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3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3
摘要:目的 探讨多元化疼痛管理在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 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疼痛管理来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系统而规范的疼痛管理模式,有效解除或缓解骨科患者疼痛,在骨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多元化疼痛管理;骨科优质护理;效果观察
疼痛作为第五生命体征以来[1]其重要意义已经逐渐被医护人员所认识,2010年卫生部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主题为“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我科作为无痛病房试点病区,在近一年多的实践工作中,结合自身情况,在临床中采取合理评估、舒适护理、疼痛宣教、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培训、合理用药等多元化管理方法,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和责任心,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加速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4年6月-12月我科住院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80例。其中男98例,女62例,年龄15-78岁(平均48岁)。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骨折61例,膝关节半月板损伤32例,其他21例。其中外科手术治疗102例,非手术治疗58例。纳入标准:神志清楚,主诉疼痛,配合治疗及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意识不清,不可自述自我感受,不愿意配合及研究的患者。职业、经济条件、文化程度、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将疼痛作为日常病情观察的重点,不采取多元化疼痛管理方案,仅在患者自诉疼痛时再通知医生给予相应处理。实验组患者自入院开始将疼痛列入日常生命体征观察,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实施多元化疼痛管理。具体要点包括:
1.2.1合理评估:采用数字分级法(NRS)[2]进行评估,第一次评估在患者入院2小时内完成,急性疼痛每2-4小时评估一次,慢性疼痛及急性疼痛轻微或得到较好控制时每8小时评估一次。手术患者判断麻醉失效后,根据麻醉方式进行全面评估:气管内麻醉、硬膜外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共评估4次;局部麻醉患者每小时评估1次,共评估2次;疼痛≥5分,报告医生,给予镇痛处理后评估一次,然后每4小时对患者进行1次评估,直至疼痛评估<5分。使用疼痛评估记录单记录,具体项目包括评估日期、时间、部位、疼痛评分、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
1.2.2舒适护理:包括环境、体位、治疗舒适。营造一个安静、安全、清洁、舒适、温湿度适宜的环境,即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在50%左右。骨折病人大多接受着石膏、牵引等治疗,这些治疗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病人的舒适感。护士与医生积极配合,在不影响治疗的前提下,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减轻疼痛。在输液治疗时,采取肢体远端静脉输液,并尽量选择质量好的血管。在对骨折病人静脉输液时遵循一线原则:上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下肢输液,下肢骨折的病人尽量采取上肢输液;病人心情烦躁时尽量暂时不予以治疗,待病人情绪稳定后再行治疗。
1.2.3疼痛宣教:教育是改善疼痛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3]。护士以亲切的口吻和关怀的语气对首次住院患者进行相关疼痛知识宣教,包括对疼痛、止痛药物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等。根据患者疾病的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知识宣教及疼痛护理方法的指导,并发放疼痛宣教小手册,病人对疼痛的自我管理知识有所掌握,消除病人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发生率或减轻疼痛。
1.2.4护士继续教育多元化培训:在护理部、科室分层次培训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的开展多元化专科培训,如情景模拟教学、个案分析讨论、编制专科护理资料、现场专科操作指导等,提高护士专科护理内涵和康复、疼痛指导知识,更好地为骨折疼痛患者服务。
1.2.5非药物治疗:包括采用心理护理、松弛、音乐、按摩、针灸、意向、生物反馈、情感支持疗法等,同时运用暗示、催眠、冷热疗法、激光、超短波电疗、磁疗等护理措施干预。
1.2.6止痛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术后镇痛是无痛病房的主要处理方式,方法较多包括:多途径镇痛方式的选择如留置硬膜外导管、外周静脉和局部封闭麻醉、口服、外敷等;多种药物的选择如阿片类镇痛药物与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应用包括选择药物剂量、途径及用药时间,均应个体化,并关注儿童、老年人、疾病晚期,认知、交流有障碍等特殊人群。
1.3评价方法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实验组80名骨科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将疼痛分为0-10整数段标尺,0为无痛,10为剧痛,由受试者依据主观感受在标尺上打分,实施多元化疼痛管理的同时根据打分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自行设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及健康教育知识调查表,同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χ2,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住院患者观察指标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见表1。实验组通过多元化疼痛护理及健康宣教后,情绪稳定,思想放松。同时遵医嘱给予药物镇痛等措施,有效的止痛,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改善了睡眠治疗,加速了临床治愈时间,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3 讨论
3.1建立无痛病房,提高优质护理服务
疼痛管理是骨科病房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评定医护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4]。无痛病房的管理是科室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有机整体,骨科医师、护士、病人及其家属都是参与者和执行者。控制疼痛是骨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的重中之重,我们应借鉴国际疼痛管理经验,建立“无痛病房”,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尽可能地减少病人的痛苦,使病人轻松度过治疗过程。在我科无痛病房中医师和责任护士是医疗执行的主体,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对病人疼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疼痛评估并积极处理。
3.2重视患者的主诉,提高满意度
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在骨科病房要搞好优质护理,必须加强骨科患者疼痛管理,将无痛护理贯穿到全程护理工作中。患者经过固定、包扎、牵引、抬高患肢、按摩肿胀患肢、给予镇痛药等方法,仍会有疼痛与不适主诉,说明医疗护理行为与患者实际需求之间仍有距离。我们应经常、及时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了解疼痛控制的效果,才能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有效的服务。
3.3疼痛管理继续培训,提高疼痛护理技能
疼痛护理技能是无痛护理病房创建的基础,应作为护士的必修课。有研究表明[2],医务人员对疼痛评估不足和缺乏疼痛知识是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同时有文献报道[5],通过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分析疼痛管理知识,规范疼痛评估处理流程,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制定疼痛管理检查表以加强疼痛管理质量监控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病区疼痛管理整体水平及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因此,通过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分层次培训能使各层护士明确培训目标,提高了护士参与疼痛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疼痛管理知识与技能。我们认为,疼痛管理继续教育应作为建立无痛病房的前提,通过疼痛相关理论与评估方法的培训,组织学习人文关怀理念,使护士在护理行为上关怀、照顾患者,想方设法减轻患者的疼痛,以提高护理满意度。
4小结
骨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解决疼痛才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通过建立完善的疼痛管理体系,采用多模式、多阶段、多途径、多药物的方法对患者进行疼痛管理,能最大程度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提高护士的疼痛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患者的疼痛控制质量,患者得到了优质的无痛护理服务。综上所述,建立了系统而规范的多元化疼痛管理模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药物治疗进行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增加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加强了医护人员的无痛管理理念,是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良好体现。
参考文献:
[1]郭利利,李漓.外科护士多元化疼痛管理短期课程培训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12,27(12):83-85.
[2]张春华,邹碧荣.疼痛评估[J].中华临床护理,2009,1(2):158-163.
[3]胡旭琴.骨科疼痛管理现状与思考[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238-239
[4]郭向丽,高翠兰.无痛病房在骨科护理的临床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4):128-129
[5] 顾欣,王志红.对骨科疼痛护理分层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临床护理,2014,6(2):179-181.
论文作者:罗登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7
标签:疼痛论文; 患者论文; 骨科论文; 实验组论文; 护士论文; 病房论文; 病人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