本组研究中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约为小面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5倍左右(见表3)。

房室传导阻滞则主要由于患者心肌梗塞引发机体缺血细胞膜离子交换发生异常,窦房结周围组织、方式交接部位和心室传导系统的Na+、K+交换失衡以及局部K+含量过高,导致窦房结及房室结细胞舒张期心电图表现为频率减慢或传导中断,从症状表现来看是由于房室结及希氏束近端缺血或水肿而引起。大部分患者房室传导阻滞是暂时性的,梗塞状况改善后逐渐恢复正常。

总之,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疑似心律失常的要进行多次心电图机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及早发现才能在最佳治疗时期采取有效措施。重视患者心肌梗塞面积与心律失常的相关性,重点检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张萍. 延胡索提取物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机理研究[D].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2]鲁端. 冠心病的心电图学[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06.

[3]张捍,刘忠奇,施建美.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后心律失常临床观察[Z]. 云南省第三期基层医师高血压培训班暨第六届玉溪心脏论坛论文集[C],2012.

[4]王海英.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68例心电图分析[J].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17(03):160-161,165.

[5]伍晓敏. 通冠胶囊对急性心肌梗塞后炎症反应及心功能影响的研究[D]. 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6]许海燕. 30例非典型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2,(36):3,5.

[7]陶有青. 快律宁胶囊抗快速性心律失常实验研究[D]. 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

论文作者:蒋桂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

标签:;  ;  ;  ;  ;  ;  ;  ;  

13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分析研究论文_蒋桂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