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方法与途径探讨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探索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的方法路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党政领导干部论文,经济责任审计论文,风险评估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进行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1.风险评估是依法审计的必要程序。新修订的国家审计准则中规定了审计组应当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确定审计应对措施,在此基础上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同时,国家审计准则对风险评估和重点确定的一般方法进行了明确,即: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根据可能存在问题的性质、数额及其发生的具体环境,判断其重要性。根据重要性判断的结果,重点关注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要问题。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法定的审计模式,审计组应当遵照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审计对象履职期间的经济事项进行调查了解,对可能存在的违纪违规等问题的性质、数额和内控环境判断重要性,从而锁定重点领域和重要事项,科学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

2.风险评估是控制风险的必要保证。经济责任审计不局限于报表层面的意见发表,其审计目标更为宏观,评价客体更为系统。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特别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经济领域较广、资金量庞大、经济事项性质复杂,如果不能在审前调查中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那么在审计过程中发生重大错漏的可能性很大,从而产生较大的审计风险。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应该在借鉴社会审计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关键是要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明确审计重点事项和重点延伸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才能真正提高效率,防范风险。

3.风险评估是提升成果的关键因素。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切断“火源”,而不是只顾“救火”,这才符合国家审计作为免疫系统的本质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要发挥国家审计免疫系统的建设性作用,就要围绕宏观经济发展重心,切实加强对发展中重点和热点问题的审计,要揭示经济社会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和重大方针、政策和战略的贯彻实施。要达到上述审计成果和效果,关键要在审前调查阶段精确诊断“易失火点”和“消防死角”,集中优势审计力量切断“火源”,提前预防,以避免盲目出击,顾此失彼。

二、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的现状

1.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存在重大错弊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作出不恰当审计结论的可能性。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可以具体表述为被审计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重大经济决策、区域经济管理、财政资金管理和遵守廉政纪律方面存在重大损失浪费或违纪违规问题而审计人员没有发现,导致审计人员表达与事实不符的审计评价和结论,从而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应负经济责任做出不恰当、不完整评价的可能性。

由于审计结论的不实和对被审计人员责任评价不恰当,可能带来以下几方面的审计风险:一是导致党和政府用人不当。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是领导干部任免处理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如果审计结论失真,对被审计责任人的责任评价不当,如果根据审计结果进行干部任免和使用,就会造成党和政府用人失误,不仅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失,而且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二是无法促进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目前政府建设的目标是构建法治政府和服务政府,与之相呼应,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是促进依法行政和科学行政。如果审计产生重大错漏,将直接影响到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评价,经济责任审计也达不到维护公共权益、促进政府规范管理的预期目标。三是影响审计机关的威信和形象。客观、公正是审计执法最基本的准则,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下,如果审计机关出具了不实的审计报告,必将直接影响审计机关的威信和形象,使审计机关不但会失去群众的信任,而且会失去党和政府的信赖与支持,从长远看会直接影响审计事业的发展。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的难点。首先,审计风险评估内容复杂。经济责任审计要完整评价党政领导在履职期间应负的经济责任,必须对其管辖区域内所有的经济业务内容进行系统审计。这些经济内容不但涵盖了预算执行审计、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根据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或单位的性质,还会涉及到企业审计、金融审计、资源环境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等各项内容,因此审计风险评估的内容比较复杂。其次,审计风险评估缺乏量化抓手。社会审计属于鉴证性审计,注重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合规性发表意见,风险评估具有量化的抓手,已经形成了规范化的风险评估方法体系。经济责任审计注重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客观评价,审计客体不再局限于一张报表或一个单位,而是扩展到一个部门、一个集团甚至一个辖区,无法照搬社会审计的方法,即运用分析性复核等量化方法进行风险评估。

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方法路径

1.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模型。社会审计传统的风险模型是: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I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在现代风险阶段,社会审计风险模型优化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作为国家审计风险的一个类型,也符合上述审计风险模型。相对而言,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多地受到政治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约束和内部管理体制的影响。因此,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风险模型可以表达如下:经济责任审计风险(AR)=管理风险(MR)×检查风险(DR)。

在一定预期的审计风险下,经济责任审计的管理风险和检查风险呈反向关系。管理风险估计水平越低,检查风险可接受水平就越高。需要注意的是,管理风险是国家审计机关的人员无法控制的,审计人员所能控制的只是检查风脸。但审计人员可根据自己所确定的管理风险的估计水平来调整检查风险,进而控制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把审计风险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水平上。

2.审计风险评估的基本路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确定的基本路径是:评估管理风险—确定检查风险—控制审计风险。管理活动可以分解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因此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评估,应分别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开展。

(1)决策环节的风险评估。决策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决策流程不健全、不完善、不科学,或者支持决策的业务和财务数据错报漏报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进而影响决策程序和决策内容的合法合规及效益性目标。

