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源水土保持经果林建设论文_汪杨军

汉源县水务局 四川汉源 625300

摘要:水土流失是造成汉源县偏远山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控制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经果林,结合池、渠、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以实现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后劲,让偏远山区群众治穷致富的目的,也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汉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水土保持;经果林;效益

1 务实创新 精益求精创一流

1.1 跋山涉水踏勘设计 努力打造精品工程

水保工作人员不辞劳苦,跋山涉水到我县的每个乡、镇进行水土流失调查研究,并进行现场踏勘设计,努力打造精品工程,2012年及2013年共栽植经大枇杷、红富土苹果等名优特新经果林4387亩,并栽植了水保林3802亩。历年来共治理汉源县水土流失面积154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9100亩,水保林30200亩,经果林13600亩,种草3000亩,封禁治理162000亩,植物篱915.3公里,植物护埂421.7公里,保土耕作6200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75.02万立米,保护面积185平方公里。工程总投资2296.88万元,争取中央无偿投资资金1291.5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18.00万元,群众投劳折值1043.00万元。重点治理18条小流域,18条小流域均达标并通过了省、市验收。

通过水保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内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粮食增收和经济的增长,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项目区人均基本农田增加约0.2亩,人均经果林增加0.25亩,粮食亩产增加150公斤/亩,人均粮食增加50公斤/人。直接经济效益达6288.28万元/年,人均农业产值增长671元/年。治理措施实施后,流域内减少径流24800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每年减少径流量150.3立方米,减少侵蚀量344.63万吨,侵蚀模数减少3133吨/平方公里?年,通过中科院遥感卫星测定,汉源县水土保持治理区水土流失已从原来的极强度变为了轻度。由于保水保土效益的发挥,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的提高,治理区严重旱、洪、风、雹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的面貌大大改善。通过治理,提高了农村劳动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合理化经营,对发展农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加快了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经果林栽植及植被改善将有力地促进生物多样化,为再造秀美山川的新汉源奠定坚实的基础。

水保基地 -- 田粮埂果

1.2 科技创新攻难关 “长治”工程谱新篇

1.2.1 双溪乡石漠化经果林及水利工程治理相结合模式及显著效益

在2012年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中,设计并实施了具有蓄、引、排功能的蓄水池、引水渠和排洪沟,不仅能蓄积山泉、雨水,保证了大樱桃等经果林及庄稼的浇灌,确保树苗及庄稼的成活,而且能排出雨季的洪水,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科技为支撑,以基本农田和水利设施建设为基础,大力发展经果林,2012年双溪乡共栽植经果林1687亩。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效益显著。每年新增蓄水12000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60亩,改善灌溉面积1240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6万公斤,新增经济作物产值156万元。

1.2.2 抽槽换土陡改缓

植物篱固氮挡土、经果林宽行密植、抽槽换土改良土壤,涵蓄水源,变陡坡地为台阶式缓坡地,并逐渐成为梯坪地,使片区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以固氮植物固氮功能及嫩枝叶回田增加土地有机质培肥地力供应经果林生长。这一模式对早期丰产、稳产高产均十分有利,能实现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汉源县在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支持下,共在富庄、大田、桂贤等小流域实施了12000亩抽槽换土陡改缓新银合欢固氮植物篱工程,保水保土增肥效果显著。经过2012年回访水土保持治理区,名、优、特、新经果林增产增收效益显著,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深受群众欢迎。

1.2.3 倒虹管喷灌节水高效

大田乡建设村坡改梯重点片:面积20 hm2,该片区缺石料,土层厚实,实施土坎坡改梯,采取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措施。水保办利用倒虹原理,设计布设内径80 m m的倒虹管420 m,水池之间都用水管相互连通,这样就使每个蓄水池都蓄满水,且各水池之间还可以相互调节水量,形成严密的水网,为滴灌、微灌、喷灌创造了基础条件,保证了重点片经果林及庄稼的用水。蓄水池布设在高于控灌区40—65 m的荒山顶部,保证了喷出的水达到最佳雾化状况,提高了水土保持科技含量,彻底解决了旱片死角缺水问题,并在田间地角栽种了五星枇杷、黑宝石李子及风水梨、水蜜桃等经果林,昔日的荒山荒坡如今已是一片郁郁葱葱,变成了“绿色银行”。当地农民把旧貌的改变概括为“水保治山水,坡地变梯田,银龙绕山坡,碧水映兰天”。

1.2.4 “池、沼、果、畜”生态家园试点治穷致富

水保办选取桂贤小流域松林村五组实及双溪乡申沟村1、4、7组施“池、沼、果、畜”生态家园试点工程,并将工程项目及补助方式公告群众。采取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与天保工程相结合、与退耕还林工程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工程相结合、与扶贫开发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的“六个”结合,精心组织,以大面积、高规格、大连片的样板示范点带动和推动全县干果产业特别是核桃产业的发展。建立分级负责目标责任制考核,严格按种植管理的技术规程,合理布局年度下达的任务,充分利用各种条件进行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鼓励山区群众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沟旁路边零星四旁种植。沼气池项目实施后,保护了植被,节约了劳力,且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有的农户重新修建了厨房,安上瓷砖,环境卫生条件大为改观。据估算,45口沼气池每年可节柴120-140吨,保护植被480亩以上,每年提供的沼肥相当于2500公斤碳铵,1860公斤过磷酸钙,节约劳动力4000个以上。

2 积极宣传汉源 宣传水保 让水土保持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水保技术人员除了打造优质水保工程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外,还积极撰写论文,先后在《中国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大全》、《中国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论文集》、《长江水土保持》、《亚执带水土保持》、《四川省中青年专家论文集》、《陕西农业科学》、《四川水利》、《雅安市优秀科技论文集》等部、省、市级刊物及县水利文集上共发表了六十五篇,在长江水土保持及四川政府网站发表汉源水保信息三十八条。早在八十年代,唐家乡等高抽槽换土水土保持经果林栽植科研项目荣获县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水保科研论文《汉源县新银合欢固氮植物篱构建生物梯地改善生态环境技术》获雅安市中青年科技工作者优秀论文一等奖。仅2012年,就有4篇水保科研论文获得省水保局颁发的三等奖及优秀奖,获得奖励证书及奖金;并有2篇水保科研论文在市水务局编撰的《雅安市水利学会学术论文汇编》发表并获得奖金,有力地宣传了我县的水土保持工作。

由于水保工程技术人员一丝不苟,跋山涉水,努力为汉源水土保持事业、为绿化这里的山山水水默默奉献,如今这里经果林效益显著,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齐飞。

作者简介:

汪杨军(1964.10—)男,瑶族,四川雅安汉源县人,汉源县水务局工作,水土保持高级工程师,四川省水土保持专家库技术评审专家,汉源县水电学会会长,从事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论文作者:汪杨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7

标签:;  ;  ;  ;  ;  ;  ;  ;  

汉源水土保持经果林建设论文_汪杨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