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与场域_系统思维论文

论现代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与场域_系统思维论文

论现代领导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领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领导者论文,思维方式论文,思维论文,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传统思维方式具有现象思维、直线思维和平面思维三种表现形式,它们都有片面性,因此,现代领导者必须完成由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的转变。现代领导者掌握系统思维方式有互相联系的四个环节,即进行现象比较、因果分析、条件分析和整体思考。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化,其中劳动生产率、职业构成、劳动力结构、社会权威、群众的思维方式、时空观念、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构成了现代领导者的思维领域。这八个领域的变化规律,将成为现代领导者作出战略决策的依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情况越来越复杂。作为现代领导者,要实现领导工作从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首先必须实现从传统思维到现代思维的转变。本文就此问题谈谈看法。

一、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转变的必然性

传统思维方式是伴随着长期的传统社会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现在,社会生活方式变了,思维方式也要转变,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否则,思维方式滞后于社会生活方式,就会成为改革开放的内在阻力,作为领导者就会落后于生活实践。形成于传统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有许多精华部分,但就总体而言,它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它有三种表现形式:

(一)现象思维。就是人们在观察问题时,只看到现象,把现象看成是事物的本质。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类初期和人生之初的必经阶段,是最简单最原始的思维方式。“瞎子摸象”的故事就是反映这种思维方式的。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市场。如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把先富与后富等同于两极分化等等。

(二)直线思维。就是经验思维,看问题从经验出发。人类的祖先就是靠这种思维方式认识生活的,它是伴随着小生产自然经济的社会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一种传统思维方式。它的特点就是滞后于现实生活。这种思维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很有市场,把历史经验绝对化,用历史经验看待新事物。如把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当成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把指导革命战争时代的经验用于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等等。

(三)平面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只看到事物现象的多样性,而看不到事物质的多样性,用某种不变的认识去解释丰富多彩的事物。如在一段时间,我们曾因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又因为社会关系在阶级社会里主要是阶级关系,于是,把人的关系简单化为阶级关系,人的属性就只是阶级属性,什么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师生关系,全被阶级关系所代替了。其实人的关系是多质性的,多层次的,呈立体状态的,而不是平面的。平面思维总是从一个角度、一个平面去观察问题,结果把不是一个层次的事物放在一个层次上,这就模糊了事物的本来面目。

以上三种思维形式,都属于传统思维方式,其共同特点是思维的封闭性、求同性、直观性。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超稳定性、亚节奏性。这些特点反映在领导层中,就是坚持以传统思维方式进行领导。领导者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是由思维的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由思维的求同性向求异性转变,由亚节奏性向快节奏性转变,也就是由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思维方式的转变。

二、领导者的现代思维方式及其思维方法

现代思维方式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而形成的。现代社会是经过工业革命改造过的社会,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传统的农业自然经济被商品经济所代替,这是人类历史的一次重大转变。凡是经过这种历史变革的国家,整个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变革。在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社会里,人类社会生活在交换和流通中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思维方式也必然跟着变化,出现与现代生活相适应的逆向思维、多角思维、系统思维、立体思维等现代思维方式。

现代思维方式,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承认事物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分层次并从总体上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由于事物的多质性,事物的现象是分层次排列和表现出来的。不这样认识事物,就不能认识纷纭复杂的客观世界。例如,在中国发生并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就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件。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这一事件,进而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消除国际上对中国的种种疑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里讲“文化大革命”有两个不同层次的质的规定性:一是“领导者的错误”,二是“反革命集团”的利用。这两者又是有联系的。这样分析问题,是一种系统思维方式,是现代思维方式。

掌握现代思维方式,对现代领导者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现代思维方式中的系统思维能使领导者以小见大,具有全方位的洞察力。因为任何现象都属于特定系统,所以,思考问题必须从现象入手,进而掌握现象归属的体系,认识事物的规律性,掌握系统思维方式,认识事物的多样性和多质性,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开拓思路,可以避免片面性,提高决策能力。作为现代领导者,必须从繁琐事物中解脱出来,对本单位的发展进行战略思考,要站得高,看得远。在以商品生产和商品竞争为主旋律的现代生活中,向前发展是社会生活的基调,因此,领导者既不能从过去想现在,也不能从现在想现在,而应该以未来想现在。

