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

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

韩莉[1]2000年在《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文中研究说明伍德罗·威尔逊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是一个兴起研究者兴趣也引起热烈争论的题目。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1912-1920年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正处于需对内外政策做出重大抉择的转折时代。这一时期的特征在外交与国际关系领域中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美国正在实力上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外交政策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但是二十世纪的世界既不是美国建国之初还处于弱小时期的世界,也不是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当年称霸一时的世界。世界在进入二十世纪时出现了新的特点:世界开始了走向多元化的进程。这是一个复杂而又需要重新认识的世界。处于这样一个时代的威尔逊政府需要为美国制订一个与时代相适应的外交战略。威尔逊为美国选择的外交战略是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入角逐世界霸主的行列,威尔逊毫不含糊地认为美国应是世界的领袖。但他同时也不可能摆脱历史的束缚,美国的外交传统也为他的政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传统与时代发生冲突时威尔逊试图从传统中找到依据来解决冲突。在威尔逊之前,美国基本上没有参与世界事务的经历,因此也没有固定明确的政策,在美国向老牌帝国主义的霸主地位挑战时,威尔逊只能从美国历史的经验中寻找办法来改造世界。这是威尔逊外交决策思维中的重要特征。 威尔逊外交活动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应是他倡导并促成其建立的国际联盟。他在巴黎和会上的有形成果中最突出的也是国际联盟。虽然后来这一政策由于参议院拒绝批准凡尔赛和约,美国将自己排除在国联之外而成为历史的讽刺,但是国际联盟做为威尔逊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及做为国联基础的集体安全原则应是研究威尔逊外交的重要内容。因为它的影响超过了威尔逊的时代,它是美国在国际关系格局的转变期,在美国外交重大抉择时期的产物,至今仍影响着美国的外交与国际关系。因此以集体安全为基础的国际联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将主要从传统与现实形势的冲突这个角度来考察国际联盟政策从提出到失败的过程:威尔逊是如何在战争中从中立立场提出集体安全与国际联盟,在参战后力图保持美国的独特立场,并在与欧洲列强的冲突与妥协中形成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又在与参议院的和约之争中,由于不能在如何使国联保证美国获得并保持其世界霸主地位方面取得一致,而使美国最终没有能加入国际联盟。目的是要了解威尔逊外交的一些特征:利用美国独特的地缘政治地位及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以集体安全为旗帜的政策,以一种貌似中间立场而实为超越欧洲列强之上的政策,来达到主宰世界的外交战略目标。但是威尔逊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并没有能取得希望的结果,原因是:美国要以自己强大的实力凌驾于国际事务及各欧洲列强之上,即使美国放弃了中立政策,也并没有放弃“美国例外”与美国超然于其它国家之上的思维方式。但是当美国想要以自己的实力来使世界都服从于自己的目标时却发现多元化的国际环境与多元化的国内因素使之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是整个20世纪美国外交的特征。

高帆[2]2014年在《伍德罗·威尔逊的海洋自由观及实践》文中指出“海洋自由”原则在美国历史上源远流长,是其外交政策史上具有本源性(original)的重要原则之一。从历史上看,这种观念与深植于美国人骨髓的商业精神、追逐自由的民族特性一脉相承,被视为美国存在与繁荣的保证。事实上,海洋自由不仅仅关涉国际法和外交原则,其背后还隐藏着各大国之间的政治、军事较量,是美国两百年来对国际事务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之一。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是美国历史上第28任总统,其执政的8年间是美国海洋自由政策上的重要转折点。他突破了前辈确立的美国中立身份下的海洋自由观,赋予海洋自由更高的政治属性,并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以集体安全维护海洋自由的构想。可以说,威尔逊是美国历史上理想主义海洋自由观的集大成者。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为威尔逊调整海洋自由观提供了历史性契机。参战前,威尔逊坚持的海洋自由原则等同于中立国权利,主要是公海航行自由权利,偏重经济层面的利益。参战后,威尔逊重塑了美国国际角色,从集体安全的角度,试图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世界和平、维护海洋自由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威尔逊在“十四点”计划中对公海自由做了明确的规定,提出“各国领海以外的海洋应有绝对的航行自由,平时与战时均然”,并强调了国际联盟构想中维护海洋自由的重要作用。威尔逊的海洋自由观是理想主义的,同时也是现实主义的,不仅满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需要,也能够为打破英国海上霸权、实现世界霸主的梦想保驾护航,是其称霸世界的理论武器。威尔逊重新定义的海洋自由原则,因国内外诸多牵制因素而未能实现,却给其后继者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成为美国外交政策中既定不移的原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