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①重大决策程序的制度建设;②领导者的管理风格;③管理层的议事规则;④决策资料的记录和管理。

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取得部门(单位)制订的重大经济决策内控制度、集体决策的会议资料(含表决材料、讨论材料、可行性分析材料等)。抽查部分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流程,审核可行性分析是否充分,决策程序是否完备,议事规则是否科学,会议纪要是否完整,复核递交会议讨论的业务资料和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分析重大决策是否存在制度不完善、可行性研究不完备、集体讨论不充分的风险。

(2)执行环节风险评估。执行环节的主要风险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盲点和弱点覆盖面达到一定范围,就会影响决策执行的符合性目标,经济决策执行的效果和效益。

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①各项内控制度的建设情况;②信息化管理的程度;③授权和分工;④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

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取得部门(单位)的内控制度,抽取部分核心业务进行穿行测试。审核内部控制环境的基本情况,即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责权配置、人力资源制度等;审核主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程度,是否运用信息化手段合理设置权限和控制点;审核单位内部风险控制是否到位,即被审计单位确定、分析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以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审核控制措施是否完备,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资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业绩分析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审核内部信息利用是否到位,即收集、处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能有效沟通的情况。从而分析是否存在由于内控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导致重大经济事项的控制风险。

(3)监督环节的风险评估。监督环节的主要风险点:被审计单位内都监管制度和决策偏差纠错功能缺失到一定程度,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和错误就无法及时反馈至决策层,进而影响监督管理的有效性目标。

风险评估的主要因素:①内部监管制度的建设;②监管部门的设置和分工;③偏差的发现和调整。

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取得部门(单位)组织机构图、纪委监察记录、内审报告、法务部门咨询建议等材料。审核单位内部的监督体系构建是否完备,监督管理部门是否全程参与重大经济决策,是否按照制度规定定期检查决策执行情况并形成阶段性报告;决策层是否采纳监督检查报告,对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偏差进行及时调整。从而分析是否存在由于监督不到位而导致资金浪费损失、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四、审计风险评估的案例分析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类型为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对象为某区区委书记和区长,审计期间三年。该区地处上海近郊,下属11个街镇,区域经济发展以现代工农业、生态旅游和房地产为主,综合经济实力位于各郊区前列。审计组人员配置11名,审计实施阶段计划80个工作日,审计报告阶段计划20个工作日。

2.风险评估步骤。评估目标:通过调查了解,掌握该区三年中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举措和亮点,对区委区政府的重大经济决策的管理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对决策环节的重点审计事项进行锁定;走访区政府下属主要管理部门和部分街镇,抽取部分重大经济事项进行穿行测试,对重点部门和街镇的贯彻执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的管理风险进行初步评估,对管理环节的重点审计事项和延伸单位进行锁定;走访区委区政府下属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掌握上述监督部门的监管范围和监管内容,初步评估监管环节的有效性,将监管较薄弱的环节作为审计的重点领域。

走访单位: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建交委、区教育局、区卫生局等。

审阅材料:国民经济发展公报、年度政府工作总结、区委区政府制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区委区政府办公会议和专题会议纪要、区委区政府各类抄告单、区政府下属单位的三定方案和年度总结、区审计局对各部门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等。

评估方法:通过审阅决策管理类资料,梳理审计期间内党政领导干部在任期内重大的经济决策事项,将经济事项按审计工作方案明确的经济业务性质进行分类,分为土地管理、国资管理、财政管理、基本建设管理、举债管理、招商引资管理等方面,并根据投入资金量进行分类汇总排序。对部分动用财政资金量较大和社会热点领域的经济事项进行穿行测试,分析重大决策程序、内部管理流程、资金使用环节和监管流程的制度执行薄弱环节和管理风险,以此确定审计风险的高低,合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科学搭建审计组构架,调动优势力量重点突破。

3.运用模型确定审计重点。在进行全面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运用风险模型,对重点延伸审计单位进行锁定。审计组对任期内重大经济事项的执行单位和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共计33户进行调查了解,根据调查了解记录,对上述部门和单位以主要职能、财政资金管理量为特征标志进行分类,运用风险模型明确审计范围和审计方式(见图表)。

4.案例总结。地方政府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内容涵盖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按照政策执行链延伸,横向涉及区政府下属各大管理部门和单位,纵向涉及区域内的街道、乡镇和工业区等下级辖区。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不充分,仅依赖11名审计组成员完成项目,审计结果产生重大错漏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审计组采取系统地评价该区党政领导干部履职过程中的管理风险,以此为依据,确定了审计组的检查风险,明确了重点审计单位和事项,有效防范了审计风险。

标签:;  ;  ;  ;  ;  ;  ;  ;  ;  ;  ;  ;  ;  ;  ;  ;  

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评估方法与途径探讨_经济责任审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