具体讲,进行系统思维有四种互相联系的方法:

第一,进行现象比较。这是系统思维的入门方法。现象比较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引导思维发展。比较是认识对象间的相同点或相异点的方法,它可以在异类对象间进行,也可以在同类对象间进行,还可以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不同部分间进行。人类对事物的认识都是从现象的比较开始的,善于比较的人,才能逐步进入科学思维的大门。

第二,因果分析。在比较中发现问题之后,就要分析原因。比如,企业亏损,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要科学地确定是什么原因,可采用前置分析法,即在因果变量之间引进第三变量。这个变量称之为前置变量,即企业亏损的假定原因是原材料涨价,再引进的原因是企业管理不善。这样,可能出现三种状况:(1)企业亏损原因是原材料涨价(A),与管理(B)无关;(2)企业亏损与原材料涨价无关,是管理原因,管理不善导致原材料浪费,这又与原材料有关;(3)企业亏损,A、B 都是原因。这样找到的问题就比较科学了。因果分析应尽可能找出各种相关的原因,然后进行选择分析。

第三,条件分析。因果联系是有条件的,只有认识了因果联系的条件,才能科学地认识问题的环境系统,进而把握因果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比如,有些开拓型人才与领导者发生矛盾,原因可能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开拓型人才表现出的开拓行为出了“格”;二是领导者思想保守,看不惯。那么,这些原因是在什么条件下存在呢?开拓行为是以开放环境和开明政策为条件的,只要这种条件存在,开拓行为就会逐步发生和发展。而保守思想是以封闭环境和保守政策为条件的,只要这种条件逐步消失,保守思想就会失去保护力量。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当把注意力转移到条件分析上来。如果这种条件符合历史和科学,就能掌握因果联系的规律性,就知道什么会发展,什么会消失,问题将向什么方向转化,这样工作就主动了。

第四,整体思考。这是系统加工过程,它从问题的发生开始,然后把所有相关的原因按秩序、分层次地排列,并按一定条件进行系统组合,把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按横向联系与纵向发展组成一个联系的系统。这就是系统思维的全过程。如果我们建立了各种问题的系统,就能处处事事从整体上去把握现象,进而指导工作。

在现代思维中,对领导工作最有直接指导意义的便是系统思维。所谓领导者“站得高,看得远”,就是因为其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进行系统思维的结果。

三、现代领导者的思维领域

现代领导者应该思考些什么问题,就是思维领域的问题。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领导,他们所思考的内容总是与他们的工作对象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思维领域是有差别的。但作为领导者,无论工作岗位、工作部门如何不同,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影响全局和未来的主要领域大体相同,这些领域影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领导者经常考虑的问题是那些影响全局的社会领域,这些领域是:

(一)劳动生产率领域。作为领导者都要考虑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人类历史证明,科学技术将愈来愈成为社会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将愈来愈快。这样,社会生活的其它领域也必然发生变化。因此,无论从事什么工作的领导,都要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动状态以及可能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带来的影响,否则,就会在决策方面失误。根据有关资料统计,自从自控论和自动化技术出现在本世纪30年代以来,1936年至1976年人类劳动生产率在这40年期间增长了3.3倍, 预计从1978年到2018年将要增长8倍;到2058年, 人类的体力劳动将大部分被排除在生产劳动过程之外。这样,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过程,将发生重大变化。领导者不能不时刻思考这样的问题,以便随时调整各种关系,使决策具有远见性,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二)职业结构领域。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要求社会有相应的职业构成。社会的职业状态,决定人们的基本生活状态。由于社会职业状态是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中不断变化的,因此,领导者要经常思考它的变动及其对生活过程的影响。人类职业结构正在发生第三次历史性大转移。第一次是农业技术的应用,使人们从游牧业转入农业;第二次是工业技术的出现,又使人们从农业向工业转移;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人们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诸如运输业、金融业、商业服务业、文化娱乐业、信息和教育等等。据统计,1960年,美国第一产业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8.2%;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占34.5 %;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57.3%。到1980年,相隔20年,又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降到2%;第二产业的劳动力降到21%, 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则提高到77%。这种职业结构的变化,在各国表现出的速度可能不同,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对领导者来说,必须注意职业结构的变化,以便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作出科学安排。