李雪[3]2015年在《伍德罗·威尔逊与德国疆界调整》文中研究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战争期间欧洲列强的相互厮杀和混乱局面,也为美国插足欧洲、加快称雄世界步伐提供了有利时机。本文重点探讨威尔逊政府干预德国疆界调整及相关领土分割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进而揭示威尔逊理想主义外交干预欧洲事务的实际影响和美国理想主义的基本特征。文章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巴黎和会前威尔逊关于战后欧洲领土调整基本构想的形成及其思想主张。由于威尔逊政府决心插足欧洲事务,争夺世界领导权,美国必然逐步介入欧洲领土争端。在这一过程中,威尔逊陆续提出了欧洲领土调整的基本原则,即“恢复原状”、“公平公正”和“民族自决”。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分析了巴黎和会上威尔逊与协约国在德国疆界调整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处置战败国德国是巴黎和会的中心议题之一,德国疆界的确定则是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威尔逊提出的基本原则,尤其民族自决和公平公正原则,与法国试图肢解德国的意图冲突,也与其他与会国家愿望有显著区别。在与确定德国疆界有关的领土调整问题上,以威尔逊为首的美国代表团标榜“原则”和“理想”,周旋于各国外交代表之间,但为了换取英、法等国对美国国际联盟计划的支持,威尔逊也做出了许多妥协。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形成的和约保留了德国大国地位,却使德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大量人口,背离了威尔逊倡导的“公平正义”和“民族自决”原则。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威尔逊干预德国疆界调整及相关领土分割问题产生的影响。战后欧洲领土的重新调整问题,不仅对欧洲相关国家意义重大,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欧洲格局,并对美国自身产生了一定影响。

张青[4]2003年在《伍德罗·威尔逊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原因初探》文中研究表明伍德罗·威尔逊在其执政时期,利用一战的有利时机提出"十四点"和战后建立国际联盟的构想,妄图以此来领导世界,建立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威尔逊倡导建立由美国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决非偶然,这是由一战时期美国经济的膨胀和威尔逊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扩张主义思想决定的。

张文亮[5]2007年在《伍德罗·威尔逊:法政捍卫者》文中研究说明伍德罗·威尔逊是美国最富争议的总统之一。此时的美国在实力上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威尔逊明确地为美国选择了领导世界的新外交战略。世界开始了既走向全球化又走向多元化的进程,威尔逊不可能摆脱历史的束缚,美国的外交传统为他的政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英法为代表的旧国际关系格局也成为他推行外交战略的重大障碍。

达纳·L.罗伯特, 秦倩[6]2013年在《第一次全球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基督新教传教运动的国际化》文中认为本文在北美语境和国际主义全球话语下讨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英美基督教传教运动内国际主义思潮与本色化之间的关系,认为国际主义与本色化说法不一,实质却相同。基督教传教运动的国际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表明,建设一个能容纳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合作、和平的全球共同体要求在不同文化语境下深化对基督教的理解。尽管在本文涉及的这一时段,国际主义远较基督教传教运动的影响广泛,但该运动强调在每一文化背景下实现基督教的本色化,从而丰富了基督教国际主义思想的内涵。文章还探讨当时的传教思想与今日全球化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D]. 韩莉. 首都师范大学. 2000

[2]. 伍德罗·威尔逊的海洋自由观及实践[D]. 高帆. 渤海大学. 2014

[3]. 伍德罗·威尔逊与德国疆界调整[D]. 李雪.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

[4]. 伍德罗·威尔逊构建世界新秩序的原因初探[J]. 张青.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5]. 伍德罗·威尔逊:法政捍卫者[J]. 张文亮. 传奇文学选刊(人物金刊). 2007

[6]. 第一次全球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基督新教传教运动的国际化[J]. 达纳·L.罗伯特, 秦倩. 宗教与美国社会. 2013

标签:;  ;  ;  

伍德罗·威尔逊与国际联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