(三)劳动力结构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直接带来劳动力队伍的变化。首先,劳动者个人素质的变化。现代科技进入生产领域后,要求劳动者始终把智力水平和专业知识维持在最佳状态。现在美国脑力劳动者已占就业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这些脑力劳动者中,科学研究人员、教育人员已占85%。这也是历史趋势。其次,劳动力队伍同质性将大大增强,劳动力队伍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可以预料,无论什么岗位,脑力劳动将逐渐代替体力劳动,他们的劳动手段和方式将大体相同,即都采用电脑控制,这就是劳动的同质性。这样,人与人之间的那些传统歧见和把劳动分工视为有高低贵贱之别的观念将随之消失。新型的人际关系将逐步产生。领导者注意这些变化,可以调整工作方法和工作步骤。

(四)社会权威领域。权威是社会生活的控制力量。这种控制力量与领导工作直接相关。社会上有三种权威:第一种是传统权威,即人的权威。历史上皇帝的权威最大,这种权威以人为转移,借助社会力量,要求绝对服从。第二种是魅力权威,是人的角色力量产生的影响力。这种权威不是靠服从,而是靠人们对他的崇拜。第三种是现代权威,是职权。现代权威是人、职、权三者高度统一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领导工作主要靠能力,传统权威、魅力权威将逐渐失去作用。现代领导的主要责任在于正确的预测和科学的决策。那种事事躬亲、以行为影响群众的领导方法,将不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变化之快,事情之多,问题之复杂,使领导者不堪应付。因此,领导者必须经常思考社会权威状态的变动情况,使自己的领导艺术适应社会的需要。

(五)人们的思维领域。领导者的工作,必须适应群众的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从现象思维到系统思维,从简单思维到抽象思维,从传统思维到现代思维的发展,要求领导者的思维方式现代化,否则,将落后于群众。在领导工作上,要讲究工作艺术。

(六)时空观念领域。科技的发展,将改变人们的时空观念,进而改变人们的生活和行为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时间的圆环观变成时间的曲线观。在农业社会里人们的时间观念像一个巨大的圆环,是永不消失的,“今天不行有明天,今生不行有来世。”到了工业社会,圆环变成了直线,在时间的直线上有了精确的刻度,有分秒之分,时间有了方向。因此,人们开始珍惜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直线观变成了曲线观。科学技术极大地增强了时间效益,在同样的时间内,传统机器工业创造的效率远远不如现代机器创造的效率高,同一时间刻度内的社会结果大不相同。因此,人们的时间感大大增强,时间成了宝贵的财富。第二,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时间方向。传统的思考方向是向后看,从经验出发。经验愈古愈好,祖传技艺、传统产品的价值很高。现在由于社会变化速度越来越快,思考方向是向前看。人们视今天为落后,视明天为先进。领导者不这样想问题就意味着落后。第三,在空间观念上,由于科学技术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开拓,人们的视野拓宽了,通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信息传递也更加迅速,地球变“小”了。这一切都将影响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领导者必须树立新的时空观念,向时间要效益,这是现代领导者的重要素质之一。

(七)生产方式领域。生产方式可以看成是人们社会力量的组织形式。人们的社会力量,包括人力、物力、科学技术等,都通过一定的生产方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来。社会的生产方式直接关系到社会力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过程。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有相应技能的人,在落后或保守的生产方式中会丧失它的作用。领导者应该经常研究和思考生产方式领域的问题,适时地调整生产方式,否则,将失去活力。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调整生产方式。所以,现代领导者要有改革意识。

(八)社会生活方式领域。生活方式是人们行为和生活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模式。这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过程。这种模式也不是不变的,领导工作,包括一定的政策,都要和一定的生活方式相一致。如果生活方式变化了,政策和领导方式也要变,落后或超前都要出问题。如独生子女,将改变家庭和学校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等。

总之,上述八个领域的问题,都是现代领导者应思考的问题,它将成为各部门、各单位制定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现代领导者应该认真把握这八大领域,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

标签:;  ;  ;  ;  

论现代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与场域_系统思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